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现代文阅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请你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任务。
我是瞎子
〔美〕坎特
①帕森斯先生刚刚走出旅馆的大门,就有一个乞丐沿着大马路走过来。这乞丐是个瞎子,拄着一根瞎子常用的斑斑驳驳的旧拐棍,小心翼翼地敲打着路面,慢慢地向前移动脚步。乞丐的脖子很粗,长着绒毛,衣领和口袋上满是油腻,一只大手握着拐棍的弯把,肩上搭着一条褡裢。看样子,他还卖点什么东西。
②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帕森斯先生一动不动地站在旅馆门前,听着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帕森斯先生想,自己活着真幸运。从前,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技工,现在,他获得了成功,备受尊敬,被人羡慕,这都是他在无人援助的情况下,独自冲破层层障碍、艰苦奋斗的结果。
③瞎眼乞丐刚从他面前“嗒嗒嗒”走过去,他就迈动步子。衣衫褴褛的乞丐立即转过身来。“我不是乞丐,先生,我的确不是,我这里有些小玩意儿。”只见他摸索着,拿出一个小物件塞进帕森斯先生的手掌,“挺精巧的打火机,只要一元。”
④帕森斯先生站在那儿,觉得略略有一点儿烦恼和尴尬。他是一个俊雅的男人,身着整洁的灰色衣服,头戴灰色宽边礼帽,手握一根棕榈木手杖。当然,兜售打火机的人永远不会看到这些……“我不会吸烟。”他说。
⑤“等一等。我断定你认识许多抽烟的人,买一个作送人的小礼物吧!”乞丐谄媚地说,“先生,你不会反对帮助一个可怜人吧?”瞎眼乞丐紧紧抓住帕森斯先生的袖子。
⑥“当然,我会帮你的。你说得对,我可以把这东西送人。或许电梯司机会――”他犹豫了一下,不想显得粗鄙好奇,即使是同一个瞎眼小贩在一起,“你是不是完全失明了?”
⑦乞丐把钱装进口袋,“十四年了,先生。”接着,又加了一句,带着一种神经质的自豪,“韦斯特伯里,先生,我过去也是其中一员。”
⑧“韦斯特伯里,”帕森斯先生念叨了一遍这个名字,“噢,是的,那次化学爆炸……报纸多年都不提它了。当时它被认为是最大的一次灾难。”
⑨“人们都把它忘记了,”乞丐疲乏地动了动双脚,“我讲给你听,先生,一个曾在韦斯特伯里呆过的人不会忘记它。我看到最后一幕是化学药品商店里腾起一股浓烟,那些他妈的毒气从破窗户口直往外涌。”
⑩帕森斯先生咳嗽了一声,但这个瞎眼小贩被自己戏剧性的回忆扣住心弦,而且,他想到帕森斯先生口袋里或许还有不少五角票子。
⑪“想一想,先生,一百八十个人死亡,大约二百人受伤,五十多个人失去双眼,像蝙蝠一样看不见东西――他向前探索着,脏手抓住帕森斯先生的上衣,“我讲给你听,先生,没有什么事比战争中发生的事更糟糕。如果我是在战争中失去双眼,那倒好了,我会受到很好的照顾。但我只不过是个工人,和化学药品打交道。我受伤了,你他妈的也能看见我受伤了,而资本家还在发他们的财!他们入了保险,什么也不愁,他们――”
⑫“入了保险,”帕森斯先生重复了一句,“是的,那正是――”
⑬“你想知道我是怎样瞎的吗?”乞丐喊道,“喂,听听吧!”他的话语里含着痛苦,但又带着一种讲故事的人时常有的夸张味道。“当时,化学药品店里,我最后一个跑出去。楼房在不断爆炸,跑出去就有了活的希望。许多人都安全冲出门,跑远了。当我冲到门口,正在那些大铁桶之间爬动时,后面有人揪住我的脚,说,‘让我过去,你――’他也许是个疯子,可也说不清。我试图从心里宽恕他,先生。但他比我壮得多,他把我拉了回去,从我身上爬了过去!他把我踏进尘埃里,出去了。我躺在那儿,毒气把我包围了,还有火在燃烧,药品在……”他咽下一口唾液――颇为熟练地抽动了一下鼻子――满含着期望,默默无语地站着。他或许还会讲出下面的话来:“太不幸了,伙计,真的是很不幸,那么,我想――”
⑭“这就是那个故事,先生。”
⑮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⑯“讲述得不完全对,里面掺杂着一点不可信的成分。”帕森斯先生说。瞎眼的小贩突然颤抖起来:“你怎么这么说话?你这是什么意思,你……”
⑰“故事是真实的,”帕森斯先生说,“除去信口雌黄的部分。”
⑱“信口雌黄的部分?”他粗野地大叫,“哎呀,先生……”
⑲“我也曾在化学药品店里呆过。”帕森斯先生说,“可事实不是这样的,是你把我拉回去并从我身上爬过去的,是你比我壮,马克沃德特。”瞎子长时间一动不动站在那儿,他一个劲地狠狠咽着唾液。最后,他忍着气,说:“帕森斯,上苍有眼,上苍有眼!我还以为你……”接着,他再一次大声地叫道,“是的,可能,可能,但我却瞎了!我是瞎子,你一直站在这儿让我讲啊讲,你一直在嘲笑我!我真是瞎了眼!”
⑳
街上的行人都扭过头来瞪着他。
㉑“你走开,我瞎了!你听见没有?我是……”
㉒“算了吧,”帕森斯先生说,“别这样吵啦,马克沃德特……我也是瞎子。”
选自《世界最佳微型小说精华》
13.小说采用“欧亨利式结尾”,你认为这样的结尾符合情理吗?请结合小说相关句子,加以分析。
14.文中有两处环境描写。同样的“阳光、春风”,为什么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空气里满含着春意,金色的阳光洒在柏油路面上,暖暖的。
◎风从他们身上拂过,温润,刺骨。
15.小说结尾处写道“街上的行人都扭过头来瞪着他”,你觉得句中的“他”是谁?请说明理由。
16.小说中的两个人物都是瞎子,但作者描写人物的手法各有侧重,这对小说的主旨表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17.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作者为什么赋予主人公一双不同寻常的眼睛?请任选一项,结合作品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A.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B.保尔“失明的双眼” C.罗切斯特“瞎了的双眼”
答案:
13.我觉得符合情理,因为前文有多处伏笔。如“听着瞎眼乞丐‘嗒嗒嗒’走过来的声音,心里突然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正是因为自己也是一个盲人,才会听到声音便升腾起怜悯之情。再如“瞎眼乞丐刚从他面前‘嗒嗒嗒’走过去,他就迈动步子”他听到“嗒嗒嗒”走过去,然后才迈动步子,暗示他就是一个瞎子。 14.因为帕森斯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技工,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现在获得了成功,备受尊敬,被人羡慕,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自然感到暖暖的;“刺骨”是因为帕森斯听着马克沃德特的谎言,内心感到厌恶、寒冷。 15.示例一:我觉得“他”是马克沃德特,“瞪”这个词带有厌恶的感情色彩,马克沃德特在大喊大叫,且衣着油腻、言语粗野、行为恶劣,自然引起人们关注。
示例二:我觉得是帕森斯。“瞪”这个词可以看出路人的惊讶,帕森斯在面对粗野大叫的马克沃德特显得俊雅脱俗,面对当年伤害自己的人显得从容淡定,让人注目。 16.作者在塑造两个人物形象时,描写手法各有侧重:塑造帕森斯侧重运用心理描写,如“心里突然升腾起一股对所有盲人的怜悯之情”“帕森斯先生想,自己活着真幸运”等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良、俊雅、乐观、自尊自强的人;塑造马克沃德特多运用语言描写,如“先生,你不会反对帮助一个可怜人吧?”等,马克沃德特反复强调自己的不幸,甚至歪曲事实,就是想要获得别人的同情,可见他是一个伪善自私、自暴自弃的丑恶之人。人物高尚的心灵无须伪饰,丑恶的内心才会用言语去伪装。小说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是为了表达作者对人性自私丑恶者的批判,对虽身处逆境但依然自强不息、善良真诚者的赞美。 17.示例一:我选A。作者吴承恩赋予孙悟空“火眼金睛”,能够辨认出妖魔鬼怪。如在三打白骨精中,一眼便识出白骨精的真面目,不顾唐僧的阻挠,也要打死妖精。“火眼金睛”为孙悟空善辨真假的本领、嫉恶如仇的性格、爱憎分明的品性打下基础。作者借“火眼金睛”寄寓了英雄人物能够眼光敏锐、洞察一切的希翼。
示例二:我选B。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赋予保尔“失明的双眼”,塑造了一位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的英雄保尔。如在一次战斗中,头部被炮弹弹片击伤,导致右眼失明,后来受到身体多重疾病因素的影响,左眼开始发炎并最终导致失明,依然对理想坚定执着。“失明的双眼”也是作者本人的写照,他把自己的体验、信念、理想都融入到保尔的身上。
示例三:我选C。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赋予罗切斯特“瞎了的双眼”,起因上可以表现出罗切斯特内心的善良,高贵的灵魂。罗切斯特的疯子妻子放火烧庄园,他为了救人弄瞎了眼睛。情节上可以衬托简爱的美好品性。“瞎了的双眼”的罗切斯特与高大帅气的圣约翰形成比对,简爱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罗切斯特。人物形象的变化和情节的发展,都体现了作者夏洛蒂•勃朗特赞美自由平等、自尊自强的女性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