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竹园
范小青
在城市里有这样一小片竹园是不多见的。
小桥流水人家。
青砖黛瓦粉墙。
飞檐翘角龙脊。
竹林……
孙良从小在竹园边长大,那一年他写了篇关于竹园的文章后就去当兵了。后来孙良回来了,竹园依旧,孙良却站不起来了。孙良是工伤,有一个三等功。开始常常有人来看他,后来时间长了,大家都忙,也不再有什么人来了。孙良很寂寞,他每天由母亲背出来,坐在竹园旁边。
孙良家只有母子两人,母亲已经老了,但她还能背儿子,还能工作。她每天上班,回来做家务,给儿子擦洗,第二天再上班。日子过得平静。
母亲知道儿子很寂寞,她说:“你下下棋吧,我看那些下棋的人,很有兴致的。”孙良说:“好的。”母亲就去弄了一副棋来,让儿子跟别人下棋。
慢慢地,孙良的棋越下越好,周围的人都被他一一杀败。住在孙良家附近的人都甘拜下风,孙良没有了对手,母亲就到她的单位去找一些人来和孙良下棋,又通过这些人去约更多的人来。这里面当然不乏高手,头几回孙良也许会输,但是再下下去,孙良又会赢。凡是远道而来的人,母亲定要留下他们吃过饭再走。他们在竹园下棋,母亲就在家弄饭弄菜。
别人背后都说老太太很可怜,真是前世欠了儿子的债,他们不知道以后她做不动了怎么办。
孙良就好像在竹园边摆了一个擂台,喜欢棋的人,不论远近,提起竹园的擂台都知道。许多时候都没有人能攻下竹园的擂台。
孙良对母亲说:“他们是不是手下留情?”母亲说:“我不懂的,你自己下棋,你自己有数呀。”孙良说:“我没有数。”母亲说:“你不要急,慢慢地你就会懂的。”孙良说:“虽然我是个瘫子,我也未必想要他们让我。”母亲说:“是的。”母亲和孙良说话的时候并没有停下她的工作,她跪在地上用抹布抹地。他们家的地并不是什么红漆地板,只是一般的水泥地,但是孙良的母亲每天都要把地板抹得干干净净。孙良说:“妈,这地,随便擦擦就行了。”母亲说:“我不累。”孙良说:“累不累是另一回事,你这样做实在是犯不着的。”母亲笑笑,没有再和儿子说什么,她只是照做她要做的事情。
孙良到底还是败了,败在一个十岁的孩子手下,这孩子是孙良的邻居。
第一局棋完全是在无意中开始的。那孩子刚刚在学校的棋类组报了名,才跟老师学了两三回棋。他放学回来看孙良和别人下棋,看孙良又杀败了人家。这时候有人说:“这个小孩会下棋,叫他跟孙良下一下。”孩子不肯。孙良鼓励他说:“来吧,我可以让你一些。”孩子想了想,说:“要来就不要让!”旁人都高兴起来,他们知道孩子没有一定的把握是不会说这话的。果然这一盘棋孙良输了,接着又下了好几盘,孙良都输了。
吃晚饭时,孙良说:“今天我输给了一个小孩子,没有招架之势。”母亲说:“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竹林变成一块棋盘,真是奇怪。”
十年后,孩子成了大学生。放暑假归来,他看见竹园依然,孙良也依然。
大学生说:“来一盘棋。”孙良说:“好的。”他们摆开了棋盘,孙良的母亲端了茶来,大学生看她很老了。大学生输了,他输得很服帖。大学生和孙良聊了许多事情,天南海北,什么都谈。大学生真是见多识广。
大学生又说:“再下一盘棋。”孙良就和他再下,大学生还是输。大学生输得很灰心,他抬起头来,看到夕阳的余晖正洒在竹园,看到孙良正默默地注视着竹园。大学生突然说:“你当然会赢。”孙良问:“为什么?”大学生手指着竹园说:“你每天看这片竹园。”孙良点点头。大学生说:“你占尽了竹园的地气。”孙良笑起来,说:“也许是的。”大学生看着他。孙良接着说:“我一直在看竹园,看每一根竹子。竹园就是一块棋盘,每一根竹子就是一个棋子,既然每一根竹子都有它自己的位置,那么每一个棋子也有它自己的位置,你说是不是。”
大学生看着孙良,希望他再往下说。孙良问他:“你懂不懂?”大学生说:“我不懂。”孙良叹了一口气,说:“我也不懂。”大学生疑惑地看着他,不相信孙良的话,他说:“你也不懂,你为什么能赢我?”孙良没有直接回答他,朝自己家里看看,他看到母亲正在忙碌。母亲背已经驼了,头发也白了。孙良指指母亲,对大学生说:“她也许知道。”
这时候孙良的母亲出来,对他们说:“饭弄好了,进去吃饭吧。”孙良的母亲说着就背起孙良进屋去。大学生惊讶地看着,他不敢相信孙良的母亲现在还能背孙良。大学生跟进屋去,说:“老太太,你叫别人帮帮呀。”孙良的母亲笑笑说:“我能背。”大学生说:“但是你总要……”他没有说下去。孙良的母亲点头,说:“是的,我总有一天背不动的,我正在攒钱,准备买一辆轮椅。”
大学生很感动,在孙良家吃了饭,他感觉不错,想再跟孙良下一盘棋。孙良说:“你过五年再来跟我下棋吧。”
过了五年,已是工程师的大学生敲响了孙良家的门。孙良摇着轮椅来开门。
还是在原来的地方,也还是原来的人,可是他们没有再在竹园下棋。这一带拆迁,旧房子没有了,竹园也没有了。在原址上盖了新房子,因为孙良不能走,分的是一楼的房间。
孙良的母亲已经去世。工程师沉默了一会儿,说:“下棋吧。”孙良说:“好的。”
他们摆开了棋盘。工程师在落子前说:“你还有把握吗?”孙良说:“有。”工程师说:“竹园已经没有了。”孙良笑笑,他的手指指地下。工程师朝地下看看,他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孙良说:“你看这水泥地不平是不是。”现在工程师看出来了。孙良说:“竹园就在这底下。”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每天把孙良背出家门,让他坐在竹园旁边,是因为她知道这片竹园会给孙良带来启发。
B.“她只是照做她要做的事情”,这既诠释了孙良的母亲对儿子的良苦用心又契合小说主题。
C.把周围的人都一一杀败的孙良却败给刚学下棋的十岁孩子,可见周围的人对他手下留情。
D.孙良的见识不如见多识广的大学生,但每天看竹园亦使他获得大学生才能懂的人生体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描写竹园周边环境的幽美和谐,“竹林”二字后面的省略号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B.小说中母亲梦见竹林变成棋盘为后文孙良从竹园获得人生感悟埋下伏笔,构思巧妙,浑然一体。
C.小说中儿子与母亲的对话大多简洁质朴,在淡而有味的语言中呈现了平凡而令人感动的人生。
D.母亲多次鼓励孙良战胜自卑,这一形象与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母亲形象有异曲同工之妙。
8.文中的十岁小孩成长为大学生,再到工程师,请简要分析这一人物形象在文中的作用。(4分)
9.小说结尾,孙良说:“竹园就在这底下。”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案:
6.B(A“是因为她知道这片竹园会给孙良带来启发”错,于原文无据。C“可见周围的人对他手下留情”错,根据原文,判断过于绝对。D“每天看竹园亦使他获得大学生才能懂的人生体会”错,根据原文,大学生也不懂)
7.D(小说只写到孙良与小孩下棋失败后有不自信的心理,“自卑”一词程度过重)
8.①推动情节发展,十岁小孩与孙良下棋,完胜孙良,促使孙良对自己的棋艺有进一步思考。②使人物形象形成映照,小孩和孙良都在岁月中成长,两种人生形成映照。③深化主题,以对比突出孙良面对人生变故和苦难,坚守人生位置的坚韧品质。(4分,每点2分,任答出2点给满分)
9.①可见的竹园虽然不复存在,但竹子的根还在地下顽强生长着。②母亲已逝,但其品质依然是孙良战胜困难的源泉。③竹园已经化为可以战胜人生苦难的精神象征,已深深根植于人的心中。(6分,每点2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