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恭诵左公西行甘棠》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

二、阅读欣赏(共50分)
(一)(4分)
(甲)凉州词  (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乙)恭诵左公西行甘棠①(清)杨昌浚②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注:①左公:即左宗棠,湖南人,领兵平定新疆战乱,被誉为“民族英雄”,征战时曾率部在千里戈壁植树造林。甘棠:功德。②浚:―作“�F”。
8、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2分)
A. 甲诗开端写景,以黄河和万仞山为“孤城”搭建戍边背景;乙诗前两句叙事,表现平乱部队的浩大气势。
B. 两诗后两句通过共同的“杨柳”“春风”“玉门关”意象,描绘了大致相同的画面,也营造了类似的诗歌意境。
C. 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习,因此两首诗按题材都可归类为送别诗。
D. 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用语巧妙,一“怨”一“引”,形象可感,丰富了诗歌意蕴。
9、甲诗既有作者对戍边战士不得还乡的         ,更通过“何须怨”三字表达对他们的         。乙诗化用“春风不度玉门关”为“引得春风度玉关”,借以表达作者对左公的                  之情。(2分)

答案:

8. AD 9. ①. 同情 ②. 劝慰 ③. 敬佩 ④. 赞美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B.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到了“杨柳”和“玉门关”的意象,但它们的意境并不相同。甲诗中的“杨柳”和“玉门关”更多地是表达了戍边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边疆荒凉环境的感慨;而乙诗中的“新栽杨柳三千里”则是象征着生机与希望,预示着边疆的安定和繁荣,与甲诗的意境大相径庭;

C.两首诗虽然都涉及到了“杨柳”这一意象,但它们的题材并不相同。甲诗是一首边塞诗,主要描绘了戍边将士的孤寂生活和思乡之情;而乙诗则是一首歌颂英雄的诗篇,主要赞颂了左宗棠等湖湘子弟平定边疆叛乱、保卫国家安宁的英勇事迹。因此,不能简单地将两首诗都归类为送别诗;

故选:A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分析。

甲诗:第一空,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通过壮阔的自然景观描绘,凸显了戍边战士所处的荒凉、孤寂环境。这种环境描写背后,透露出作者对战士们远离家乡,长期驻守边疆的深切同情。他们不仅要面对艰苦的自然条件,还要承受思乡之情的煎熬,这种情感上的孤独与身体上的疲惫交织在一起,使得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因此第①空可以填同情/关怀;

第二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通过“何须怨”三字,表达了作者对战士们的劝慰与鼓励。羌笛声中的《折杨柳》曲调,常常引发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但作者却告诉战士们,不必因为这样的思念而怨恨。因为“春风不度玉门关”,边疆的荒凉与寒冷是自然规律,无法改变。然而,正是这样的环境,才更需要战士们的坚守与奉献。他们的英勇与牺牲,正是为了守护国家的安宁与人民的幸福。因此,作者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念,勇往直前,不必过分沉溺于个人的哀怨之中。第②空可以填鼓励/劝勉。

乙诗:“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两句诗通过化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左公及其部下的热烈赞颂。左公等人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更在边疆地区推广了农耕文化,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他们新栽的杨柳树不仅美化了环境,更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这些杨柳树仿佛具有魔力一般,引得春风吹过了原本荒凉的玉门关,给那里带去了温暖与生机。这种变化不仅是对左公等人卓越贡献的生动写照,更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赞颂。
 
参考译文:

(甲)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乙)左大将军西征剿灭阿古柏匪军尚未返乡,天山布满了在此守卫湖湘子弟兵。在这里新栽的杨柳就有数千里,重归统一的边疆迎来了春风度玉门关的好时光。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5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