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锦衣(节选)
莫言
[秦兴邦上。]
秦兴邦:(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
[王婆、王豹上。]
秦兴邦:大哥大嫂借光了。
王婆:哎,骂人哪?(指王豹)这是我娘家亲侄子,我是他亲姑姑。
秦兴邦:(抱拳作揖)恕小人眼拙,得罪了。
[王豹警觉地打量着秦兴邦。]
王豹:我说这位先生,您风尘仆仆,一口外县口音,您到俺这穷乡僻壤,一定有重要的公干。
秦兴邦:小人是烟台人,受朋友之托,来高密东北乡找一家顺发盐铺。
王豹:敢问先生尊姓大名?
秦兴邦:鄙姓秦、名兴邦。
王婆:我问你去那盐铺干什么?
秦兴邦:(唱)贵乡的扑灰年画美名远扬,东北三省有市场。兴邦原本是贩画的客,进货结账常来往。
王豹:(唱)看您辫子粗又长,看您两眼放蓝光,看您唇红齿不黄,看您手指细又长,哪里像个画子客,分明是个读书郎。
秦兴邦:(唱)兴邦确是画子客。
王婆:你这人,的确也不像个画子客。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
王豹:老姑,您少说几句吧。我说那秦什么邦,既然俺老姑点明了俺的身份,你就把那些偷梁换柱、弄奸耍鬼的小把戏儿,找块尿布儿,裹吧裹吧放起来吧!(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说!你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
秦兴邦:(惊慌地)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
王豹:说吧,到底叫什么名字?哪里人氏?
秦兴邦:小人确实叫秦兴邦,烟台玉皇山人士。
王豹:(摇动着手中假辫子)是从日本潜回来的革命党吧?
秦兴邦:小的没参加革命党。
王豹:这辫子是怎么回事?
泰兴邦:这辩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辫子戴上。
王豹:你到顺发盐铺干什么?那季星官是不是也潜回来了?
秦兴邦:(唱)我与那季星官投缘对脾,在船上结成了异姓兄弟。
王豹:他参加了革命党?
秦兴邦:(唱)我们是大清朝的忠顺子民,在日本也发誓要效忠皇帝。
王婆:日本国也有皇帝?
秦兴邦:(唱)只可恨革命党不讲道理,强按脖子剪去俺头上辫子。原承想买假辫结伴回国,星官兄染急症一命归西。
王豹:死了?
秦兴邦:死了。
王婆:我这还要给他去说媳妇呢!这不断我的财路吗?
秦兴邦:(唱)忍悲痛将季兄烧化成灰,背骨殖回故里落叶归根。
[秦兴邦将肩上的包袱卸下来,捧给王豹。]
王婆:我还以为你背着一大包银子呢,没想到背着一盒子骨灰!呸!晦气!
王豹:(从腰里抽出一根铁链子,往秦兴邦脖子上一搭)编得还挺圆话儿,走吧,跟我去县衙见太爷去。
秦兴邦:(作揖)大爷,您高抬贵手,放了我吧。
王豹:我放了你?我放了你容易,可太爷明儿问我,王豹,让你捉的革命党呢?我说,被我高抬贵手给放了。太爷会怎么着?赏我二两银子,还是赏我两耳刮子?
秦兴邦:大哥,我真的不是革命党,我爷爷是大清朝的举人,我怎么能去当革命党呢?
王婆:还是书香门第?
王豹:我不管你是书香门第还是庄户人家,我一大早出来,茶没喝一碗,饭没吃一口,这会儿饿得前胸贴着后背,渴得嗓子眼里往外冒烟。我还跟你废话什么?(一钝铁链)走,跟我见太爷去。
秦兴邦:(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豹)大爷去喝杯茶吧。
王婆:我说大侄子,你可不敢徇私枉法,犯法株连九族,老姑我也要跟着你遭殃!
秦兴邦:(又摸出一块银子递给王婆)老姑,您也喝杯茶去。
王婆:嗨,这孩子懂事儿。
秦兴邦:我真不是革命党。
王豹:(晃晃手中的辫子)革命党脸上又没贴个记号。
秦兴邦:(摘下怀表送给王豹)大爷高抬贵手。
[王豹欣赏着怀表。]
王婆:大侄子哎,老姑给你提个醒儿,私放革命党满门抄斩啊!
秦兴邦:(摘下脖子上一个银锁)老姑,这是小侄的护身符,送给您表表小侄的孝心。
王豹:按理说呢,我得把你浑身上下这么细细地搜上两遍,可你到底也算个读书人,这点面子我还是给你留着吧。
秦兴邦:多谢大爷宽谅。
王豹:算你运气,要是你今天碰上我那些伙计,怎么着也得把你这件袍子剥下来。
秦兴邦:(脱下袍子,递给王豹)只要大爷不嫌脏……
王豹:(接过袍子,把假辫子扔给秦兴邦)把辫子戴上,倒也不像革命党。
秦兴邦:小心将季兄的骨灰送到顺发盐铺,立即打道回乡。
王豹:把那季星官的骨灰交给我吧,大爷我替你代劳了。怎么,还信不过我?
秦兴邦:多谢大爷,小的求之不得。
王豹:那就麻溜地走吧。大爷这会儿心软放了你,待会儿大爷心硬起来……
[秦兴邦将包袱交给王豹,深揖,匆匆下。]
(有删改)
材料二:
莫言的戏曲文学剧本《锦衣》为我们呈现了清朝末期的这样一方图景:粗砺、质朴、封闭而又暗流涌动的古老土地上,人们容忍着愚昧、戕害,也在滋生着坚韧、抗争;承受着苦难、贫穷,也创造着希望、传奇;魑魅魍魉与蝇营狗苟当道,民间智慧与欲望情感张扬,恰似一幅拷问世道人心的世俗画卷。这幅画卷在莫言以往的小说创作中,熟悉而又真实,但对于其戏剧创作而言,却是陌生亦复新奇的。尽管中国的传统戏曲以民间为底色,然而真正从民间智趣、民间文化、民众接受的层面,回归文体本真、打捞民间记忆、雕琢人物性格的戏曲作品,却凤毛麟角。
“一朵芙蓉头上戴,锦衣不用剪刀裁。果然是个英雄汉,一唱千门万户开。”在民间传统里,“锦衣”往往成为公鸡的象征和隐喻,它的外表华彩艳丽,它的性格桀骜不驯,顽强、好斗,烈性十足。“锦衣”报晓,驱走邪恶,迎来光明,寄托着生命的光泽、吉祥的期盼。莫言用“锦衣”这一极富传统意义的民间符号和“人鸡幻化”的民间传说,为“晚清”的世态人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唤醒”了戏剧舞台上沉睡的民间,而且让生命回归大地,赋予民间以野性和真实,让这部历史传奇文本真正变成了观照当下的“警世文本”。
(徐健《锦衣――剧作家的“野心”与“匠心”》节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通过唱词介绍了秦兴邦和季星官回到高密的目的,并暗示了他们回来的不同方式,为下文剧情发展埋下伏笔。
B.王豹一眼识破秦兴邦的假身份和假辫子,正如王婆所说的“他们当衙役的,都是鹰眼狗鼻子”,具有很高的职业敏感度,眼光毒辣。
C.在“姑侄联手”中,王豹拿了秦兴邦的茶钱,还不满足,直到拿了秦兴邦的怀表,剥了秦兴邦的袍子,才勉强收手。对他来说如何为自己谋利才是大事。
D.当王豹正欣赏从秦兴邦身上敲诈来的怀表时,王婆害怕连累自己,适时提醒王豹,不要因为私放革命党而遭满门抄斩。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剧中人物台词具有言外之意。王豹说“一大早出来,茶没唱一碗,饭没吃一口”实则暗示秦兴邦赶紧拿钱出来请他吃喝享乐。
B.选文舞台说明具有鲜明的戏剧特点,如王豹“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表现了王豹的敏锐蛮横,同时展现了戏剧的矛盾冲突。
C.剧中人物形象通过身份设置形成对立。王豹和王婆都是封建官僚恶势力代表,秦兴邦和季星官则是不惧越洋之苦,报效祖国的知识分子。
D.剧本中唱词讲究押韵。如:“看您辫子粗又长,看您两眼放光,看您唇红齿黄,看您手指细又长,哪里像个画客,分明是个读书郎。”富于音乐节奏感,为精彩故事情节锦上添花。
8.高尔基说:“在有鲜明人物性格的那些地方,必定存在着戏剧冲突。”选文中主要的矛盾冲突有哪些?请结合这些矛盾冲突分析秦兴邦的人物形象。
9.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你认为莫言所创作的剧本《锦衣》有哪些“唤醒”作用。
答案:
6.D 7.C 8.①秦兴邦与王豹的矛盾冲突,面对王豹穷追不舍的盘查,秦兴邦反复与他周旋,体现他的沉稳、勇敢、临危不乱;②秦兴邦与王婆的矛盾冲突,面对王婆明里暗里的煽风点火,秦兴邦随机应变、利用对方贪小便宜的弱点,从容应对;③革命党与社会环境的冲突,以秦兴邦为代表的革命党,举义旗杀狗官,剪辫子闹革命,却面临着敌人的疯狂抓捕、残酷迫害,表现他充满理想、敢于奋斗、殒身不恤、执着不悔的形象。 9.①唤醒大众看清晚清的黑暗。秦兴邦受到王豹的盘查、勒索,遭到王婆的百般刁难,可见社会环境的黑暗,穷苦民众在压迫下求生存异常艰难。②唤醒大众对真实民间的认识。广大的民间容忍着愚昧、戕害,也在滋生着坚韧、抗争;承受着苦难、贫穷,也创造着希望、传奇。③唤醒戏剧创作融历史、传奇、民间于一体的创作方向。将历史与传奇,融入民间土壤,成为观照当下的“警世文本”。④唤醒民族的斗争精神。民族存亡危难之际,只有顽强、善斗,不惧生死,才能驱除邪恶,迎接光明。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王婆害怕连累自己,适时提醒王豹,不要因为私放革命党而遭满门抄斩”错误,王婆的提醒其实是姑侄联手敲诈勒索的伎俩,表现出她的阴险狡诈。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王婆都是封建官僚恶势力代表”错误,王婆的确是个可憎人物,属于底层穷苦民众中的败类。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
秦兴邦与王豹的矛盾冲突:
由“(唱)看您辫子粗又长,看您两眼放蓝光,看您唇红齿不黄,看您手指细又长,哪里像个画子客,分明是个读书郎”“(往前一步,一把拽下了秦兴邦的假辫子)说!你是什么人?要到哪里去?”“(惊慌地)大爷,小人黔驴小技,瞒不过您的火眼金睛”“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辫子戴上”等可知,面对王豹咄咄逼人、穷追不舍的查问,秦兴邦临危不乱、胆大心细地反复与他周旋,体现他的沉稳、勇敢、目标坚定的性格特征。
秦兴邦与王婆的矛盾冲突:
由“大侄子哎,老姑给你提个醒儿,私放革命党满门抄斩啊!”“(摘下脖子上一个银锁)老姑,这是小侄的护身符,送给您表表小侄的孝心”等可知,面对王婆明里暗里为自己谋取利益的用心,煽风点火让王豹为难秦兴邦,秦兴邦心知肚明,机灵善于应对变化,利用对方贪小便宜的弱点,当即将随身物品给了王婆,从容应对,表现了秦兴邦机智,有勇有谋。
革命党与社会环境的冲突:
由“越重洋返故乡不畏艰难,举义旗杀狗官重任在肩。星官兄设巧计瞒天过海,但愿得大功告成天遂人愿”“这辫子是被革命党强剪了去的。刚一长长,又被他们剪了去。小的回乡心切,只好买了根假辫子戴上”等可知,以秦兴邦为代表的革命党,有着先进自由的思想,举义旗杀狗官,敢于改造旧习俗,即剪辫子,也要闹革命。却面临着以王豹反动政府爪牙的疯狂抓捕、残酷迫害,还有王婆等为虎作伥民众中的败类的为难,表现他充满理想、敢于奋斗、殒身不恤、执着不悔的革命者形象。
9.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
唤醒大众看清晚清的黑暗。王豹和王婆明里暗里想要从秦兴邦身上得到好处,秦兴邦受到王豹的盘查、勒索,遭到王婆的百般刁难,不仅仅是官僚在欺压百姓,就连民众中的败类也在盘剥百姓,可见社会环境的黑暗,穷苦民众在压迫下求生存异常艰难。
唤醒大众对真实民间的认识。由“粗砺、质朴、封闭而又暗流涌动的古老土地上,人们容忍着愚昧、戕害,也在滋生着坚韧、抗争;承受着苦难、贫穷,也创造着希望、传奇;魑魅魍魉与蝇营狗苟当道,民间智慧与欲望情感张扬,恰似一幅拷问世道人心的世俗画卷”可知,戏剧写了民间的“愚昧”,写了民众容忍着愚昧、戕害;但在革命青年身上也看到了希望和抗争,坚韧并且有谋略;民众承受着官吏的层层盘剥,苦难、贫穷是当时民众的生活,但在矛盾冲突中也创造着希望、传奇。
唤醒戏剧创作融历史、传奇、民间于一体的创作方向。由“莫言用‘锦衣’这一极富传统意义的民间符号和‘人鸡幻化’的民间传说,为‘晚清’的世态人情插上想象的翅膀,不仅‘唤醒’了戏剧舞台上沉睡的民间,而且让生命回归大地,赋予民间以野性和真实,让这部历史传奇文本真正变成了观照当下的‘警世文本’”可知,将晚晴的历史与民间的传奇,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富于生命力和野性的文本,成为观照当下的“警世文本”。
唤醒民族的斗争精神。由“在民间传统里,‘锦衣’往往成为公鸡的象征和隐喻,它的外表华彩艳丽,它的性格桀骜不驯,顽强、好斗,烈性十足。‘锦衣’报晓,驱走邪恶,迎来光明,寄托着生命的光泽、吉祥的期盼”可知,戏剧标题“锦衣”一词有丰富的含义,作者利用这一民间词语,预示民族存亡危难之际,只有像公鸡一样,顽强、善斗,不惧生死,才能驱除邪恶,迎接光明,表达了作者对民族雄起的期望之情。
赞 (0)
季羡林《我的生活和学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0
史铁生《扶轮问路》阅读练习及答案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