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2024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阅读语段,在下面的方格内依次填写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2分)
一天早上,这位五十五岁的长征老战士来到了我在外交部的房间,满面春风,身上穿着一套(  )色的制服,红星帽的帽(   )软垂,慈蔼的眼睛上戴着一fù(   )眼镜,一只腿架已经断了,是用一根绳子jì(   )在耳朵上的。这就是财政人民委员!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

2、补写出下面语段中的空缺部分。(8分)
孔子以①“              ,             “ 表达即便是平民百姓也应有无法改变的志向;杜甫以②“              ,              ”强调了泰山的雄伟,更传达了自己要登攀人生顶峰的志向;李白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现实困境中,以③“               ,              ”传达出无论历经多少困难,都将实现自己人生志向的自信乐观;文天祥经过零丁洋时,所写诗句④“              ,              ”尽显慷慨赴死不可动摇的报国之志。

3、阅读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①先贤言:“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②不读书, 或许就不懂“柳条折尽花飞尽”的            ,不懂“今人不见古时月”的             ,也不懂“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③一个人读书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心灵家园的广表或贫瘠。④所以,           能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遇见更诗意的精神世界,并最终“认识你自己”,              是读“著于竹帛”之书              是电子触屏之书,什么方式都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1)第②句横线上的三个短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别绪离愁  平淡豁达  岁月沧桑
B.别绪离愁  岁月沧桑  平淡豁达
C.平淡豁达  岁月沧桑  别绪离愁
D.岁月沧桑  别绪离愁  平淡豁达
(2)第④句横线上的关联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只是……不管……还……  B.只要……尽管……也……
D.只要……不管……还……   C.只是……尽管……也……

4、根据材料,完成题目。(6分)
【材料一】一是“象形”, 象物形的大概。二是“指事”, 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三是“会意”, 会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为一个字,这一个字的意义是那几个字的意义积成的。四是“形声”,也是两个字合成一个字,但一个字是形,一个字是声;形是意符,声是音标。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都是造字的条例;形声最便,用处最大,所以我们的形声字最多。
                    (摘自朱自清《经典常谈》)
【材料二】“本末”词条。
【本末】běnmò名①树根和树梢,比喻事情从 头到尾的经过:详述~|纪事~。②比喻主要 的与次要的:不辨~|~颠倒。
                    (摘自《现代汉语词典》)
【材料三】现代人讲“聪”字:“同学们要用耳朵听讲,用心想问题,用口提问、答问,用两只眼睛(指右边上面的两点)看黑板,这样你就会变聪明。”“聪”字从耳总声,构型理据很清 晰,之所以这样讲解,显然是为了教育学生们好好学习。
                    (摘自2024年2月18日《光明日报》)
(1)小江说:“要想学习好,提升课堂效率是关键,其他只是辅助手段,不能本末倒置。”句中“本末”二字从本义看同属             造字法。(2分)
(2)小江读了材料三,认为“聪”和“明”放在一起讲解,教育效果会更好,于是巧借“明”字的构字特点,加了一句话。请在横线上补写。(2分)
“同学们要用耳朵听讲,用心想问题,用口提问、答问,用两只眼睛(指右边上面的两点)看黑板,并且             ,这样你就会变聪明。”
(3)请在“忘”和“记”二字中选一字,巧用字形字义,就如何完成好“课文背诵”任务,帮小江写段50字以内的话,送给同学。(2分)

答案: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2分)tuì yán副系(答对一个或两个得1分,答对三个或四个得2分)
2.(8分)
①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每空1分,有错该句不得分)
3.(4分)
(1)(2分)B
(2)(2分)D
4.(6分)
(1)(2分)指事
(2)(2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2分):每一天每个月都做到(或“日积月累”)。(意思对即可)
示例(1分):每天都做到。
示例(1分):每月都做到。
(3)(2分)本题不设统一答案。
示例一(2分):要完成好背诵任务,自己一定要大声朗读课文,因为“记”字左边是“言”, 右边是“己”。(意思对即可)
示例二(2分):“亡”就是“丢”,背诵课文时如果用“心”,就不会“忘”。(意思对即可)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6
下一篇 2025年2月17日 下午7:4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