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积累与运用(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题)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第1-5题,共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光阴里藏着一些我们不知道的秘密,草木知道,天地知道,在时光这本书里,每一页都记载着令我们难忘的人,让我们刻骨(míng)心的事,那些点点滴滴仿佛一朵朵花,点辍了温馨的岁月,芬芳了精彩的人生。我们用积极进取的心态,笑对人生、挥洒豪迈、面对草长莺飞的春天,面对姹紫嫣红的夏日,面对果实累累的秋季,面对银装素裹的寒冬,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些平凡中的不凡,【甲】、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2分)
( )    刻骨(míng)心( )
(2)找出文中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改为              (3)下列词语在【甲】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拈轻怕重   B. 蹑手蹑脚   C. 无缘无故   D. 不折不挠
(4)下面的三句话是这段文字的结尾,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凝视现在,珍惜耀眼的青春荣光
②回首昔日,难忘明媚的岁月诗篇
③眺望未来,奏响崭新的人生乐章
A. ③②①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2、下面语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宋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 萧红,原名张�莹,黑龙江呼兰(今属哈尔滨)人,代表作有小说《呼兰河传》《社戏》等。
C.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D. 《海燕》是苏联作家茨威格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

4、下面两段文字是从一部纪实作品中摘录出来的,请将这部作品推荐给你的同学,写出作品名称并说明理由。(3分)
摘录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他们的斗争生活就是本书描写的对象――所口述的。此外还有毛泽东、彭德怀等人所作的长篇谈话,用春水一般清澈的言辞,解释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还有几十篇和无名的红色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所作的对话,从这些对话里面,读者可以约略窥知使他们成为不可征服的那种精神,那种力量,那种欲望,那种热情。――凡是这些,断不是一个作家所能创造出来的。这些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
摘录二: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剩下来的一百天――其中有许多天打遭遇战――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总长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军七十一华里,即近二十四英里,一支大军和它的辐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以说近乎奇迹。
5、古诗文默写。(7分)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古人用他们的妙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卷。不经意间,陶渊明笔下的“采菊东篱下,①              ”(《饮酒》),映入了我们的眼帘,“②              ,略无阙处”(鄙道元《三峡》),三峡两岸的高山连绵不绝,巍峨壮观;再看王湾《次北固山下》中“③              ,④              ”的春潮涌涨,江水浩渺的壮阔景象,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⑤              ,⑥              ”的胜景,无不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中华山川的壮美。经千重水,过万重山,终有一天,我们会像大鹏一样,“⑦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北冥有鱼》),循路前行,行则必至。

答案:

1.(1) ①. zǎi ②. 铭
(2) ①. 辍 ②. 缀 (3)D (4)C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
(1)记载:jì zǎi,把发生的事情用文字记下来。
(2)míng――铭,刻骨铭心:形容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永远忘不了(多用于形容对别人的感激)。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字形。
点辍――点缀:加以衬托或装饰。“缀”不能写作“辍”。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A.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容易的,害怕繁重的。
B.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C.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D.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根据“我们用积极进取的心态,笑对人生、挥洒豪迈、面对草长莺飞的春天,面对姹紫嫣红的夏日,面对果实累累的秋季,面对银装素裹的寒冬,怀着一种感激,去体验那些平凡中的不凡,【甲】、无怨无悔才是人生的真谛”语境可知,此处应表现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故使用“不折不挠”。
故选D。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根据选项中“昔日”“现在”“未来”可知,有明晰的时间顺序,句②“回首昔日”应排第一位,句①“凝视现在”应排第二问,句③“眺望未来”应排第三为,因此排序为:②①③。
故选C。

 

2.

【答案】示例一:语文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示例二:把只要改为只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只要不是一对关联词,根据句中的多读多写,日积月累真正学好语文之间是属于条件关系,判断应该把只要……改为只有……

3.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A.有误,韩愈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有误,《社戏》是鲁迅的作品;
D.有误,《海燕》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故选C

4.

【答案】示例一:这部纪实作品的名字是《红星照耀中国》,我推荐这部作品的理由是:这部作品记录的是埃德加斯诺通过对话、访谈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向我们解释了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称赞了中国革命是人类历史本身的丰富而灿烂的精华。阅读这部作品,我们能够了解关于长征的起因、遇到的困难以及长征的历史价值。
示例二:《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保安,深入根据地,根据采访和考察得来的第一手资料,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阅读这部作品能使读者全面地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结合摘录一而且从严格的字面上的意义来讲,这一本书的一大部分也不是我写的,而是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林伯渠、徐海东、徐特立、林彪这些人和摘录二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发生在路上某个地方,总共有十五个整天用在打大决战上可知,这部纪实作品的名字是《红星照耀中国》。是作者埃德加斯诺。
《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6月至1936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该作品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民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文字。
示例:
这部纪实作品的名字是《红星照耀中国》,我推荐这部作品的理由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怀着对中国革命战争的重重疑问。孤身一人前往这被人刻意曲解,遭到铜墙铁壁般严密封锁的革命战略根据地,他探索红色中国将所闻的一点一滴,真实记录。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作品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韧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以及他们的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他面对面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贺龙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和红军将领,结下了或浅或深的交情。很值得一读。

5.

【答案】 . 悠然见南山 . 两岸连山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峰峦如聚 . 波涛如怒 . 水击三千里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悠、潮、阔、帆、悬、峰、峦、击等字词容易写错。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5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