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学为什么重要
(英)罗伯特・伊戈尔斯通
①你在与朋友聊天时,谈到任何东西都是可能的,同样,文学也可以关乎任何事物。它可以是关于他人的讲述,把一个人鲜为人知的部分讲给你听,它也可以讲整个社会与世界。它可以震惊你、煽动你,可以让你感到惊奇、为你带来消遣,也可以鼓励你改头换面、诱惑你腐化沉沦。文学可以关乎重要之事:始与生、真与假、善与恶、死与终。可是它同样可以涉及不重要乃至不存在之物:神话人物、独角兽、美人鱼。
②事实上,文学使事物重要。这正是它的奥秘之一。把文学视为一种交谈,能够助我们探索这一奥秘。在交谈中,我们“提出一个话题”或者“把问题摆上台面”,这些话题或问题或者与我们息息相关,或者对于我们意义非凡,我们以这种方式展现出我们的自我。有时候,在与他人交谈(或者甚至是默默地与自己谈心)时,我们得发现自己从前未知之物,或者重构自己以某种方式已然了解之事,才能谈论它们。文学也是如此:跟交谈一样,它揭示未知,提出已知,把事件、经历和想法付诸语言,从而赋予它们意义。
③而这种揭示的进程并不是无形的。我们之所以说“展开交谈”,是因为我们在展开和塑造自己所说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凭借的不仅是所选词汇的内容,还有我们采用的语气:也就是形式。我们说“你好”时,可以愤怒地说、和蔼地说、亲切地说、讽刺地说等等。在交谈中,我们如何说某事与我们说什么同样重要。这一点之于文学尤为真切: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形式具有意义:了解文学就是了解形式。举几个简单的例子:一首史诗,不论是《失乐园》还是《权力的游戏》,都要通过很长的长度来展现其重要性;相比之下,一首十四行诗则是通过它的简约性来展现其精妙性、控制力与风格。英国泰斗级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清晰直白地写道,诗歌“不仅是关于某一体验的意义,也是关于这一意义的体验”。
④与某人谈话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说到底,交谈就是一种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即兴创作。所以使用“作为一种鲜活交谈的文学”这一隐喻,意味着创造力不只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或者仅仅存在于一位知名作家的脑子里,也存在于我们,亦即读者之中。文学的创造力是共享的,这正是因为,文学是一种活动。在阅读中,有一只手伸了过来,没错,但是你也得伸出手去握住它才行。
⑤这就意味着,文学不仅与书架上的图书有关,它还关乎你对这些图书的思考、响应、书写和谈论;而这番交谈可以包含多位说话者,他们争辩、讨论、思考一场共享的交谈,不仅仅是“一种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活动的图示”,而是发生在多人之间。此外,这种创造力不仅限于课程或图书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和响应“文学手法”――修辞、隐喻、悬置、故事。这意味着文学并非什么魔法之物,也没有与日常生活截然分开:它既没有,也不应该(不管人们怎么说)被奉为神�o。
⑥交谈存在于时间之中:它们来自之前说过的话,发生在现下,塑造你的未来。文学作品也是如此。作家们在修订和重构他们的故事、主旨、语言、形式以及他们选择的任何东西时,经常会追溯一条影响过他们的作品“族谱”。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借用了荷马笔下英雄奥德修斯的史诗故事,并把它挪为已用,植入他自己所处时代的爱尔兰,由此既改变了我们对于英雄为何物的看法,也改变了我们对于史诗的认知。这条文学影响的“族谱”还经由文类而根植于过去之中。文类就是类型的意思:复仇悲剧、爱情诗、侦探小说。文本常常会对它们的文类先祖做出反应或者回复,这使得“文学作为交谈”这一隐喻尤为清晰起来。
⑦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拥有一段过去,它也同样拥有一个未来。作家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他们自知所处的世界做出反应;剧院、电视和电影导演们改编剧本以回应时下的忧虑;而你作为一名读者,就如同“穿衣镜”中的那根蜡烛一样,在看待阅读的内容时,也难以不受缚于其与你自身的关系。任何文本,即便是来自远古的过去或者奋渺的远方,都存在于现在的语境当中,而你已经是文学的现在了:你已经开始了。
⑧对它说话吧。只有对它讲话,文学的未来才会成为现实。没错,做出创造性的反应,是作家的责任,但它同样也是读者、改编者、听众、演说者、收藏家、教师及一众人等之责。你不知道一个文学文本会走到哪里,会引向何方。
(有删改)
4.本文第⑥段加点词语“族谱”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
5.以下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文从多个角度以“交谈”类比“文学”。
B.文学不仅是与作者和我们自己的对话,也是与所有曾经和将要阅读、讨论这部作品的人的对话,而因为其他人不断加入对话,所以它永远无法得出结论,永远是开放式的。
C.英国泰斗级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认为阅读文学作品重在体验它创造的意义。
D.“穿衣镜”中的那根蜡烛一样”这句话形象生动地说明读者在阅读作品的内容时,读者受阅读内容影响的同时也会受缚于当下自身的语境。
6.根据文章内容,下面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三体》和《海的女儿》都是同一类表现生活中不存在之物的作品。
B.作为史诗,如白居易《长恨歌》,既以长度凸显重要性,也以简约美展现其风格。
C.文学作品中采用的各种高超手法在日常生活中普遍运用,并非神奇,也不神秘。
D.杜甫赞美李白的诗句“往往似阴铿”,说明作家创作作品时会呼应他的文类先祖。
7.同人文是利用原有的作品的元素进行二次创作的文学体裁。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张爱玲就写了名为《摩登红楼梦》的同人文,其中写到宝玉要和黛玉一起出洋,尤二姐请律师控告贾琏,被逐出贾府的芳官和藕官都参加了歌舞团的情节。请你用文章第⑦段的观点,结合你对《红楼梦》中相关人物的认识,分析上述《摩登红楼梦》中的情节。
答案:
4.影响后世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前代作家的作品或影响作家创作文学的过去作品原型的脉络。5.B 6.B 7.说明任何文本都存在于现在的语境,这是读者对文本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摩登红楼梦》里情节是有30年代现代城市特色的,但人的行为又符合原作中人物形象。比如贾宝玉的叛逆,追求自由;芳官等唱戏的女孩子,有才能又独立个性;尤二姐的形象发生了变化,具有现代意识。我们后来的读者,通过阅读《红楼梦》,改编作品,创作同人,让经典文本在对话中,走向未来。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首先理解“族谱”的字典意。“族谱”本指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然后结合语境理解其语境意。
由“作家们在修订和重构他们的故事、主旨、语言、形式以及他们选择的任何东西时,经常会追溯一条影响过他们的作品‘族谱’”可知,这里的“族谱”应是影响作家创作的作品或脉络;
结合后面“詹姆斯•乔伊斯的小说《尤利西斯》借用了荷马笔下英雄奥德修斯的史诗故事,并把它挪为己用,植入他自己所处时代的爱尔兰……”可知,这里的“族谱”是指影响后世作家创作文学作品的前代作家的作品;结合后面“这条文学影响的‘族谱’还经由文类而根植于过去之中。文类就是类型的意思:复仇悲剧、爱情诗、侦探小说。文本常常会对它们的文类先祖做出反应或者回复”可知,“族谱”还可指影响作家创作文学的过去作品原型的脉络。
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而因为其他人不断加入对话,所以它永远无法得出结论,永远是开放式的”说法于文无据。原文是说“而这番交谈可以包含多位说话者,他们争辩、讨论、思考一场共享的交谈,不仅仅是‘一种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活动的图示’,而是发生在多人之间”,并没有说因为其他人不断加入对话,所以文学永远无法得出结论,永远是开放式的。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如白居易《长恨歌》……也以简约美展现其风格”错误,由第三段“一首史诗,不论是《失乐园》还是《权力的游戏》,都要通过很长的长度来展现其重要性;相比之下,一首十四行诗则是通过它的简约性来展现其精妙性、控制力与风格”可知,“简约”不属于“史诗”的风格,自然也就不属于《长恨歌》的风格。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结合文章第⑦段的观点来理解“同人文创作”这一概念,然后结合《红楼梦》中这些人物的特点以及张爱玲创作《摩登红楼梦》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由第七段“如果一部文学作品拥有一段过去,它也同样拥有一个未来……剧院、电视和电影导演们改编剧本以回应时下的忧虑”“任何文本,即便是来自远古的过去或者杳渺的远方,都存在于现在的语境当中”可知,“同人文创作”是说文学作品存在现在的语境,读者、编者可以结合当下的现实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
如《红楼梦》中的宝玉是一个叛逆且桀骜不驯、追求自由的青年,“三十年代的上海”各种思想交融,身处这样的环境之中,宝玉要和黛玉一起出洋既符合原作之中宝玉的性格特点,也符合三十年代上海的现实环境。
如《红楼梦》中尤二姐是贾琏的二房,贾琏求娶尤二姐时,是以王熙凤得了重病,将来等王熙凤病故了,就扶正他当正房奶奶为理由的,可以说是骗婚,但在当时的环境之下,尤二姐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张爱玲的《摩登红楼梦》的背景是“三十年代的上海”,尤二姐有了现代意识,请律师控告贾琏符合社会背景。
如芳官和藕官属红楼十二官,均为贾府梨香院女伶,芳官演正旦,藕官演小生,“三十年代的上海”演艺事业发达,所以被逐出贾府的芳官和藕官参加了歌舞团合乎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