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性学习(共7分)
2022年3月29日,《青海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审议通过。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某校开展“守护三江源”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7分)
【材料一】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三江源头地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的水生态安全命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曾一度恶化。自2016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以来,青海省一方面坚持自然修复,另一方面加强对源头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三江源头的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同时对珍稀濒危物种开展抢救性保护,使三江源地区生态种群得以恢复。
【材料二】
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前后生态变化统计表
【材料三】
三江源国家公园就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中国实行国家公园体制,目的是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资产。这是中国推进自然生态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项重要举措。
7、依据【材料一】,谈谈青海省在三江源生态保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8、探究【材料二】的内容,写出你的结论。(2分)
9、为保护生态环境,三江源部分区域禁止游客游览观光。这一消息引发网民热议,网友纷纷评论。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上述材料阐述理由。(2分)
网友“一江清水”评论: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公园,景色宜人,是人们向往的圣地,应开放旅游,让更多的人走进三江源,了解大美青海。
你的评论:
答案:
7、①坚持自然修复;②加强对源头山水林田湖草冰沙一体化保护修复;③对珍稀濒危物种开展抢救性保护。
8、示例一: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后,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示例二:三江源国家公园设立后,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成效显著。
9、示例一:三江源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不应开放旅游,一旦开放,生态环境就会遭到破坏。
示例二:三江源地区神秘而令人向往,又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可以采取预约限流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让大家游览美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