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诗选》《海底两万里》名著阅读(2024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题)

四、名著阅读(6分)
18. 班级开展《艾青诗选》阅读活动,小文借助这本书的序言,大致梳理了艾青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请你将(1)(2)处补充完整。
创作阶段
代表诗作
主要意象
情感
30年代
成名期
“吹芦笛的诗人”
(1)《_________》
大堰河
怀念与感激
第二次高峰期
“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_____
悲悯与忧伤
70年代
新的创作井喷期“归来的歌者”
《光的赞歌》
赞美光明
【答案】①.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 土地、太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掌握。
①艾青,中国现代诗人、作家, 1934年5月,其诗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在《春光》月刊上,立即引起人们的注目。这首诗是艾青在前一年狱中写成的,被胡风称为“吹芦笛的诗人”。这首诗通过对自己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这首诗不仅是艾青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诗作之一,展现了艾青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据此可知,①空:大堰河――我的保姆;
②《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悲凉沉郁的气氛,象征着日本帝国主义蹂躏中国大地所带来的灾难与痛苦,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沉重心情。这一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如《向太阳》中,一个多年为民族命运奔波受难的中国诗人为了崇高的理想,心神曾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但为迎接日出,他终于从伤痛中站起来。他走向街头,投入生活的行列,放声歌唱。他身上残存的创伤和精神上的忧郁,并没有使他灰心绝望,他忍着伤痛投入了战斗,他流着热泪赞美日出。又如《火把》中“让我们的火把,叫出所有的人,叫他们到街上来,让今夜,这城市没有一个人留在家里让所有的人,都来加入我们这火的队伍,让卑怯的灵魂,腐朽的灵魂,发抖在我们火把的前面,让我们的火把,照出懦弱的脸,畏缩的脸”,这几句诗从写实转向写意,火把俨然已经成为了革命胜利的方向、光明的方向,它号召愚昧的人们不要再懦弱害怕下去,而是积极地投身伟大的革命事业。因此,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据此可知,②空:土地、太阳
 
 
 
19. 下面是《海底两万里》的一则推荐语,请结合名著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推荐语:
漫长的海底之旅,对阿龙纳斯教授而言,其实是逐步纠正先前认知错误的过程。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纠错,正是科学思维的精髓所在。
【答案】示例:《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随尼摩船长深入未知的海底世界,这一旅程不仅是地理与生物奇观的探索,更是对既有科学认知的挑战与重塑。教授起初对海底生物、海底地形乃至海洋深处的未知现象抱有诸多基于陆地经验的推测,但随着旅程的深入,他不断发现新的科学事实,如奇异的海洋生物、海底火山、沉船遗迹等,这些发现不断修正他原有的认知框架。这种在探索中不断自我反思、勇于承认并纠正错误的精神,正是科学探索中最为宝贵的品质,体现了科学思维的开放性和严谨性,使得每一次的“错误”都成为向真理迈进的重要阶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和语言表达。推荐语主要强调了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两万里》中的海底之旅,是一个不断纠正自己先前认知错误的过程。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纠错”被视为科学思维的精髓。回忆《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的主要经历和他所遇到的各种奇观、生物以及科学现象。注意书中描述的那些超出了阿龙纳斯教授及其同伴常识范围的事物,以及他们是如何从最初的惊讶、疑惑,到最后逐渐接受并理解这些新知的。可以举例说明阿龙纳斯教授在旅途中遇到哪些事物让他感到震惊,比如海底森林、珊瑚王国、深海宝藏、未知生物(如巨型章鱼、鹦鹉螺号潜水艇)等。分析他如何从最初的不可置信,通过观察和思考,逐渐接受并理解这些新的科学现象和理论。科学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任何理论和认知都可能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被修正或推翻。阿龙纳斯教授在海底之旅中的这种自我纠错过程,正是科学探索精神的体现,他勇于质疑、敢于接受新知,不断推动自己认知边界的拓展。
结合上述分析,总结《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的海底之旅如何体现了科学思维的精髓,即永不停息的自我纠错和不断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可以谈谈这种精神对我们现实生活和学习的启示。
示例:在《海底两万里》中,阿龙纳斯教授的海底之旅,不仅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更是一次深刻的科学认知之旅。随着他与尼摩船长一同深入那片神秘莫测的蔚蓝深渊,教授不断遭遇并面对自己先前科学认知的局限与错误。每一次的新发现,无论是奇异的海底生物、壮观的海底地貌,还是未知的科学现象,都在悄然间拓宽了他的知识边界,同时也促使他不断反思并修正自己原有的观念。这种在探索中勇于承认错误、积极寻求真相的态度,正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所在。它告诉我们,科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不断进化、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正是有了这种永不停息的自我纠错精神,人类才能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断揭开自然界的神秘面纱。因此,《海底两万里》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更是一部彰显科学思维精髓的杰作。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上午9:22
下一篇 2025年2月21日 上午9: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