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
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U
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②金声而玉应: 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U(kuǎn):古代的款式。�U,同“款”。
2. 【甲】文选自《________》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________》。
3. 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 (2)使国工视之(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5. 【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6. 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 【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 【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 【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7. 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1)【甲】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文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答案】2. ①. 吕氏春秋 ②. 伯牙鼓琴
3. ①. (1)等到,待 ②. (2)让、令
4. 富贵人路过并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黄金交换了它。
5. ①. (令人)问之于丁氏; ②. 请人将琴做旧。(请人将琴作断纹、古,埋入土中) 6. C
7. ①. (1)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切不可轻信谣言,人云亦云。); ②. (2)判断人或事物的优劣不能只看外在,不看实质。(切不可被表象所迷惑,要注重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