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其一)》《小石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诗词鉴赏
[甲]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倘徊欢�;�m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1)甲诗和乙文作者同为唐代文人,其中甲诗作者是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_” 的李白,乙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前四句叙写豪放的宴饮场景,酒宴暂时消解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B.乙文首段讲述发现小石源的经过,表现出小石潭的美妙与作者的喜悦。
C.甲诗具体描绘渡黄河登太行的艰险,表现人生道路的艰难和仕途的阻塞。
D.乙文细致描写了游鱼的静态和动态,游鱼的怡然自得是作者心境的写照。
(4)甲诗乙文都表现了作者的心境变化。甲诗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从“茫然”到___________的
心理转变;乙文则表现了作者从暂时的“乐”到___________的心理变化。(4分)
【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掌握,做好这类题还得依靠学生平时课下的积累,记背一些与作者相关的文化文学常识,此题,李白被后人誉为“诗仙”,乙文作者是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考查学生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句子注意做到字字落实,添主语,本题重点得分词(“以”:因为 “清”:冷清“去”:离开)。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A.有误,由“停、投、拔、顾”可知诗人的心情是迷茫苦闷,并无暂时消除内心的苦闷抑郁;C.“具体描绘”表述有误,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意味;D.后半句“游鱼的怡然自得是作者心境的写照”表述有误,“游鱼的怡然自得”并非作者心境的写照,作者的心境是:凄苦。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内容理解,甲诗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可知其心理最终转变为“积极乐观”,乙文作者借游历山水寄托自己被贬后抑郁忧伤的心情,乍见小潭的乐,是一种暂时的解脱,作者后来因小石潭凄清的环境,又勾起其自身对仕途坎坷的联想,悲伤苦闷之情再次油然而生,以致最后不得不离开,可知作者最终的心理是:忧伤凄苦。
【答案】:
诗仙   柳宗元
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开了。
B
积极乐观  忧伤凄苦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1
下一篇 2025年2月16日 下午5: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