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③借览。次道日具馔④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句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毫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或遇其叱咄/
或异二者之为
素贫/可以调
素琴
遗以衣袜/父母岁有裘葛之
遗
16.①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2分)
17.①求书之难(2分)②不怕艰苦,勤奋好学(2分)
18.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3分)
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师重教、尊重师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分)
两者观点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