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他们
李冯
是的,我把自己和这些弟子都托付给了这次旅行,可他们,包括了我自己在内,都已经毁坏得如此厉害。我在五十多岁才开始了这次旅行,就算我想,我的身体也不允许我再将它重复一次了。我还可能将它重复一遍吗?但这样一想,免不了又回到了当初的疑问。
当初,我们伫立在曲阜城外,遥望着那辆虚幻的马车在黄昏中朝我们驶来。我们完全可以在它开始之前,便主动中止它。有的人称我为圣人。我不知道这从何说起,如果指的是我们的苦行,可我们要求的并非是自虐般的虚幻的荣耀,假使可能我随时都希望它停止。有人又称我为哲学家,我不清楚他们指的是我思想中的哪一部分。我不是一个哲学家,难道我试图解决过生和死这些抽象的问题吗?
也许,我更多的是一个人们所说的老师?不错,我是收过了一些弟子,但旅行拖垮了他们,他们令我感到失望。颜回公然宣称比起从政来,跟随我倒更让他感兴趣。我培育过了一名出色的弟子吗?我只不过是教他们识了字,教会了他们一些诗歌和音乐而已。
穿过了流逝的时光,我漫不经心地注视着那辆企图冲破了越来越厚重的暮色朝我们追来的马车,这些年来,唯有我有勇气一遍遍地回顾这个开头,也唯有我越来越不为当时的那种幻觉所迷惑。
后来,我们进入了楚国境内。我与弟子们立在山坡上,那支庞大、白色的军队无声地从我们脚下滑过。士卒们低着扎着白麻布的头,扛在肩上的戈戟也裹着白布。他们拖着脚步,表情茫然、沮丧。这是给楚国国王送葬的队伍。这些年来,我总是试图将自己的命运与国王们联系在一起,可他们却顾及不到我,一个个在各地、在我的周围漫不经心地死去。谁也没能替我改变命运,或者说谁也改变不了我们的自我放逐。这个世界的运行仿佛是与我无关似的。
沉闷的空气中,我感到随行的弟子们都陷入了绝望。“如果再走下去,老师,你想让我们破产吗?”子贡忽然打破了静默,扯住了我的袖子痛苦地叫道。噢,这几乎是我这些弟子最后一次不甘心的感情冲动了。在这以后,就连子贡也不再开口说话。
不过,在当时,经历了多年的磨难后,我这位弟子居然还对旅行保持着如此强烈的热望,真让我小小吃了一惊。只是他的渴望已是某种不纯正的旅途衍生物,已不复与我们最初的理想相吻合。他也已经忘了我老了,不再适合做这种长途跋涉了。
我站在山坡上,朝下观望着,我忽然意识到了,我此生的位置其实便是眼下所处的位置。是的,我只能够观望。我曾经以为,我们这一小队人马,人数虽少但却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只要给我们机会,我们便能使整个世界和谐地运转,但看来,我们只能超然于战争、车队、国王、世俗和历史而存在了,虽说在过去,我们还是有过不少机会的。
南方的日头又毒又辣,汗水不停地从我的额头上往下淌。草丛中的蚊虫和瘴气侵袭着我的肌肤。我感到我的身体在脱水,眼前一阵阵地发黑。怎么,难道我真的老了?我的身体真不能带我在这世界上周游下去了?弟子们沉默着,关切地看着我。
“走,我们去渡黄河,到晋国去!”我从子路的手中夺过了缰绳,对着弟子们喊道。几辆车子同时飞奔了起来,密密的银铃,连成了一片的马蹄,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声音。那才是我最意气风发的时刻。我的心情比道路还坦荡。
谁说我们的旅行仅仅是苦役,谁说我仅仅是一个一脸严肃的老头?我比身边的这些年轻人精神还饱满、体能更充沛。就算到了七十岁,我还照样能旅行。就算以后回到了鲁国,我还要招收新的弟子,还会再带他们出门。
“老师,你疯了?你想让我破产吗?我们应该继续前往楚国!”子贡扯住了我的胳膊,语无伦次地叫道。“求求你,求求你了。去楚国吧,等到了楚国国都,我们会发大财的。你想要一支军队吗?我有了钱,可以替你招募。你不是想要封地吗?我可以替你贿赂他们。求求你,向前,去楚国的国都吧!”
南方的湿热使得我这位脑子最聪明的弟子也失去了理智。他狂热的眼神不由使我回到了过去的某段旅途。我们的生命难道注定了要以这种方式耗尽?于是,那股我熟悉的冲动也从我酸疼的腰腹涌了起来,沿着我的脊柱往上冲。
“老师,别犹豫了。这可是大好的机会啊。”我迟疑着,等待着那股热流慢慢地往我的头脑中升。它的力度在慢慢地减弱。我浏览着身边其他的弟子,他们的神色衰弱而茫然,他们在这旅行中早已失去了主张,正习惯性地被动地等着我决断。
“老师,老师……”现在,连子贡的声音也渐渐地微弱下去了。它如一缕游丝,已完全融入了夜色与这旅行。有谁在唤我,是开晚饭了吗?不,我努力地摇了摇头,试图驱散由于衰老年迈而带来的幻觉。
于是我再一次努力睁开眼睛,想看透那迷散的纠缠着我的一切。子贡继续热切地盯着我。哦,他还是如当初的那样热情天真,可从中我却发现了从一开始隐藏在里头的那股掩饰不住的茫然,“哦,好啦,我们走吧。”我登上车,对那些略为失望的年轻人说。他们顺从地敏捷地跳上了各自的马车,在黑暗中他们的影子模糊在了一起。
(节选自李冯的长篇小说《孔子》,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们认为孔子是“圣人”“哲学家”以及“老师”,既是赞扬,也是一种误解。
B.因为楚国国王的去世,孔子决定改变行程前往晋国,但是有学生持不同的看法。
C.本文所表现的子贡形象与《论语》中的子贡基本一致,都是一个贪财轻义之人。
D.在旅行的过程中,孔子和学生们一样感到过迷茫痛苦,但他最终没有放弃希望。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头采用内心独白的手法,展现了孔子复杂的内心世界。史铁生《我与地坛》的开头也是类似的手法。
B.本文叙述视角多变,在孔子和门下弟子之间不断地交替、穿插和切换,更好地拉近人物与读者的距离。
C.本文在叙事中穿插了人物的思考和议论,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孔子的人生经历,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D.本文取材的角度新颖,将思考的镜头定格在旅行这一事件上,具有高度的象征意味,体现了作者独到的眼光。
8.《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固穷”。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9.小说中过去与现在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何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C(《论语》中的子贡并非“贪财轻义”之人。)
7.B(“叙述视角多变”错误,全文是孔子的第一人称视角。)
8.①“君子固穷”,是指君子在困厄的处境中依然能够意志坚定不动摇;②文中孔子在旅途中多次陷入绝望和迷茫,依然坚守着最初的信念不断前行,体现了“君子固穷”的态度。(每点2分,意对即可)
9.①使人物更立体:生动直观地展现孔子的自我剖析和心路历程,表现孔子内心的痛苦与迷茫;②推动情节发展:现在勾起过去,旅行引发回忆;同时过去影响现在,引出孔子在痛苦思索后继续前行;③使主旨更深刻:过去与现在相互映照,表现出在困境迷茫中执着有为、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每点2分)
赞 (0)
李景文《摄影家之死》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7
基里尔・梁波夫《新生》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