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积累与运用(
35
分)
1. 默写。
(1)阅读中国古代诗文,常见“天下”二字。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杜甫心系苍生的济世情怀;从《岳阳楼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范仲淹的开阔胸襟和崇高境界;从《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读出了辛弃疾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
(2)中国古代诗歌常常追求含蓄隽永的表达效果,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写了友人离开后诗人的深情凝望,寓情于景,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案】 ①. 安得广厦千万间 ②.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③. 先天下之忧而忧 ④. 后天下之乐而乐 ⑤. 了却君王天下事 ⑥. 赢得生前身后名 ⑦. 孤帆远影碧空尽 ⑧. 唯见长江天际流 ⑨. 山回路转不见君 ⑩. 雪上空留马行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厦、庇、俱、赢、碧、唯”等字词容易写错。
2.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甲】
它以难zhē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
召唤它
(节选自《艾青诗选・太阳》)
|
【乙】
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群星倦了,一颗颗地
散去……
黎明――这时间的新嫁娘啊
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
从天的那边到来……
我们的世界为了迎接她,
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shǔ光……
(节选自《艾青诗选・吹号者》)
|
【丙】
光给我们以智慧
光给我们以想象
光给我们以热情
创造出不朽的形象
(节选自《艾青诗选・光的赞歌》)
|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ē( )掩
召( )唤
散( )去 shǔ( )光
(2)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的划分,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B.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C. 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 D. 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
(3)【甲】【乙】【丙】三则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艾青“诗中有画”创作特点的一则是_________。
(4)“太阳”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之一,请结合《艾青诗选》全书,概括这一意象的特点。
【答案】(1) ①. 遮 ②. zhào ③. sàn ④. 曙 (2)A
(3)丙 (4)散发光热,象征光明、理想、希望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①遮掩(zhē yǎn):遮蔽;掩盖;犹掩饰;躲藏;隐藏。
②召唤(zhào huàn):呼唤。
③散去(sàn qù):分开,由聚集而分离。
④曙光(shǔ guāng):黎明的阳光;比喻美好的前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节奏划分。作答时可结合语法结构来分析。
A.“使”是动词,“高树”和“繁枝”名词,“使”和“高树”“繁枝”构成动宾结构,在句子里做谓语和宾语,通常动宾之间要断开,因此“使”的后面要断开,“高树”和“繁枝”之间不能断开;因此正确的朗读节奏应是: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故选A。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特色。
甲“高树繁枝向它舞蹈”“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勾勒出太阳到来时,大地上的树木、河流、动物以及群众的状态,有大的构图,有具体鲜明的细节描画,在读者眼前展现一派太阳到来时万物复苏的画面,画面感强烈;
乙“黑夜收敛起她那神秘的帷幔”“群星倦了,一颗颗地散去”“乘上有金色轮子的车辆”“已在东方张挂了万丈的曙光”描绘了黎明到来时天空中的画面,“金色”颜色词语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天空中的色彩鲜明的画面,充满诗情画意。因此甲乙两首诗歌都体现了艾青“诗中有画”创作特点;
丙通过连续的三句“光给我们以……”,强调了光对“我们”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光的赞美之情,这首诗歌没有具体刻画光的形象,没有描绘画面,没有体现出艾青“诗中有画”创作特点。
故选丙。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诗歌《太阳》“太阳向我滚来”中的“滚”有滚滚而来,汹涌而来连续不断之意,在此形容太阳的光芒,表现了太阳的气势不可阻挡,气势磅礴,在读者面前展开恢宏的画面;联系《向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可知,“太阳”是光明、希望、未来的象征,“太阳向我滚来”寓意着“太阳”是从历史的远处滚来,不管这漫长的历史多么黑暗,又多么艰难,“太阳”以它不可阻挡的气势,光亮亮地滚来了;诗人在这里指明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也表现出作者对光明的热爱;《向太阳》中的“炫目的光芒”“刺醒”体现了“太阳”光芒耀眼夺目,能够将黑暗驱走、将绝望赶走,可见太阳感召力强,有鼓舞人心的力量;“太阳”,光芒四射,散发光热,是光明的象征,表现了作者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不息的追求;《艾青诗选》写作背景是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诗歌中表现了作者驱除黑暗、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太阳”不仅是中国光明前途的象征,更是中国革命必胜的信念的象征。
3. 班级开展以“走近新科技,畅想新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班级发布活动通知,正文如下:
为丰富科学教育内容,了解新科技知识,感受新科技魅力,我班拟组织全体同学去市科技馆参观学习。请于4月26日下午3点在学校南大门集合。
小宇同学因请假在家,不了解通知的内容,你觉得其中哪三个重要信息需要转告她?
(2)在科技馆里,同学们参观了航空航天厅、低碳新能源厅和人工智能厅。小华同学为三个展厅各写了一则宣传语(见下表),请你在表中填写与宣传语对应 展厅名。
宣传语
|
智慧赋能 遇见未来
|
长空逐日 九天揽月
|
青山绿水 风光无限
|
展厅名
|
|
|
|
(3)在人工智能厅,讲解员与同学们就“科技改变生活”的话题展开交流。请你根据情境将对话内容补充完整。
讲解员:同学们好,欢迎来到人工智能厅。人工智能主要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类似于人类的某些智能活动,它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①___________?
同学甲:扫地机器人能自动清扫垃圾
同学乙:智能语音导航、可以帮人精准识路
同学丙:还有人脸识别!让身份验证更便捷。
讲解员:说得好!同学们,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你们将大有作为啊!
同学丁:
②____________?
讲解员:同学们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4)活动结束后,有位同学写了如下一段总结文字。其中有一些错误,请你帮他修改。
【甲】
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科技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乙】
吾辈少年,应树立起
“
科技强国,必定有我。
”
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甲】处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
②【乙】处画线句有一处标点使用不当,请修改。
【答案】(1)去科技馆参观学习 4月26日下午3点 学校南大门
(2)示例:
宣传语
|
智慧赋能 遇见未来
|
长空逐日 九天揽月
|
青山绿水 风光无限
|
展厅名
|
人工智能厅
|
航空航天厅
|
低碳新能源厅
|
(3) ①. 大家能举些例子吗 ②. 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4)①删去“在”“中”。②删去引号内的句号。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为丰富科学教育内容,了解新科技知识,感受新科技魅力,我班拟组织全体同学去市科技馆参观学习”,其中“为丰富科学教育内容,了解新科技知识,感受新科技魅力”为参观学习的内容。“我班拟组织全体同学去市科技馆参观学习”这是今次学习参与人员和学习地点。“去市科技馆参观学习”为学习地点,这是重要的信息点。
“请于4月26日下午3点在学校南大门集合”,“4月26日下午3点”这个是参观学习集合的时间,是重要信息点;“在学校南大门集合”这是参观学习的集合地点,这个也是重要的信息点。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宣传标语。
结合“智慧赋能,遇见未来”,可知:这是介绍人工智能是社会生活变得更便捷,让人类 未来变得更美好,这个宣传语是与人工智能有关系的,故填:人工智能厅。
结合“长空逐日,九天揽月”,可知:这是指在辽阔的天空中奋力斗争,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这是介绍飞行员或宇航员进行航天飞行时的豪情壮志,这个宣传语是与航空航天有关系的,故填:航空航天厅。
结合“青山绿水,风光无限”,可知:这是指山很秀丽,水也很清澈,天地间风光无限好。这是介绍低碳生活对环境的保护以及新能源可以改善环境,达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目的。这个宣传语是与低碳新能源有关系的,故填:低碳新能源厅。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补全句子。
第一空,结合“同学甲:扫地机器人能自动清扫垃圾”“同学乙:智能语音导航、可以帮人精准识路”“同学丙:还有人脸识别!让身份验证更便捷”,可知:这些都是列举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的应用。此空应该问的是,同学们,是否能列举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吗?
第二空,结合“讲解员:同学们应该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可知:讲解员鼓励同学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此空应问的是:我们应该怎样接受人工智能的时代的挑战呢?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和正确使用标点。
甲句“在这次参观学习活动中让我们受益匪浅,大大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新科技让我们大开眼界,也让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此句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在”“中”。
乙句“吾辈少年,应树立起‘科技强国,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中“‘科技强国,必定有我。’”引用的内容是句子的一个组成部分,作定语,属于修饰成分,句末不可带标点符号,应将“我”字后面的句号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