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三峡》)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
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qī):斜靠。
2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2分)
疾 趋度 石 罅 瀑 见
2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良多趣味
③从山门右折 ④虚空皆纬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数步,闻疾雷声,心悸。
25、请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特点。(3分)
答案:
22、疾趋/度石罅/瀑见。
23、①同“缺”,中断 ②很,甚 ③向右 ④都
24、①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②走几步听到很响的打雷声,心里感到害怕。
25、甲文“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写出水清的特点。乙文“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写出水的气势非常雄壮的特点。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