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凝《老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老宋
铁凝
①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
②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水锅炉。水烧开,老宋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水开了!”喊是有称谓的。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这个称谓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和排练场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悄无声息地就能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且从未出过差错。
③分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五楼的人们说,老宋,帮我把这罐煤气扛上去吧。三楼的人们说,老宋,我买的沙发来了,你给搭把手吧。一楼的妇女喜欢织毛衣,就喊,老宋,给我架着毛线。老宋从不拒绝。
④老宋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唱小生的老夏算是他的好友,老宋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以及一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⑤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开始出错,但这团的人们念着他的为人和孤单,没有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医生检查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
⑥一万五千块,对老宋来说这是个天文数字,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块钱也不到。回到传达室,他不再往床上躺,只是坐在椅子上发呆。半天,老宋对老夏说,由它去吧,反正我也老了。哪里黄土不埋人,我也该叶落归根了。
⑦老夏安慰了老宋。他想去找领导,转念又想,这可不是领导一拍板会计就点钱的事。一个刚够发工资的剧团,别说临时工老宋,老夏自己口袋里就经常装着报销不了的药费发票呢!但想起老宋之前对大伙的种种好,老夏心中涌起一股子说不出的热望。第二天,办公楼门前贴出了一张告示,告示写明了老宋的病情及所需费用的数目,请大家量力而行,献出爱心。告示果然在这团里产生了效应,全团上至团长,下至演职员工及家属都献了爱心。
⑧一个星期的时间,老夏为老宋筹集到15862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团长,邀团长同他一道去给老宋送钱。老宋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一夜没睡。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钱都扔给医院吗?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⑨第二天,老宋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⑩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老宋的不辞而别显然是愚弄了他们。他们那一片爱心呢?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抱怨。人们对他说,真是没想到,知人知面不知心。告示可是你贴的。说得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逃跑。老夏决定要去找老宋。
⑪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是靠了一个亲戚的介绍,那亲戚住本市。亲戚告诉老夏,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县医院把腿锯了,那儿便宜,花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一个乡下人,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
老夏听了,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⑫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新开发的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子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看看那逃逸的老宋的现状,以此来刺激起对方的尴尬、难堪和愧疚。他坐上长途大巴,经过了六个多小时的旅途,到达了老宋的家乡,到达了那个新开发的旅游景点。他一下车就直奔车站周围那一片出售旅游纪念品的小商店,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站着老宋。老宋拄着双拐,正指挥一个健壮的年轻人卸货,左腿那儿空着。
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⑬老宋也看见了老夏,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的奔跑使老夏眼花缭乱,恍惚之中也许跟头、旋子、飞脚全有,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选自小说《逃跑》,有删改)
10.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老宋颇费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可见他处事周全,为人圆滑世故。
B.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可见筹到款后,老宋想了一夜的心事,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
C. 老夏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推动情节发展、刻画老宋形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D. 小说不以激烈的矛盾冲突取胜,而是在道德与生存关系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难题。
11. 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第②段到第④段对情节展开所起的作用。
12. 文中两处画线部分分别体现了老夏怎样的心理感受?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析。(共4分)
(1)老夏听了,只是愤怒难平,疑惑难平。
(2)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
13. 有人评价这篇小说“从生存状态的困窘中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0. A
11. 第②③段表现老宋稳重勤快,为下文团里不辞退他以及捐款作铺垫。第④段交代老宋和老夏的友谊,为下文老夏帮助老宋及设法寻找老宋作铺垫;交代闺女的困难,为下文逃跑提供情节依据。

12. (1)老夏为自己的好心换来老宋不辞而别的愚弄而愤怒;为老宋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质量(为了一万多块钱,锯掉了一条腿)而感到疑惑。

(2)老夏去找老宋,原本是想刺激起老宋的“尴尬、难堪和愧疚”,可看到“拄着双拐”的老宋后他却顿生酸楚、悲悯和同情,“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是怕打招呼让老宋觉得“尴尬、难堪和愧疚”。

13. [示例一]老宋视角:

老宋生存状态困窘,闺女和外孙都依靠老宋的接济。老宋肩上的生活重担,使他不得不孤身入城,以赚取微薄却宝贵的生活费。也是因为家境贫困,所以,老宋接受用于治腿病的捐款却“逃跑”去截肢了,用那笔“捐款”接济闺女和外孙(回老家开了个小店),甚至不惜锯掉一条腿,背负道德的谴责。

通过老宋展现的人性真善美在于老宋吃苦耐劳、俭朴厚道、乐于助人的高尚品格以及对子女充满爱心。另外,老宋的“逃跑”换一种角度看,也是人性真善美的体现。他的第一次“逃跑”实质上是在生存和道德之间艰难徘徊之后作出的选择,体现了人性的“真”。他的“逃跑”尤其是第二次“逃跑”也是对道德舆论的逃避,他无法再面对为他捐钱治病的“恩人们”,无法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尽管他有自己的苦衷,但人性的真善美却让他无法逃避灵魂深处永恒的谴责。

[示例二]老夏和剧团的角度:

“一个刚够发工资的剧团,别说临时工老宋,老夏自己口袋里就经常装着报销不了的药费发票呢!”可见,剧团和剧团里的每一位职工都有生存的困窘之处,但他们还是为老宋“治腿”献出了一片爱心。

老宋逃跑后,剧团人的“抱怨”,老夏的“愤怒”“疑惑”,展现了人性的“真”,所以,老夏要去找老宋,想刺激起老宋的“尴尬、难堪和愧疚”;可看到“拄着双拐”的老宋后老夏却顿生酸楚、悲悯和同情,“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怕打招呼让老宋觉得“尴尬、难堪和愧疚”,这也足以展现老夏的“善”和“美”。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7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