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范仲淹苦学》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社。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zè)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既任,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  (节选自朱熹《宋名臣言行录》)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不
物喜(             )         (2)
然则何时而乐(             )
(3)二岁而
(             )         (4)
仕(             )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
                                                               
(2)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译文:
                                                                                                      
16.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不同,甲文是
          ,乙文则是
              。但两文都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句来起到
                 的作用。(3分)
17.从乙文看,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伟大抱负的思想基础是什么?(4分)
   
                                       
 
 
答案:
14、 因为       如此,那么       幼年丧父        已经,……之后   (各1分)
15、(1)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2)有时晚上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    (各2分)
16、 议论   记叙    揭示主旨(点明中心)   (各1分)
17、因家世贫苦了解百姓疾苦,从小立志苦读经书,奠定儒家“仁爱”思想。(4分)
 
【乙文译文】范仲淹两岁时父亲就死了,没有依靠的母亲改嫁到了朱家。范仲淹长大后,知道了这些,便含着眼泪告别母亲,去河南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那里读书不需交学费)。五年中,睡觉从来不脱衣服;有时读书到深夜困得不行,他就用凉水浇在脸上。他常常是到太阳快落山时,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当官之后,常常激昂慷慨的评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地以一己之力改革弊政。后来被人诽谤而被贬官。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降职为邓州郡守。他勤政爱民,有很好的口碑,常常自己诵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逝世那天,凡是知道这个消息的人,都表示痛惜。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5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