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看海
刘建超
父亲被班长从河里拽出来,狼狈地趴在岸边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连长急慌慌地跑过来,对着父亲的屁股就是一脚:“你找死啊。”
父亲委屈地说:“我就是想在大海里浮浮水嘛,谁知道海水这么急啊。”
班长笑了,说:“看海啊看海,你可真逗。这哪是海啊,这是黄河,离海还远着哪。”
父亲吐出一口水,说:“没事,没事。班长,我会浮水。我能在村里的池塘子里狗刨两个来回。”
连长脸都气白了,对班长说:“把人给我带回去,关禁闭。”
班长拍拍父亲的肩膀,吐吐舌头。
父亲说:“我又没有招他惹他,连长就是看我不顺眼,每次见面,都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地训斥我。”
父亲说,连长训斥他,是因为父亲不和家里说一声就偷偷跑出来当兵了,家里人还不得急死?
可要是和家里说了,那还走得了吗?再说了,连长当初不也是没和家里打招呼就跟队伍走了?
父亲被关禁闭,送来的饭汤他赌气不吃。
晚上,连长来了。父亲背对着他。
连长揶揄地说:“还闹情绪啊,听说你平时饭量挺大啊。身子骨瘦小得来阵风都能把你吹跑,还来当兵哪?”
“瘦小咋了,行军打仗我掉过队吗?冲锋杀敌我落过伍吗?你凭啥看不上我?”
连长拨拉着父亲的头,说:“嚯,脖梗子还挺硬嘛,说说你的名字为啥叫看海?”
父亲说:“村里十年九旱,几百口子人都在村东头的一口老井里淘水吃,水金贵得很。孩子的名字都和水有关,看江看河看塘看井都有了,父亲就给我起名叫看海。”
父亲问奶奶:“海是什么样的?”
奶奶就把父亲带到村北五里地远的一个池塘,说:“海就是这样的。”
父亲问:“哪里能看到海啊?”
奶奶看着远方,说:“太阳升起的地方就能看到海。”
连长说:“你黄嘴丫子还没褪净呢,不好好在家陪着你娘,跑出来干啥?”
父亲说,他从懂事起就每天到村东头的水井旁排队打水。村里有个恶棍,长得滚瓜溜圆,打水从不排队,谁不服就动拳头,村子里的人也是敢怒不敢言。父亲十五岁那年,天大旱,土地都冒烟。老井里的水也下落不少,取水更难。
父亲排着队等了半晌午,刚要轮到他打水,恶棍就提着桶大摇大摆地上井,把父亲推到一边。父亲刚理论几句,恶棍就挥起了拳头。父亲也是拼了,被打得鼻青脸肿就是不让步,硬是把恶棍给耗软了。
父亲揣着两个红薯面窝窝离开了村子,要长点本事回去收拾村里的恶棍。
连长说:“当兵打仗可不是为了报私仇。你啊,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
父亲说:“连长你本事大,你见过大海吗?”
连长说:“何止是见过。跟你说,大海啊,有十个黄河那么大。”
连长走了,留给父亲一个烤红薯。
部队渡黄河,敌机成群结队地来轰炸。连长把父亲护在身下,鲜血染红了河水。
连长临终前将手中的望远镜塞给了父亲,说:“我也没有见过大海。队伍就要南下了,你替我看看大海。”
父亲跟着部队南下,父亲第一次见到了大海。
父亲说,那日的海水蓝得跟天空一个色,远远望去,海就是天,天就是海。海面风平浪静,船帆旁有赶也赶不走的鸟儿环绕着。“这么美的地界交给了我守卫,心里得劲儿啊。”
父亲被分配到一个小岛上,只有他和一名老兵守着一盏信号灯。父亲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小岛上巡逻,给信号灯添加柴油。守岛的日子单调枯燥,父亲却喜爱上了这个小岛。父亲最喜欢坐在礁石上,举着望远镜,望向海洋的尽头,任海浪打湿衣裤。他说,在海天交合的尽头能看到连长在向他挥手。
父亲在海岛驻守了25年。
母亲说:“只见过你父亲流过一次眼泪。离开部队,告别他朝夕相处的小岛,他泪流满面,就那一次。”
父亲回到家乡,依然惦记着海岛。
父亲看电视,他总要看海洋气象预报,预报有台风警报他就一副忧心忡忡的神情。
大学毕业,我也到了部队。回家探亲,我先去了父亲当年驻守的那个小海岛,用水壶装了岛上的细沙和海水。
父亲兴奋极了,买来一个鱼缸,把沙子和海水倒进鱼缸里,手捏一撮细沙在水里洗淘。父亲还学会了叠纸船,每天都要叠一只大纸船放进鱼缸里。
母亲说:“你叠的船太大了。”
“你懂什么,这是航空母舰。”父亲说,“启航了――”
父亲中风住进了医院,留下的后遗症是认不得字、记不住事,朋友的名字也叫不出来。可是,他会如数家珍地讲他的小岛,讲他的信号灯。
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每天就是坐在门口,拿着望远镜,看向远方的蓝天。
邻居说:“你家老爷子多寂寞啊。”
母亲说:“他才不寂寞呢。他心中那片海啊热闹着哪。”
父亲似乎听到了,嘴角浮出一丝得意的笑。
父亲胸前挂着望远镜,站在连长的画像前,说:“你看看,我的儿子比你的儿子有出息。他在咱自己的航空母舰上替你看海呢。”
连长就是我爷爷。
(节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4年第3期)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通过父亲偷跑参军被连长训斥并关禁闭的情节,展示了连长对纪律的严格要求和父亲年轻时的冲动与叛逆,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B.本文详细描述了身躯瘦小的父亲在战场上的不屈身影,他的坚韧与勇气在冲锋杀敌中得以体现,这凸显了父亲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毅力。
C.文章通过父亲对海的描述,展现了海的广阔与深邃,“海”不仅象征对未知的好奇和自由生
活的渴望,而且反映了父亲对军旅生涯的热爱与执着。
D.守岛生活单调枯燥,但父亲依然坚守岗位,他在海天交合的尽头仿佛能看到连长的影子,这体现了父亲对连长的怀念,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运用语言、心理与动作描写,细腻勾勒,塑造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父亲角色,展现其深
情与坚韧,凸显了作者精湛的刻画技巧。
B.本文以对话形式展开,通过父亲与连长、战友间的对话,展现了父亲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
大海的向往,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C.本文结构紧凑,以“看海”为线索贯穿全文,巧妙地将父亲的人生经历串联起来,使读者在
阅读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脉络。
D.与《祝福》中交代祥林嫂两次婚姻中遭遇的不幸一样,本文也运用插叙手法,通过回忆和现
实的交织,展现了父亲与大海的深刻联系。
8.小说标题“看海”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5分)
9.国家领导人曾说,“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文中“我”家的良好家风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试作探究。(6分)
答案:
6. D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题思路】A项,“父亲偷跑参军被连长训斥并关禁闭”错,根据小说开头可知,父亲被连长训斥并关禁闭并非因为偷跑参军,而是因为在尝试去黄河浮水时可能违反了军规或纪律,导致连长对他进行了训斥并实施了关禁闭的处罚。B项,“详细描述了父亲瘦小的身躯在战场上的不屈身影”错,根据小说内容,父亲说自己“瘦小咋了,行军打仗我掉过队吗?冲锋杀敌我落过伍吗?你凭啥看不上我?”,这只是简要的语言描写。C项,“不仅象征对未知的好奇和自由生活的渴望”于文无据,文章并未明确指出“海”具有“对自由生活的渴望”的象征意义,属于对文章内容的过度解读。故选D。
【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
7. A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解题思路】A项,“小说运用语言、心理与动作描写”错,小说没有采用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评分标准】选对得满分3分。
8.①蕴含名字寓意。“看海”作为父亲的名字,既寄寓着长辈对父亲美好生活的期待,又象征其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②体现人生追求。“看海”是父亲从小的理想,长大后成为他职业的象征,退休后仍是他心中的念想,贯穿其一生。③展现情感纽带。“看海”成为连长与父亲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象征着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和深厚情谊。④彰显家族荣耀与传承。连长临终嘱托父亲“看海”,体现了家族对“看海”理想的坚守和传承,是家族的荣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意蕴的能力。
【解题思路】标题“看海”在小说中承载着多重意蕴。首先,“看海”是父亲的名字,寄托了长辈对父亲未来能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个名字也象征着父亲宽广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其次,“看海”不仅是父亲小时候的理想,也是长大后他职业的象征,更是退休后他心中始终牵挂的念想。从儿时渴望看到真正的海,到长大后参军在部队中实际看到海,再到退休后依然对海充满思念,海贯穿了父亲的一生。最后,“看海”成为连长(爷爷)和父亲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父亲在海天交合的尽头仿佛能看到连长(爷爷)在向他挥手,这体现了父亲对连长(爷爷)的深深思念和怀念之情,也展现了他们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同时,“看海”不仅是父亲个人的追求,也代表了家族的荣耀和传承。连长(爷爷)临终前嘱托父亲替他“看海”,这份嘱托不仅仅是对父亲的信任,也代表了他对家族的一种期望。父亲守护海岛25年,象征着家族对“看海”这一理想的坚守和传承。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答出含义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5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①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从爷爷到“我”,三代人均坚守为国奉献的信念,无怨无悔地保家卫国,筑起信仰的丰碑。②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无论是爷爷担任连长,还是“父亲”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抑或是“我”在航空母舰上看海,都体现了家族中积极上进、永不服输的精神。③嫉恶如仇的正义之心。爷爷在与敌作战中英勇牺牲,而“父亲”则敢于与恶棍斗争,家族中充满了正直和勇气。④孝老爱亲的家庭美德。从父亲为了完成爷爷遗愿去看海,到“我”为父亲带回海岛上的细沙和海水,体现了家族中孝顺长辈、无私付出的品质。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解题思路】通过对文中三代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分析,可以总结出四个方面的家风特点。这些家风特点不仅体现了家族的优良传统,也为家族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一是家国情怀,坚守信念。从爷爷到“我”,三代人均坚守为国奉献的信念。爷爷保国尽责,父亲驻守海岛25年,无怨无悔地保家卫国,而“我”毕业后也选择继续驻守海岛。这种代代相传的为国奉献的精神,筑起了家族的信仰丰碑。二是积极上进,永不言败。无论是爷爷担任连长,展现出的英勇和领导力,还是父亲虽然瘦小,但打仗不掉队,冲锋杀敌不落伍的坚韧精神,都体现了家族中积极上进、永不服输的精神。而“我”在航空母舰上看海,也继承了这种精神,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三是正直不阿,嫉恶如仇。爷爷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展现出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正直。父亲敢于和村里的恶棍拼斗,并下决心学好本事收拾恶棍,也体现了家族中正直不阿、嫉恶如仇的品质。这种品质使家族成员在面对邪恶时能够挺身而出,维护正义。四是孝顺长辈,无私奉献。父亲为了完成爷爷的遗愿,选择去看海,并在看海时对爷爷充满了无限的思念之情,这体现了家族中孝顺长辈的传统。而“我”回家探亲时,特意把父亲驻守过海岛上的细沙和海水带回给他,也是对父亲无私奉献的一种回报和孝顺的体现。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其中答出“家风内涵”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