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2-25题。(14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乙】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a潭。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①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垄谙嗬鄱�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③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④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柳宗元《钴�a潭西小丘记》节选)
【注释】①偃蹇(yǎn jiǎn):形容石头高耸的姿态。②�拢�qīn):形容山石突出。③熊罴(pí):指棕熊。④����(yíng):形容水回旋流动的声音。
2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其 石之 突 怒 偃 蹇 负 土 而 出 争 为 奇 状 者 殆 不 可 数
2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往来而不绝者 绝�t多生怪柏
B.至于负者歌于途 若牛马之饮于溪
C.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学而不思则罔
D.余怜而售之 楚人怜之
2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
(2)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2分)
25、苏轼《超然台记》有云:“苟有可观,皆有可乐。”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甲】【乙】两文作者分别因何而乐。(4分)
答案:
(三)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22―25题。(14分)
22.(3分)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画对1处得1分,多画不给分)
23.B(3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虚词识记积累。(A.绝:动词,断/形容词,极高的。B.介词,在。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怜:动词,喜欢/动词,怜悯,哀怜。故选B。)
24.(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分)
【重点字词】乐:词类活用,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参考译文: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直译和意译均可给分)
(2)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2分)
【重点字词】嘉:美好;显:显露出来。
参考译文: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直译和意译均可给分)
25.(4分)参考示例:
【甲】文欧阳修之乐:醉情山水之乐,酣畅宴饮之乐,为政一方、造福黎民的与民同乐。(答出宴饮之乐、与民同乐即得2分)
【乙】文柳宗元之乐:发现小丘之惊喜,购得小丘之欣喜,以及置身其中心醉神迷的怡然。(任意两点得2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