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之(红海对话)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湖北省荆州市中考题)

三、(10分)
名著选读
红海对话
①“可惜呀,”尼摩艇长接着说道,“我无法带您穿过苏伊士运河,不过,后天,等我们到了地中海时,您就可以看到塞得港那长长的防波堤了。”
②“到地中海!”我惊呼道。
③“是的,教授先生,这让您很惊讶吗?”
④“让我吃惊的是,后天就能到那里了。”
⑤“真的如此?”
⑥ “真的如此,艇长,尽管到您的艇上这么久了,本该习惯了对任何事情都习以为常了,但我还是颇感惊讶。”
⑦“可是,您到底惊讶些什么呢?”
⑧“我惊讶鹦鹉螺号航速竟如此之快。如果经由好望角绕过非洲,后天抵达地中海的话”。
⑨那您就得让鹦鹉螺号高速行驶,那么,其航速快得会让人觉得可怕的!”
⑩“谁告诉您说要绕过非洲了,教授先生?谁告诉您说要经过好望角了?”
⑪“可是,除非鹦鹉螺号能够在陆地上行驶,从苏伊士地峡上面开过去……”
⑫“或者从苏伊士地峡下面开过去,阿罗纳克斯先生。”
⑬“从下面?”
⑭“当然��,”尼摩艇长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今天人们在狭长的地峡上面所做的事,大自然早就在其下面做过了。”
⑮“什么!下面有通道!”
⑯“是呀,是一条我命名为‘阿拉伯碰道’的地下通道。它就在苏伊士下面,一直通到佩鲁兹湾。”
⑰“可是,这个地峡全都是流沙呀!”
⑱“在一定的深度确实是流沙,但是,下到五十米深处,就是非常坚硬的岩石了。”
⑲“您是纯属偶然地发现这个通道的吗?”我越发地感到惊奇,不免追问道。
⑳“既是偶然,又靠推理,教授先生,甚至可以说推理多于偶然。”
㉑“艇长,说实在的,我的耳朵一边听您在说,一边却在拒不接受它所听到的事。”
㉒ “啊!先生!‘人有耳,却不听’,这种人在任何时代都是大有人在的。这条通道不仅存在,而且我还多次利用过它。如果没有它的话,我今天恐怕是绝不会钻进这个死胡同里来冒险的”
㉓“我可否冒昧地问一问,您是如何发现这条通道的?”
㉔“先生,”艇长回答道,“在永远不再会分开的人之间,是不会存在什么秘密的。”
㉕我并没去理会艇长的话中有话,只是等着听他说出发现这条通道的秘密来。
㉖“教授先生,”他对我说道,“是一个博物学家的一个简单推理使我得以发现了这条唯有我一个人知晓的通道的。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里,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品种完全相同的鱼类,诸如蛇鱼、车鱼、纪鱼、簇鱼、飞鱼等等。我确定了这一点之后,便开始琢磨起来,这两个海是否是相通的呢?如果是的话,地下的水流必然是从红海向地中海流,因为红海海面高于地中海海面。于是,我便在苏伊士地区捕捞了不少的鱼,在鱼尾上给它们套上铜环,然后再把它们放归大海。几个月之后,我在叙利亚海岸捕捉到了几条这种尾巴上带着铜环的鱼。因此,红海与地中海相通的猜想便得到了证实。我便驾驶着鹦鹉螺号去寻找这条地下通道,它终于被我找到了,于是,我便冒险进入到通道里去。教授先生,您很快就会穿越我的这条阿拉伯隧道了。”
(节选自《海底两万里》,长江文艺出版社2020年第1版)
选段围绕教授与艇长的对话展开――
13. 对话初,教授的误会很有意思,这个误会是什么?请你简要概述。
14. 对话中,艇长的一句话“在永远不再会分开的人之间”很有意味,请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说出你对艇长“话中有话”的理解。
15. 对话末,尼摩艇长讲出了发现通道的过程,你从中感受到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16. 这次对话引人深思,由尼摩艇长联想到杨利伟太空首飞、斯科特南极探险,说说人类冒着巨大危险上天入地的意义。
 
 
 
【答案】13. 教授误以为尼摩艇长会带着他用一两天时间,经过好望角,绕过非洲到达地中海。   
14. 艇长救下教授三人后,为保住鹦鹉螺号的秘密,决定限制三人的自由,不让他们离开自己身边。   
15. ①善于观察、思维缜密;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③敢于冒险,敢于探索   
16. 探险,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能帮助我们认识事物,拓展视野;探险,也是人类对自身的挑战,能磨砺我们的心志,锻炼我们品质。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把握。结合第⑧段“我惊讶鹦鹉螺号航速竟如此之快。如果经由好望角绕过非洲,后天抵达地中海的话”,第⑩段 “谁告诉您说要绕过非洲了,教授先生?谁告诉您说要经过好望角了?”分析可知,教授误以为尼摩艇长会带着他用一两天时间,经过好望角,绕过非洲到达地中海。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在永远不再会分开的人之间,是不会存在什么秘密的”分析,尼摩船长告诉教授我不会让你们离开鹦鹉螺号,所以我告诉你们这个秘密。联系原著内容可知,船长为保守潜艇的秘密,不允许他们离开,三人跟随着船长一起经历过了一系列奇妙的海底旅程。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据第㉖段“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里,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品种完全相同的鱼类,诸如蛇鱼、车鱼、纪鱼、簇鱼、飞鱼等等。我确定了这一点之后,便开始琢磨起来,这两个海是否是相通的呢?”分析可知,尼摩船长善于观察、思维缜密;
根据第㉖段“如果是的话,地下的水流必然是从红海向地中海流,因为红海海面高于地中海海面。于是,我便在苏伊士地区捕捞了不少的鱼,在鱼尾上给它们套上铜环,然后再把它们放归大海。几个月之后,我在叙利亚海岸捕捉到了几条这种尾巴上带着铜环的鱼。因此,红海与地中海相通的猜想便得到了证实”分析可知,尼摩船长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根据第㉖段“我便驾驶着鹦鹉螺号去寻找这条地下通道,它终于被我找到了,于是,我便冒险进入到通道里去。教授先生,您很快就会穿越我的这条阿拉伯隧道了”分析,尼摩船长敢于冒险,敢于探索。
【16题详解】
本题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围绕探险的意义阐述即可。
示例:之所以要“探险”,就是要解开那些极少有人涉足或人类从未涉足的自然之谜,可以更好地开发地球、宇宙资源,为社会进步作贡献;探险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活动,富有刺激性,它使人活得更有意义,更能证明生命的价值。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上午9:19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上午9: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