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孙子兵法・计篇》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11分)(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出自《曹刿论战》)
(乙)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①之以计,而索②其情:一曰道③,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④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高下、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⑤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
                                             (节选自《孙子兵法・计篇》)
【注】①校:同“较”,比较。②索:探求。③道:道理道路。这里可引申为治国的路线或方针政策。④危:危难。⑤曲制:指军队的组织编制等方面的制度。
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A.又何焉/其千二百里/挑拨离
B.肉食者/先帝不以臣卑/薄之志
C.忠之也/予作文以记之/貂狗相
D.虽不能,必以情/不可不也/明秋毫
17、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8、文章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只写了“击鼓”和“逐师”两件事,而且用语非常简练,请分析这样处理的原因。(3分)
19、甲乙两文,曹刿论战和孙武对用兵的分析,有哪些异同?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6D
17、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虽然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会根据诚心判断。
18、①作者有意识地略去了战场上的一般情况,这样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在紧张的战斗时刻,曹刿只能用简明的话语作出判断和决定,而不可能把他观察、推论的过程和理由作出详细的说明。②也为下一段的议论埋下了伏笔,使得文章曲折多姿、引人入胜。
19、曹刿强调要取信于民,这和孙武强调的“令民与上同意”是一致的,只有这样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才能获得人和;曹刿在战场上冷静分析、抓住战机,凸显了作为一个将领用兵的智慧,和孙武强调的大将应该足智多谋、勇敢果断是一致的。不同之处是孙武更多强调要分析比较各种条件,包括五个方面,来探讨战争的胜负;而曹刿只强调了民心。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5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