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萧颖士风节》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9分)
【甲】 曹刿论战(节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 萧颖士风节
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予反复考之,颖士有风节之士也。为集贤校理①,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已。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时安禄山宠恣,颖士阴②语柳并曰:“胡人③负宠而骄,乱不久矣。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禄山反,颖士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叹曰:“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节度使源洧④欲退保江陵,颖士曰:“
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公何遽⑤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集贤校理:官名。②阴:暗地里。③胡人:指安禄山。④源洧wěi:人名。⑤遽:匆忙。
9、下列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后之学者
称其才华而已    
微颔之
B. 颖士不
    及郡下,
太守
C. 颖士阴
柳并曰    此中人
D. 
不久矣    无丝竹之
10、翻译画线的语句。(2分)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面对“何以战”的问题,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最终意识到民心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B. 甲文语言简洁,骈散结合,错落有致;人物对话增强了叙事写人的生动效果。
C. 乙文画横线句子“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断句正确。
D. 乙文萧颖士分别从客观形势、退兵后果这两方面说服源洧按兵不动,固守襄阳。
12、 结合甲、乙两文内容,探究萧颖士和曹刿形象的共同之处。(3分)
 

 

答案:

9D    前面是叛乱,后面是扰乱。
10、那些身居高位要职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意思正确即可)    
11C    
12、①都心怀国家(以国事为重)。曹刿身为平民,为君主出谋划策;萧颖士无论做官与否,或为郭纳出谋划策,或为源洧分析形势。②都有政治远见。曹刿认为得到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是取得胜利的保证;萧颖士能看出安禄山恃宠而骄,将来必有反心;或不让源洧退兵。③都对愚妄浅薄的当权者持否定态度。萧颖士评价郭纳以“儿戏”对抗敌人,轻敌自恃;曹刿说肉食者“鄙”,即目光短浅,都表明了他们对“肉食者”的不屑。

参考译文
【乙】萧颖士是唐代的名人,后代学者只称赞他才华出众。我反复考证后发现,他还是一位高风亮节有胆识有度量的人,在他担任集贤校理时,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想召见他,他却辞而不去,李林甫对他不屈从于自己很恼火。后来,李林甫又让他到史馆任职,他仍然不屈服,为此他更遭李林甫所忌恨,以至被免除史官职务外调到河南府任参军。当时,安禄山依仗玄宗的龙信,恣意妄为,箫颖士暗中对柳并说:“胡人(指安禄山)依仗主上的宠信骄横跋扈,反叛朝廷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东都洛阳到时会首先陷落的!”不久,他便托病离开了洛阳,安�山反叛以后,萧颖士去见郭纳,向他进献抵御叛军的策略,郭纳没有采用。萧颖士感叹道:“那些身居高位要职的人抵御厉害的叛军如同儿戏,(想抵挡住也)太难了啊!”当地节度使源洧想放弃襄阳,退保江陵,萧�}士劝说道:“襄阳是天下的咽喉要冲,兵家必争之地,一天不坚守,则大势即去,你何必匆忙放弃这个战略要地,让天下人取笑你呢?”源洧听从了他的建议,就按兵不出。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4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