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太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太阳(节选)    
刘慈欣
他仍记得34年前第一次看到思云山天文台时的感觉,当救护车翻过一道山梁后,思云山的主峰在远方出现,观象台的球形屋顶反射着夕阳的金光,像镶在主峰上的几粒珍珠。
那时他刚从医学院毕业,是一名脑外科见习医生,作为主治医生的助手,到天文台来抢救一位不能搬运的重伤员,那是一名到这里做访问研究的英国学者,散步时不慎跌下山崖摔伤了脑部。到达天文台后,他们为伤员做了颅骨穿刺,吸出了部分瘀血,降低了脑压,当病人改善到能搬运的状态后,便用救护车送他到省城医院做进一步的手术。
等待搬运病人时已是深夜,他好奇地打量着周围那几座球顶的观象台,它们的位置组合似乎有某种晦涩的含意,如月光下的巨石阵。他走向最近的一座观象台,推门走了进去。
里面没有开灯,但有无数小信号灯在亮着,有细细的一缕月光从球顶的一道缝隙透下来,投在高大的天文望远镜上,用银色的线条不完整地勾画出它的轮廓,使它看上去像深夜的城市广场中央一件抽象的现代艺术品。
他轻步走到望远镜的底部,在微弱的光亮中看到了一大堆装置,其复杂超出了他的想象,正在他寻找着可以把眼睛凑上去的镜头时,小门那边传来一个轻柔的女声:超然客公众号
“这是太阳望远镜,没有目镜的。”
一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苗条身影走进门来,很轻盈,仿佛从月光中飘来的一片羽毛。
“传统的太阳望远镜,是把影像投在一块幕板上,现在大多是在显示器上看了……医生,您好像对这里很感兴趣。”
他点点头:“天文台,总是一个超脱和空灵的地方,我挺喜欢这种感觉的。”“那您干吗要从事医学呢?噢,我这么问很不礼貌。”
“医学并不仅仅是琐碎的技术,有时它也很空灵,比如我所学的脑医学。”“哦?您用手术刀打开大脑,能看到思想?”她说。
“我,尽量看吧。不过你想想,那用一只手就能托起的蘑菇状的东西,竟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宇宙,从某种哲学观点看,这个宇宙比你所观察的宇宙更为宏大,因为你的宇宙虽然有几百亿光年大,但好像已被证明是有限的;而我的宇宙无限,因为思想无限。”
“呵,不是每个人的思想都是无限的,但医生,您可真像是有无限想象的人。至于天文学,它真没有您想象的那么空灵,在几千年前的尼罗河畔和几百年前的远航船上,它曾是一门很实用的技术,那时的天文学家,往往长年累月在星图上标注成千上万颗恒星的位置,把一生消耗在星星的人口普查中。就是现在,天文学的具体研究工作大多也是枯燥乏味没有诗意的,比如我从事的项目,我研究恒星的闪烁,①
没完没了地观测记录再观测再记录,很不超脱,也不空灵。”
他惊奇地扬起眉毛:“恒星在闪烁吗?像我们看到的那样?”看到她笑而不语,他自嘲地笑着摇摇头,“噢,我当然知道那是大气折射。”
她点点头:“不过呢,作为一个视觉比喻这还真形象,去掉基础恒量,只显示输出能量波动的差值,闪烁中的恒星看起来还真是那个样子。”
“是由于黑子、斑耀什么的引起的吗?”
她收起笑容,庄严地摇摇头:“不,这是恒星总体能量输出的波动,其动因要深刻得多,②
如同一盏电灯,它的光度变化不是由于周围的飞蛾,而是由于电压的波动。当然恒星的闪烁波动是很微小的,只有十分精密的观测仪器才能觉察出来,要不我们早被太阳的闪烁烤焦了。研究这种闪烁,是了解恒星的深层结构的一种手段。”
“你已经发现了什么?”
“还远不到发现什么的时候,到目前为止我们还只观测了一颗最容易观测的恒星――太阳的闪烁,这种观测可能要持续数年,同时把观测目标由近至远,逐步扩展到其他恒星……知道吗,我们可能花十几年的时间在宇宙中采集标本,然后才谈得上归纳和发现。这是我博士论文的题目,但我想我会一直把它做下去的,用一生也说不定。”
“如此看来,你并不真觉得天文学枯燥。”
“我觉得自己在从事一项很美的事业,走进恒星世界,就像进入一个无限广阔的花园,这里的每一朵花都不相同……您肯定觉得这个比喻有些奇怪,但我确实有这种感觉。”
她说着,似乎是无意识地向墙上指指,向那方向看去,他看到墙上挂着一幅画,很抽象,画面只是一条连续起伏的粗线。注意到他在看什么时,她转身走过去从墙上取下那幅画递给他,他发现那条起伏的粗线是用思云山上的雨花石镶嵌而成的。
“很好看,但这表现的是什么呢?一排邻接的山峰吗?”
“最近我们观测到太阳的一次闪烁,其剧烈的程度和波动方式在近年的观测中都十分罕见,这幅画就是它那次闪烁时辐射能量波动的曲线。呵,我散步时喜欢收集山上的雨花石,所以……”
他看到信号灯的弱光为她勾出一道光边,想到在山外他生活的大都市里,青春靓丽的女孩子追逐着浮华和虚荣,③
没有给思想孵出哪怕一瞬间的宁静,而在这远离尘嚣的思云山上,却有一个文静的女孩子在长久地凝视星空……
“你能从宇宙中感受到这样的美,真是难得,也很幸运。”
“送给您做个纪念吧,医生,威尔逊教授是我的导师,谢谢你们救了他。”
十分钟后,救护车在月光中驶离了天文台。④
后来,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什么东西留在了思云山上。
(选自《思想者》,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的主要事件发生在夜晚,但处处有光,如“细细的一缕月光”“无数小信号灯的灯光”,使故事发生的场景朦胧、圣洁。    
B.文章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述了两个人的初次相识,充分展现“他”和“她”的心理变化过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和吸引力。
C.文章以“他”到思云山天文台抢救英国学者开篇,结尾部分点明被抢救者是“她”的导师,情节安排巧妙,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D.“他”和“她”的交流中蕴含着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且篇幅较长,但对话中比喻贴切,深入浅出,文章并无艰涩之感。
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中“没完没了地”“再观测再记录”,使“她”认为自己从事的天文学研究枯燥乏味,没有诗意。
B.句子②中“她”巧妙设喻,通俗地向“他”解释了“恒星总体能量输出的波动”,是因为“电压的波动”。
C.句子③中“孵”化抽象为具体,“哪怕一瞬间”极言追名逐利的危害,凸显出宁静坚守的可贵。
D.句子④中的“后来”,照应开头“34年前”,表明“他”结束了回忆,情节将由过去回到“现在”。
8.你如何理解“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什么东西留在了思云山上”?(4分)
9.有人评价“《思想者》包含了对宇宙和人的哲学思考,有着刘慈欣小说中独一无二的浪漫”,本文是如何体现的?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B【解析】本文不是全知视角,而是完全限制在“他”这一人物视角下叙述的,也没有充分展现“她”的心理。
7.C【解析】A项“枯燥乏味,没有诗意”的是“没完没了地”“再观测再记录”的“天文学的具体研究工作”,并不是天文学,“她”只强调天文学“不超脱,也不空灵”,相反,她觉得自己从事的事业很美。B项观点概括有误,原文是说电灯的光度变化是由于电压波动,恒星的闪烁是由于总体能量输出的波动。D项推测过于绝对,“后来”只表明离开后,不一定指34年后的“现在”。
8.①经过在思云山与女天文学家的浪漫邂逅和心灵沟通,他被她的性格和思想所吸引,产生了欣赏/钦佩/爱慕之意,心(牵挂、思念)留在了思云山上。②经过和女天文学家谈论了关于恒星闪烁的话题,本就喜欢天文台的他对天文学的兴趣(宇宙恒星闪烁)更加浓厚,兴趣像一颗种子留在了思云山上。
补:对宁静、远离喧嚣生活的向往。1分
【解析】围绕对女科学家和对天文学(宇宙恒星闪烁)的兴趣作答即可,每点2分。    
9.对宇宙和人的哲学思考:将人类的思想与宇宙中恒星闪烁联系起来,表达了物理的宇宙有限,而人的思想宇宙无限的主题。(2分)
独一无二的浪漫:①情节上,全文以医生和天文学家的邂逅(相遇)为主体,是一个浪漫的故事。②环境上,故事发生的场景在夜晚,但处处有光,显得朦胧、圣洁,具有浪漫色彩。③人物行为上,女天文学家用雨花石镶嵌恒星能量波动曲线的习惯,极具浪漫气息。④语言上(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人物语言如女天文学家对自己事业的美妙比喻,医生对天文台和脑科学的诗意形容;叙述语言如“一个穿着白色工作服的苗条身影走进门来,很轻盈,仿佛从月光中飘来的一片羽毛”,呈现浪漫特征。(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解析】抓住两处关键词,“对宇宙和人的哲学思考”只需找出文中相关观点――宇宙有限,人的思想无限。或者根据内容找出人的思想和恒星闪烁间的联系,赞美“思想”的美丽永恒。(任答一点2分)“浪漫”可分别从情节、环境、人物、语言方面作答。(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8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