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
昔者王子献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遇酒便留于道上。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多于高会。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
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
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
②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③,聊佐清欢。
(选自欧阳修《西湖念语》
①)
[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②傍,同“旁”。③薄伎,薄技。
[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比至陈
B.太守之乐其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C.固多于高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至欢然而会意/会天大雨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
10.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乐”字展开,既写出太守与民同乐,又表现了当时滁州的政治清明。
B.“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表现出作者被贬之后苦闷压抑、借酒消愁的心情。
C.乙文画波浪线句的节奏应为“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
D.丙文以伤感低沉的情调起笔,豁达乐观的情绪收笔,层层递进,沉郁之中见豪放。
11.结合选文内容,完成表格。
12.小深和小圳对欧阳修“闲人”的理解产生了分歧。请结合甲乙两文,为小圳补充理由。
答案:
8.B9.(1)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
(2)一起交游或许会结成好友,趁着兴致有时也会独自去游玩。10.B 11. 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旷达疏阔/积极乐观 12.“闲人”指的不是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具有闲情雅致、胸襟旷达的人。甲文中欧阳修在山水之间悠然自得,与民同乐;乙文中欧阳修“并游”“独往”“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流连于山水间,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