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家变
葛亮
关于昭如回来这件事,卢家人并未表现出十足的热情。就如同她的离开,也并未有人过多地牵念。
这些人里,自然并不包含家睦。这男人对于昭如,有一种对少妻的疼爱和纵容,却也有几分敬与重。昭如先天的颟预,使得她少了许多女子的计算与琐碎。这种少女般的干净,会让他觉得自己也明朗年轻起来。
昭如将昭德带回了襄城。家睦也并没如其他人般惊奇,只是心中有些感叹,人如蜉蝣。一面在心里对妻子的敬重,又添了几分。昭德对他而言,只是妻姐,然而他却无法因此抑制其他人的好奇。甚至老六家逸夫妇也有过许多隐约的表达。表达中,隐藏了一些畏惧与忌惮。这忌惮是他们对于昭如的态度的源头。
昭如与家睦商量,给昭德安排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出场,是在这一年的冬至。他们家乡的传统里,冬至是个重要的节庆。这天乱而复治。民间便要吃饺子、蒸饽饽,“蒸冬”取的便是一个合家团圆。所谓“冬至大如年”是不错的,该有的热闹便都有了,却又不会过分的隆重。吃上这一顿饭,昭德便成了这家中的一员。
甚至对于昭德这天的衣着,她也动了脑筋。以往的华服,虽图案与颜色都十分简素,但因为质地太好,不经意间,是有些咄咄逼人的。她便找来裁缝,给昭德用青绸做了身齐膝的长袄。穿上很利落,人也持重,符合一个大姨的身份。
席间,她便让昭德坐在自己的右首。众人看昭德,安静地坐着,虽一言不语,但形容间端庄得体,似有重量。心下都有些叹服,想起不怒而威这个词。但细细端详,却见她眼睛里,没有一丝的活泛,神情有些失焦。昭如给她夹的菜,也始终没有动过筷子。这叹服渐渐就变成了怜悯,联想她的身世,这便是河东河西三十年。只是如此一个人物,走不出来罢了。
这时候,却有只家养的狸猫走了来,拖施然在众人腿间穿梭。及至到了昭德脚底下,纵身一跃,跳到了昭德的膝头上。昭德愣愣地看着,它慢慢地卧下来。昭如正要驱赶它,却看到昭德侧过脸,做了一个噤声的姿势。她伸出手,试探了一下,抚摸了那只猫。所有的人都看到,她的手指颤抖了一下。猫团起身子,喉咙里发出舒服的声响。昭德将它抱起来,小心翼翼。人们注意到,她抱起它的动作,犹如怀抱一个婴儿。昭如看见姐姐,开始缓慢地摇晃双臂,同时听到她轻声吟唱。猫扭动了一下。昭德眼神变得更为温柔,将它抱得更紧了些,说,曦儿,别动。
昭如心里抽搐了一下,因为她回忆起来,“曦儿”正是姐姐在十七年前天亡的儿子。此后,昭德因为再次怀孕而流产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因此,这个名字成为所有人口中的禁忌。
几天之后,襄城上下,都知道卢家睦从天津卫接来的大姨子,是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日后,昭如忆起有关心智的锻炼,似乎便是从这件事情开始。在此之前,她从未品尝过屈辱的滋味。她也从未有过如此强烈的欲望要去保护一个人。这个人曾经如此强大,而如今却连自己亦无法掌握。昭如有一种急迫,想要自己强悍,甚至凶悍起来,变成这个人曾经的样子。然而,她始终不是。她走进阴湿的阁楼,看见昭德站在暗影子里,肩头栖着一只不知何处飞来的野鸽。鸽子发出咕噜咕噜的叫声,一边用喙啄着昭德的发髻。这发髻,是昭如清早亲自为她梳理的。她用去了许多的桂花油,十分的紧实。然而,禁不起再三折腾,终于松开、散乱。昭德的头发被午后的风吹起来。鸽子飞走了。她回过头,用胆怯的眼神看了昭如一眼,轻轻地说,娘,我饿了。超然客公众号
昭如心里漾起一阵疼。她走过去,把昭德的头揽过来,将她的鬓发撩上去。这头发已经有些花白,有几根泛着污浊的灰。她抚摸了这头发,禁不住又抚摸了一下,又一下。
不久,哥哥盛浔下野的消息也传了来。举家上下便更为清楚,昭德已然是个无所依恃的老妇。
这天夜里,昭如端坐在家睦面前,以克制而清晰的声音说,我知道,我在这家里不是说得上话的人。但是,我这一回打定了主意,要给家姐养老送终。
家睦正坐在书桌前轧账。他放下了手中的笔,用惊奇的眼神,打量了昭如一下。煤油灯的光
线,将昭如的身影投射到了墙上,笔直硬朗,顶天立地。家睦笑了。
昭如便有些着急相。她问,你笑什么?
家睦忍住笑,走过来,执起了她的手,说,我笑什么,
笑我们家里一时之间,出了一个巾帼英雄。这主意,原该我们一起打。当年,是大姐成全了我们。长姐如母。人非草木,我卢家睦看她百年,原是分内事。
昭如觉出握住自己的手,更紧了一些。她胸口有一些汹涌,就这样愣愣地与家睦对视了许久,这才脱口而出,我们把秀娥赶快接来吧。
家睦心里又何尝不记挂着秀娥。按说自打她娘去世后,寄养在了姥姥家已有了几年。姥姥舍不得。这孩子又有几分烈,原本不是个柔顺的性子,他便担心会委屈了昭如。待下了决心,却逢上了店里的多事之秋。
(节选自葛亮长篇小说《北鸢》)
注:故事背景是上世纪三十年代。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昭如的回来和离开,卢家人表现得并不热情,表现昭如在家庭中的地位可有可无。
B. 昭如“给昭德用青绸做了身齐膝的长袄,穿上很利落”表明昭如精明能干,顾虑周全。
C. 昭德在席间抱起小猫呼唤“曦儿”也暗示了她“眼睛里没有一丝的活泛”的重要原因。
D. 正是为家睦同意自己给姐姐养老送终所感动,昭和提出要赶快接回寄居在姥姥家的秀娥。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名为“北鸢”,鸢即风筝,选文中人物如昭德,她的身世命运一如风筝般颠沛流离。
B.“河东河西三十年”,暗示昭德曾经是位光彩夺目的人物,身世不凡,有着辉煌的过往。
C. 文中对昭德抱猫的描写显示其细腻温柔,与后文她被全城人看做疯子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D. 文章擅长以冷笔写深情,看似克制平静的叙述背后是作者及人物内心深处的暗潮涌动。
8. 文中画线处说“笑我们家里一时之间,出了一个巾帼英雄”,请说说文章哪些内容表现了昭如是“巾帼英雄”。(6分)
答案:
6.(3分)A(从后文可见“在家庭中的地位可有可无”错误)
7.(3分)C(昭德的发疯在抱猫之前就能看出端倪,并不能与后文形成强烈的反差)
8.(6分)①昭如不会像其他女子那样算计,赢得丈夫的敬重;②昭如把姐姐昭德接回襄城并打定主意为她养老送终③昭如不计委屈,决心赶快接回秀娥。(每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