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就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 12-27题 ,共3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12-16题,(共12分)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古之士大夫出官于外,类得引山水自娱。然或逼处都会,讼狱烦嚣,舟车旁午,内外酬应不给。虽仆仆于陂台亭观之间,日餍酒食,进丝竹,而胸中之丘壑盖已寡矣。何者 ?形怠意烦,而神为之累也。……聊试登斯亭焉,悠然户庭,凭陵雉堞①,厥位东南,日月先至。碧嶂清流,江帆汀鸟,烟雨之出没,橘柚之青葱,莫不变气象、穷妍巧,戛②胸拂睫,辐辏③于栏槛之内,盖若江山云物有悦我而昵就者。夫君子居则有宴息④之所,游必有高明之具⑤。将以宣气节情⑥,进于广大疏通之域⑦,非独游观云尔也。予窃有志,未之逮,姑与客把酒咏歌,陶然以就醉焉。
                                                     (节选自施闰章《就亭记》)
[注秤]①雉堞(die):指城墙。②夏:触击。③辐辏:聚集,④宴息:安息。⑤高明之具:上好的佐游之物。⑥宣气节情:宣泄内心的积郁之气,调节各种情绪。⑦进于广大疏通之域:指达到一种开阔舒朗的境界。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斯人,吾谁与归?           (2)讼烦嚣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2)古之士大夫出官于外,类得引山水自娱。
14、用原文内容填空。(2分)
(1)[甲]文中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原因是                      
(2)[乙]文中古代士大夫胸中欣赏山水的兴致很少的原因是                 
15、[乙]文中先写士大夫寄情山水之难有什么作用?(2分)
16、[甲][乙]两段文字都借景抒情,表明心志,但又有所不同,请简要概括。(2分)

答案:

12、(1)如果没有  (2)案件
13、(1)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2)古代士大夫在外做官,大都能够寻求山水之景来愉悦自己。
14、(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形怠意烦,而神为之累也。
15、论士大夫寄情山水之难,来反衬下文自己得自就亭的山水之乐。
16、[甲]文表达的是作者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乙]文表达的志向是品游玩之乐,以涵养性情,同时有体恤民情,宽简为政,予民休息的思想。
[乙]文参考译文:
古代士大夫在外做官,大都能够寻求山水之景来愉悦自己。但是有时临近都会,诉讼案件繁多喧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里里外外应酬不过来。虽然在山坡、亭台、楼阁之间往来,每天酒足饭饱,听音乐演奏,但是胸中欣赏山水的兴致大概已经很少了。为什么呢 身体倦怠,心情烦闷,而精神因为这些受到妨害。……姑 且试着登上就亭,就亭幽静,靠近城墙,它的位置在官舍的东南,那里太阳和月亮首先出现。碧绿的山,清净的水,江上的白帆,沙洲上的水鸟,烟雨或隐或现,橘柚鲜绿夺目,无不变幻形态、极为美好,触击内心掠过眼帘(赏心悦目),这众多美景都聚集在就亭内,大概像是江山风景来取悦我亲近我一样。君子居家就有安息的地方,出游一定要有好的佐游的工具。用它们来发泄心中的郁积,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开朗舒畅的境地,不只是游览观赏而已。我私下里想这样做,没有实现,姑且和宾朋饮酒作诗,欣然而醉。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07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