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朝野佥载》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
14
分)
阅读文言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
,亲戚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9.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而攻之

而去之
③寡助之
④亲戚
10.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
史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
①。上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尉迟敬德曰:“唐俭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尉德唯唯。明日对仗②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上怒,碎玉�E③于地,奋衣
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敬德免曲从,三利也;
朕有怒过
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⑤,群臣皆称万岁。
(唐•张�|《朝野佥载》)
【注释】①争道:争抢棋路。②对仗:当廷奏事。③玉�E:玉笏板。④怒过:指发怒后很快就消气了。⑤段:量词,布帛等条形物的一截。
11.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上
怒/
惊曰
B. 唐俭
我/云淡风
C. 确定不
/贫贱不能
D. 奋衣
/元方
门不顾
12.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13. 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
①【乙】文中的尉迟敬德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原文说一说。
②古人读书有批注的传统,请你结合【甲】文主要观点为【乙】文中太宗的做法写一小段评语,30字以上。
 
【答案】9. ①环绕;②放弃;③极点;④同“叛”,背叛。   
10. ①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②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11. B   
12. 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13. ①尉迟敬德是一个敢于进谏,正直不谄媚,做事有策略的人。
②面对尉迟敬德的直谏,唐太宗最终奖赏尉迟敬德,并且悟出“三利”“三益”,可见他是一个从谏如流、虚怀若谷的人,是甲文观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得道者。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环,环绕。
(2)句意: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委,放弃。
(3)句意: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至,极点。
(4)句意: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畔,同“叛”,背叛。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域,这里用作动词,是限制的意思;以,凭借;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界线;固,巩固;国,国防;山溪,山河;险,险要。
(2)重点词:故,所以;有,要么,或者;必,一定。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
A.大:都是“非常”的意思;
B.轻:轻视/轻薄;
C.移:都是使动用法,使……改变;
D.入:都是指“进入”;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本句的意思是:我获得自责错误的美德,唐俭获得重新生存的幸运,尉迟敬德获得忠诚耿直的名声。这里“朕有怒过之美”是完整的句子,主语是“朕”,应有停顿;“俭有再生之幸”主语是“俭”;其后应有停顿;“敬德有忠直之誉”主语是“敬德”,其后应有停顿;
故据此断句为: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理解。
①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根据乙文第①段“敬尉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确定不移”可知,其意思是:尉迟敬德谦卑地答应。第二天对仗,尉迟敬德磕头说:“我实在没有听到。”可见尉迟敬德是一个敢于进谏,做事有策略的人;
根据乙文第②段“朕有怒过④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可知,其意思是:我获得自责错误的美德,唐俭获得重新生存的幸运,尉迟敬德获得忠诚耿直的名声。可见,尉迟敬德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
②本题考查理解拓展能力。
根据甲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其意思是: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可见,“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甲文的主要观点。
根据乙文“上曰:‘敬德今日利益者各有三:唐俭免枉死,敬德免曲从,三利也;朕有怒过之美俭有再生之幸敬德有忠直之誉,三益也。’赏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可知,其意思是:唐太宗说:“尉迟敬德今天的利和益各有三个:唐俭不用白白地死去,我不用白白地杀人,尉迟敬德不用违背自己的想法听从我,这是三个利处;我获得自责错误的美德,唐俭获得重新生存的幸运,尉迟敬德获得忠诚耿直的名声,这是三个益处。”赏赐给尉迟敬德一千匹绸缎,大臣们都说万岁。
可见,唐太宗面对尉迟敬德的直谏,最终奖赏了他,还明白了“三利”“三益”的道理。由此可知,唐太宗是一个胸怀宽广、从谏如流、善于纳谏的明君;这符合甲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得道者多助”的观点。
 
参考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乙】
吏部尚书唐俭和唐太宗下围棋,(唐俭)抢占有利的位置。唐太宗非常生气,把唐俭发配到潭州。(唐太宗)余怒未息,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要杀他,你为我证明他顶撞并指责我。”尉迟敬德谦卑地答应。第二天对仗,尉迟敬德磕头说:“我实在没有听到。”(唐太宗)多次询问,(尉迟敬德)确定没有更改(主意)。唐太宗生气,将玉板摔碎在地上,拂袖而去。
很久后举行宴会,允许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赴宴,唐太宗说:“尉迟敬德今天的利和益各有三个:唐俭不用白白地死去,我不用白白地杀人,尉迟敬德不用违背自己的想法听从我,这是三个利处;我获得自责错误的美德,唐俭获得重新生存的幸运,尉迟敬德获得忠诚耿直的名声,这是三个益处。”赏赐给尉迟敬德一千匹绸缎,大臣们都说万岁。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