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积累与运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题)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根据课文默写(8分)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礼记〉二则》)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其一)》]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④无限山河泪,
              。(夏完淳《别云间》)

⑤小锡在惠山古镇游玩时,走进一座小院,感觉环境清幽,绿意盎然,不由得吟诵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句子“
              
              ”。

⑥在一次次跋山涉水的艰难险阻中,徐霞客始终坚信“
              
              ”,终著成一代奇书《徐霞客游记》。(用陆游《游山西村》中诗句作答)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9分)城市是古老与现代、本土与外来、自然与人文碰撞和融合的场所。【甲】
伟大的城市犹如浩瀚的典籍,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伟大的城市犹如宽广的海洋,汇聚着多元的文化,孕育着péng( )勃的希望;伟大的城市犹如璀璨的星空,隐藏着无尽的ào( )秘,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它可能是我们离开了的故乡,可能是现在生活的地方,也可能是向往的远方。【丙】
我们在这里汲取力量,收获成长,播种梦想。【丁】
在这片广()的热土上,我们用脚步丈量,用真心感受,书写青春的诗行。愿你我都能在这里各得其所,与它
              

(1)给加点字注音。(1分)
广袤(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 分)
péng( )勃   ào( )秘

(3)下列词语填入语段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因地制宜 B. 不期而至 C. 天衣无缝 D. 相得益彰

(4)以上语段画线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甲】句 B. 【乙】句 C. 【丙】句 D. 【丁】句

3、在“城・印象”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的发言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有些古人的称呼与城市有关,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被世人称作“柳柳州”。

B. 相较于流连都市,有些文人更喜欢寄情山水,如苏轼与百姓同游滁州醉翁亭。

C. 古代城市也有学校,“今诸生学于太学”中,“太学”是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D. 许多作品都以作家生活过的城市为写作背景,如汪曾祺的散文《昆明的雨》。
 
综合性学习。(7分)

4、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锡城中学将组织革命文化主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完成活动设计。(2 分)
活动一:革命经典朗诵会 活动二:
              
活动三:
               活动四:暑期红色研学旅行
语言积累与运用(2024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题)

(2)请结合学校提供的红色研学旅行路线,为该活动拟写宣传语(不超过12字)。(2 分)
红色研学旅行路线: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北京

(3)小文觉得红色研学旅行没有意思,不想参加。请你结合下列两则材料劝说他。(3分)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宝塔山下留脚印,
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节选自《回延安》)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节选自《黄河颂》)

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①教然后知困    ②直挂云帆济沧海    ③了却君王天下事    ④谁言天地宽    ⑤苔痕上阶绿    ⑥草色入帘青    ⑦山重水复疑无村    ⑧柳暗花明又一村
2.(1)mào    (2)①蓬    ②奥    (3)D    (4)C
3. B
4.(1) ①革命人物事迹展    ②红色歌曲演唱会   
(2)示例:穿越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   
(3)示例:小文,红色研学旅行并非简单的游玩,而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它让我们在追寻历史足迹的过程中,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坚定地走好未来的路。我相信,当你真正参与其中,一定会被那份厚重的历史感所打动,被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所感染。所以,不妨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体验、去感受、去成长吧!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6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