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韵随州 再启征程
神农风
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
诞生于此。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在这里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创集市、织衣裳、建居所、作琴弦、制陶器,开启了
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他身上展现出的
坚韧不拨的开拓精神、
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
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近年来,随着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全国每十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地铁风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近30%,香菇出口连续多年在全国
名列前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异军突起,可以说,是炎帝精神
凝聚了随州发展的强大自信和奋进力量。
随州还是中国编钟之乡。
举世瞩目的曾侯乙编钟因其
铸造之精美、文化之“和”美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曾侯乙编钟由青铜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如今,智慧的随州人民正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以匠人、匠技、匠心全力(①)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风机名城,(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文明与“和合”文化的象征。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以“和: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惊艳亮相,编钟作为精美的礼乐之器成为“主角”。其实,曾侯乙编钟或其复制品曾经多次走出馆藏,出现在国家各类重大场合,作为国之文化重器登上世界各地的舞台。编钟
频繁地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既(③)了编钟之美,又(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和合”理念正是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理念的
精髓。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
再接再励,擦亮“编钟”这张金字名片,创见性发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编钟文化。
“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城・娄山关》)
源远流长的炎帝精神、编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
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深度
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随州高质量发展的
绚丽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摘编自2022年5月20日《随州日报》)
材料二:
随州日报讯 “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2022年5月26日(农历壬寅年四月二十六),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近千名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随州,恭拜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大典通过多个媒体面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进行现场直播,同时开放网上拜祖平台,为全体华人在网络空间拜祖祈福提供渠道。
自2009年以来,随州已连续14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举办“寻根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22年5月27日《随州日报》)
17. 下列“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
诞生(yàn) ②
铸造(zhù) ③灿烂辉煌 ④坚韧不拨
B. ①精
髓(suǐ) ②
频繁(píng) ③名列前矛 ④举世瞩目
C. ①
凝聚(níng) ②挖
掘(jué) ③百折不挠 ④自强不息
D. ①
蕴含(yùn) ②
绚丽(xùn) ③源远流长 ④再接再励
18. 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 )”里,
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建造 ②助力 ③表现 ④传承
B. ①打造 ②推动 ③展示 ④弘扬
C. ①打造 ②助力 ③表现 ④弘扬
D. ①建造 ②推动 ③展示 ④传承
19.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随着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B. 近年来,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C. 随着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D. 近年来,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20. 将下列介绍编钟的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一”的“______”上,衔接
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取自人、兽、龙、花、几何图形等多种题材
②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
③编钟及钟架的装饰
④达到了极其精美的效果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③④
21. 请给“材料二”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22. 请在“材料二”横线上续写一段文字,阐述举办“寻根节”的意义。(提示:可以选取经济、文化等角度)
23. 根据提示,补写“材料一”最后一段横线上的诗句。
【答案】17. C 18. B 19. D 20. A
21. 示例: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隆重(在随州)举行。
22. 示例1:可以推动随州旅游业的发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维护祖国和平统一。
示例2:有利于发挥拜祖大典的综合效应;有利于聚焦发展要素,开放合作;有利于凝聚世界华人的力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随州高质量发展)。
示例3:能有效保护祖国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示例4: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能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23. 雄关漫道真如铁
【解析】
【17题详解】
A.
①
诞生(yàn)――dàn;④坚韧不拨――坚忍不拔;
B.②
频繁(píng)――pín;③名列前矛――名列前茅;
D. ②
绚丽(xùn)――xuàn;④再接再励――再接再厉;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第一空:建造:建筑;打造:制造、创造。搭配“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风机名城”这个宾语,用“打造”更合适;
第二空:助力:帮助,援助;推动:本义是使劲地推向前或摇动,也指使工作展开。搭配“发展”这个宾语,用“推动”更合语境;
第三空:表现:施展出来,显露出来;展示,显示,摆出来让人看。“展示了编钟之美”更合语境;
第四空:传承:指对某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的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泛指对前人的经验进行传授和继承并发扬发展的过程;弘扬:发扬光大。与“传统文化”搭配的动词应该是“弘扬”;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A.“发挥”与“精神”搭配不当,可将“发挥”改为“发扬”,而且缺失主语,去掉“随着”;
B.“发挥”与“精神”搭配不当,可将“发挥”改为“发扬”;
C.缺失主语。去掉“随着”,要将状语“近年来”置于句首;
故选D。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衔接。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本句陈述的主体是“编钟及钟架的装饰”,所以③句要放在首位;而④句是个总结句,应放在最后;①句是介绍题材,②句是介绍技法,一般按照逻辑顺序应该先说题材再说技法。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新闻标题是对新闻主体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新闻标题,注意从导语中概括即可。标题往往不需要时间,但一般需具备两个要素:主体(人物或事物单位)、事件。因此,分析时,可以对新闻导语部分内容进一步的提炼概括即可,导语是:2022年5月26日(农历壬寅年四月二十六),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要抓住主要的关键词: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举行。故可拟新闻标题为: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隆重举行。或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隆重在随州举行。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与表达。由材料一“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随州还是中国编钟之乡”可知,随州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炎帝故里,编钟之乡。它是我国一个文明发源地,是中华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它蕴含着农耕深厚的文化,编钟在这里响彻历史云霄。举办“炎帝故里寻根节”是一种纪念也是一种继承,更是华人最终归宿起源的追寻。举办“寻根节”就是向炎黄子孙、向世界展示随州及中华文化,开放与世界联系的经济通道。阐述“寻根节”意义时,可从经济、文化角度入手。
示例一:“炎帝故里寻根节”为漂泊在海外的华人提供了给一个平台。让他们回到祖国,感受一种血脉的情缘,让他们在活动中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宿感。
示例二:“炎帝故里寻根节”的举办,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增强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民族认同,凝聚了民族复兴的力量,也为湖北打造了一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塑造出随州特色鲜明的城市品牌。
【23题详解】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注意“漫道”的正确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