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汉字,创造于三千年前,它是巍然独存的唯一古文字。②从méng( )芽到襁褓,经历甲骨文的青涩童年,钟鼎文的执着印记,小篆的开枝散叶,________,在演进过程中涵养着人的心性。③山川河流入字,文墨精神入字,铮铮铁骨入字,朗朗乾坤入字,涓涓潺潺,潜移默化。④它以无穷的魅力________(承转/承担/承载)了灿烂的古代文明,yán( )续了薪火相传的中华文化,维系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的民族精神。
1.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méng)
芽 (yán)
续
(2)结合语境,从第④句中的括号内选一个最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将下列语句填入第②句中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隶书的温润平和,楷书的端正严谨,草书的狂放不羁,行书的洒脱通透
B.隶书的端正严谨,行书的狂放不羁,楷书的温润平和,草书的洒脱通透
C.楷书的端正严谨,隶书的洒脱通透,草书的狂放不羁,行书的温润平和
D.行书的洒脱通透,草书的狂放不羁,楷书的温润平和,隶书的端正严谨
答案:
1. 萌 延 承载 2.A
【解析】1.本题考查字形和词语运用。
méng――萌。萌芽:草木发芽,比喻事物刚刚发生。
yán――延。延续:延长或继续下去。
承转:承接转送;承担:担负;担当;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在语境中,第④句描述了汉字所承载的古代文明和中华文化,强调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而“承转”通常用于描述文章或故事中的转折或承接关系,与语境不符;“承担”则更侧重于责任或义务的承受,也不符合语境;“承载”则恰好表达了汉字所承载的丰富内涵和历史沉淀。因此,最恰当的词语是“承载”。
2.本题考查汉字演变及字体特点。
汉字演变的顺序及特点:
甲骨文:商朝时期,人们将文字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这是汉字的早期形式。
金文:商周时期,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也称为铭文。
大篆:西周晚期,文字被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称为大篆。小篆:秦朝时期,小篆成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取代了六国各自的文字。
隶书:继小篆之后,隶书出现并逐渐流行,其特点为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楷书:汉朝以后,楷书逐渐占据正统地位,成为正式场合使用的标准字体,其特点为:字体方正,笔画工整,结构部分不连贯。
草书和行书:魏晋时期,草书和行书开始流行,这两种字体在非郑重场合作为辅助字体使用,其中草书更为简化,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如行云流水;而行书则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笔画流畅、气势磅礴、线条变化多样、形式简洁,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