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詹何钓鱼》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文(22分)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詹何钓鱼
詹何以独茧丝为纶
①,芒②针为钩,荆�③为竿,剖粒④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汩流⑤之中,纶不绝,钩不伸,竿不挠。楚王闻而异之,召问其故。
詹何曰:“曾闻先大夫之言,蒲且子
⑥之弋也,弱弓纤缴⑦,乘风振之,连双�]⑧于云际,用心专,动手均也。臣因其事,放⑨而学钓,五年始尽其道。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⑩,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纶:钓鱼的丝绳。②芒:谷头端细长而尖锐的刺。③荆�(diào):楚国产的细竹。④剖粒:剖开的米粒。⑤汩流:湍急的河流。⑥蒲且子:古代善射者。⑦弱弓纤缴: 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⑧连双�](cāng):一箭连射两只黄鹂鸟。⑨放:通“仿”。⑩聚沫:聚拢的泡沫。
2. 【甲】【乙】两文均选自《列子》, 相传作者是战国时期的______。
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寒暑易节_______      
(2)五年始尽其道______
4. 对【乙】文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王治理京城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B. 大王治理国家如果能像这样,那么天下就可以握在手心了
C. 大王治理京城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D. 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5. 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完成填空。
6. 【甲】文中“愚公”与“智叟”这两个人物形象运用了对比手法,用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_______。【乙】文中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为竿,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于百仞之渊”突出了他的“_______”的才能。(均用四字短语概括)
7. 【甲】文结尾写借助神力解决问题,其作用是侧面反映_____________,【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意在告诫执政者_____________的道理。
 
 
 
 
【答案】2. 列御寇    3.     ①. 交换    ②. 全部    4. D    
5. ①. 愚公在智叟的嘲笑下前赴后继挖山不止,最终感动神灵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    ②. 做事时,有时能以柔克刚,以弱制强,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方法,好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 ①. 大智大勇    ②. 以柔克刚    
7. ①. 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②. 意在告诫执政者修养自身,才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这个道理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属于道家的一部经典著作。其思想主旨近于老庄,追求了一种冲虚自然的境界。其中的种种名言及寓言故事里,都体现了道家对精神自由的心驰神往,而它宏阔的视野、精当的议论和优美的文笔又使人领略到子学著述隽秀、凝炼而警拔的散文之美。据此此空应填:列御寇。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句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冬夏换季。易:交换。
(2)句意为: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尽:完全、全部。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画线句“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意为:大王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情节的概括及情感主旨。此类题目,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概括主要事件,并体会其中寄寓的情感主旨即可。
通读甲文可知,主要讲了北山愚公面对大山的阻塞,动员家中人员以人力移山,即使面对河曲智叟的嘲笑,依旧前赴后继地挖山不止,最终感动神灵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启示我们克服苦难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通读乙文可知,文章主要讲了詹何用特殊的钓鱼方式,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联系文章第二段“当臣之临河持竿,心无杂虑,惟鱼之念,投纶沉钩,手无轻重,物莫能乱。鱼见臣之钩饵,犹尘埃聚沫⑩,吞之不疑。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可知,詹何用心专一,采用合适的方法钓鱼颇丰,告诉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才能达到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6题详解】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①空,甲文中“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可以看出,智叟面对愚公移山的行为,不思考其长久的可能性,而直接予以否定,联系后文愚公的回答“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可知,愚公认为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山总有移完的一天。通过两人的语言及行为对比,以智叟的鼠目寸光突出了愚公的大智大勇。故此空填:大智大勇。
②空,乙文中的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做为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的鱼可以装满一辆车”,联系后文中“所以能以弱制强,以轻致重也”可知,詹何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的原因在于其能够以弱胜强、以轻致重。故空填:以柔克刚。(意对即可。)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①空,甲文结尾借神力解决问题,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富有浓厚的想象力。愚公的行为感动了天帝,表达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寄托了古代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更加突出了故事的主题。
②空,结合乙文中詹何对楚庄王的答话“大王治国诚能若此,则天下可运于一握,将亦奚事哉?”可知,詹何利用自己以特殊的钓鱼方式,用心专一地钓上了盈车之鱼的示例,劝诫执政者要修养自身,才能治理好国家。
 
参考译文:
【甲】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乙】
詹何用单股的蚕丝做钓鱼的丝绳,用芒刺做钩,用细竹做钓竿,用剖开的米粒做为钓饵,在有百仞深的深渊中、湍急的河流里钓到的鱼可以装满一辆车,钓丝还不断,钓钩没有被扯直,钓竿没有被拉弯。楚国的国王听说了这件事觉得很惊异,就把他叫来问他原因。
詹何说:“听我已经逝去父亲说过,古代善射的人蒲且子射箭,曾经用拉力很小的弓、纤细的丝绳,顺着风一射,一箭连射两只在云间的黄鹂鸟,(因为)用心专一,用力均匀的原因啊。我按照他的这种做法,模仿着学习钓鱼,五年才完全弄懂其中的道理。现在我在河边持竿钓鱼时,心中不思虑杂事,只想鱼,丢线沉钩,手上用力均匀,外物不能扰乱(我的心神)。鱼看见我的钓饵,就像看见尘埃或聚集的泡沫一样,吞食它不会怀疑。所以我能以弱制强,以轻御重啊。大王您治理国家果真能像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就可以一手掌控了,还能有什么对付不了的吗?”楚王说:“说的好。”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3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