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
24
分)
1.(3分)下面文段中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一粒种子,撑破躯壳,长成参天大树,这是生命的信念;一只飞鸟,冲破黑暗,唱响黎明的歌塌,这是希望的信念。没有信念,就像巍巍大厦没有栋梁,只是散乱的瓦砾;没有信念,就如滔滔大江肆意横行,只是泛滥的洪水。信念是明灯,为你扫除思想的阴霾;信念是巨轮,推动着你永远向前。同学们,希望你们坚定信念,斩关夺隘,百折不挠,向着理想的彼岸进发。愿你们背着信念的行囊启程远行,跨越沟壑高山,抵达成功的峰巅。
A.
撑破(chēn)
巍巍(wēi)
肆意横行(sì)
B.瓦
砾(lì) 泛
滥(làn) 斩关夺
隘(yì)
C.阴
霾(mái) 巨
轮(nún) 百折不
挠(náo)
D.行
囊(náng) 峰
巅(diān) 沟
壑高山(hè)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音。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撑破”的“撑”应读作“chēng”。
B.有误,“斩关夺隘”的“隘”应读作“ài”。
C.有误,“巨轮”的“轮”应读作“lún”。
D.正确。
故选:D。
【点评】字音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2.(3分)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自然有神魂,览物抒情怀。长江黄河奔腾不息,以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振憾心魄,催人奋进。
B.民族有大任,责任勇担当。妇孺皆知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契而不舍做学问的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身处深渊,仍然追逐光明。史铁生以笔为矛,顽强地突破疾病牢笼,终见生命曙光。
D.青年有作为,善于去探索。我们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践沓出来一条路,从荆棘丛生的地方开辟一条路出来。
【分析】本题考查基础字词的字形。解答此类题型时,一方面要注意在平时打好字词基础,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仔细辨析。
【解答】A.有误,“振憾心魄”的“振憾”应为“震撼”。
B.有误,“契而不舍”的“契”应为“锲”。
C.正确。
D.有误,“践沓”的“沓”应为“踏”。
故选:C。
【点评】字形是基础部分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平时要做好字词积累,答题时认真辨析。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一块烧红的铁,被铁匠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
,叮哐!叮哐!每一锤都是那么
。铁被打得遍体鳞伤,火焰般的铁屑落地变黑,而铁已在
中变形、升华。铁匠脖子上隆起肌肉疙瘩,额头上汗水滚落,内心笃定,永不退缩,
着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
A.锻造 大气磅礴 阵痛 演变
B.锻打 气势磅礴 剧痛 演绎
C.锻造 大气磅礴 剧痛 演绎
D.锻打 气势磅礴 阵痛 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第一空:锻造:用锤击、加压等方法,使在可塑状态下的金属材料成为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并提高它的机械性能。锻打:用锤击等方法锤炼金属材料。这里指对铁的来回锤击,应使用“锻打”。
第二空:大气磅礴:形容气势浩大。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壮大。这里形容捶打的气势壮大,应使用“气势磅礴”;
第三空:剧痛:剧烈疼痛。阵痛:间歇性的剧烈疼痛。这里指铁在剧烈疼痛中得以升华,强调疼痛的程度,应使用“剧痛”;
第四空:演绎:由一般原理推演出特殊情况下的结论;铺陈、发挥;展现、表现。演变:变化发展。这里指表现出一种传承千年的工匠精神,应使用“演绎”。
故选:B。
【点评】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4.(3分)下列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圣陶先生一生勤勤恳恳,
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B.人生路上,少年当以勇气为战旗,带着
目空一切的豪情壮志,一往无前。
C.做学问需要有实干精神。如果
浮光掠影,自然会随波逐流,一无所获。
D.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油然而生。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诲人不倦:乐于教诲人而不知厌倦。形容教导人特别耐心,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
B.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目空一切是个贬义词,用于描述少年的豪情壮志不恰当。故选项不正确;
C.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符合语境中说做学问不
踏实就会一无所获的意思,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
D.油然而生: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用来形容随着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而自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很恰当,使用恰当。故选项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阅读经典作品,一般循着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再到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
B.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现场,选手们信手拈来一句句古典诗词,让我们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
C.运动让人快乐。长期久坐,不仅影响体能,还容易导致作息紊乱,引发负面情绪。
D.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大多是因为他们有更坚定的恒心和更为顽强的毅力的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问题时,一方面要注意积累常见病句类型,掌握每种病句类型的常见设错规律,另一方面在答题时要注意“抓主干,理枝蔓”。
【解答】A.有误,语序不当,应将“从重点词语的理解,到全篇内容的把握,再到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改为“从解决字词方面的疑问,到重点词语的理解,再到全篇内容的把握”。
B.有误,重复��嗦,可将“发自内心由衷的”改为“由衷地”。
C.正确。
D.有误,句式杂糅,可删掉“的原因”。
故选:C。
【点评】病句辨析是基础部分常考题型之一,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成分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
6.(3分)句子排列
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小麦一旦感知到相邻的不同植物达到一定密度,威胁自己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它就开始大量分泌一种物质抑制其生长。
②而非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则相反,它们会把根系扎得更深极力侵入和挤压对方的生存空间,抑制对方生长。
③除了进行交流,植物还能通过感知相邻植物发出的信号决定使用何种方式对付对方。
④研究发现,相邻植物可以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进行对外交流。
⑤对水稻的进一步研究证实,有亲缘关系的水稻种植在一起,根系会小心翼翼地避开彼此,最大程度减少竞争:
A.④③①⑤② B.⑤②①④③ C.④⑤②①③ D.⑤②④①③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解答】④句摆出“研究发现”的结论,应排第一位,③句的“除了进行交流……还……”紧承④句摆出第二个发现,应排第二位;①句紧承③句举例说明相邻植物发出的信号决定使用何种方式对付对方,应排第三位;⑤句“进一步证实”表明对植物斗争研究的深入,应排第四位;②句的“而”由⑤句的“有亲缘关系的水稻”转到“非亲缘关系的水稻”是如何斗争的,应排第五位;因此排序为:④③①⑤②。
故选:A。
【点评】做题时要仔细阅读句子,抓住每一句的关键字,如开头词语:首先,其次;表时间的词语;表方位的词语等,就能顺利解答此题。
7.(3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舞台说明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文字。它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语言,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B.初冬时节,雪花翩然而至,我们相邀更定时分赏雪游玩。“更定”在古代是晚上十时左右。
C.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这句话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冰丝带”“冰立方”“冰之帆”等场馆不仅圆满完成了北京冬奥会所有使命,而且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式的浪漫。这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复句。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标点及复句类型。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作家、朝代、作品、国籍等知识做好积累。
【解答】A.有误,舞台说明交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服装,所需的道具、布景,提示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没有“人物的语言”,“人物的语言”是剧本的主体――台词;
B.有误,“更定”在古代是晚上八时左右,不是十时左右;
C.有误,“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属于短句之间的停顿,应该用逗号,不能用顿号;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必须对重要的文学常识进行重点记忆。
8.(3分)下列各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军民鱼水一家亲。《驿路梨花》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生活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
B.人生需修身养德。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
C.黄河,代表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壶口瀑布》一文中对枯水季的描写,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了水和石,展现壶口瀑布的多种形态。
D.性格决定成败。《智取生辰纲》中精明能干、处处小心的杨志因蛮横暴躁、急功近利导致生辰纲押送失败。
【分析】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分析。首先我们应把握文章叙述的主要内容;再次,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细节。
【解答】ABD.正确;
C.有误,《壶口瀑布》一文中对枯水季的描写,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此项“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有误。
故选:C。
【点评】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一定要在把握整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不能抓住某一句话就妄下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