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它使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肚皮装得饱饱的,是一件乐事,心灵装得饱饱的,是一件更大的乐事。一个人在学问上________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
澄( )明通达,时时有jì( )托,时时在生展,这种人的生活决不会干枯,他也决不会做出卑污下贱的事。《论语》记“颜子在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他“贤”,并不仅因为他能安贫,尤其因为他能乐道,换句话说,他有极丰富的精神生活。
(节选自《朱光潜人生九论》)
1.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
澄明( ) (2)jì( )托
2. 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仅 B. 尽管 C. 如果 D. 虽然
3. “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如“孔子”“颜子”;也用以尊称对方。下列词语同样可以用来尊称对方的一项是( )
A. 君 B. 仆 C. 愚 D. 汝
4.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这个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________。
【答案】1.①. chéng ②. 寄 2. C 3. A
4. 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澄――chéng。澄明:清澈明亮。
jì――寄。寄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托付在某人或某事物上面。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
根据语境“一个人在学问上________有浓厚的兴趣,精深的造诣”和“他会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可知,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要满足“有浓厚的兴趣”这个条件,才会达到“发现万事万物各有一个妙理在内,他会发现自己的心涵蕴万象”这一效果,所以应填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A.“不仅”表示递进关系;
B.“尽管”表示假设关系;
C.“如果”表示条件关系;
D.“虽然”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谦敬词。
A.君:在古代汉语中,“君”常常用于尊称对方,无论是君主对臣下,还是臣下对君主,亦或是平辈之间,都可以使用“君”来表示尊敬。
B.仆:这个词语在古代是自我谦称,意思是“我”或“自己”,通常用于表示自己地位低下或态度谦卑,并不用于尊称对方。
C.愚:这个词语也是自我谦称,常用于表示自己见识浅薄或能力有限,同样不用于尊称对方。
D.汝:在古代汉语中,“汝”常用于第二人称代词,指“你”,但并没有明显的尊称意味。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的作用。
“学问是精神的食粮”这个句子中本体是“学问”,喻体是“精神的食粮”;如同人体需要食物来维持生命活动,精神也需要“食粮”(即学问)来滋养和成长。食物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而学问为精神提供知识和理解,使人的精神得到充实和提升。所以,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是: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5. 名篇名句默写。
毕业在即,骊歌响起,我们将各奔前程。亲爱的同学,距离不能阻隔我们的情谊,因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更何况我们在同一个城市。未来的人生之路,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无论如何,一定要相信:(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让我们互相激励,积极进取,就像杜甫在《望岳》中写的那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祝福你!亲爱的同学!最后,我们一起向老师告别,他们(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的奉献精神会时刻提醒我们度过永不怠惰的青春时光。
【答案】①. 海内存知己 ②. 天涯若比邻 ③.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④.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⑤. 会当凌绝顶 ⑥. 一览众山小 ⑦. 春蚕到死丝方尽 ⑧. 蜡炬成灰泪始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天涯、济、蜡炬”等字词容易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