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学习(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二、班级开展“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26分)
6、劝说类文言文中,有些标题暗含劝说方式。下面是同学所做的标题整理。请你解释加点的字。(2分)
《诫子书》
诫:(1)
                
《孙权劝学》
 劝:劝告,劝说。
《送东阳马生序》
序:一种文体。这里指赠序,即临别赠言,表达祝愿、劝勉之意。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2)
             
《出师表》
表: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内容为陈述、请求、建议,“动之以情”是“表”的基本特征。
7、下面是同学所做的劝说语气整理单。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相关语句的意思,并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6分)
语气
相关语句
分析
祈使语气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
(1)
         
反问语气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告诉马生: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宋濂以自身学习体会向后学马生强调,只有用心专一,才能学有所成。“岂”和“哉”连用,加强反问语气,显示出不容置辩的力量,引起马生深思。
祈使语气陈述语气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2)
           
8、为了劝说小文同学勤奋学习,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劝说方案,并从《颜氏家训》中搜集了下列材料,作为四个劝说要点的佐证。请将佐证材料分别填入劝说方案中相应的横线处(填选项)。(6分)
【佐证材料】
A.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B.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C.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锄则带经,牧则编简,亦为勤笃。
D.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学习(2023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题)
9、阅读下面语段,结合画线语句所采用的劝说语气和劝说思路,阐述秦王是如何被成功说服的。(5分)
秦王与中期①争论,不胜。秦王大怒,中期徐行而去。
或为中期说秦王曰:“悍②人也,中期!适③遇明君故也,向④者遇桀⑤、纣⑥,必杀之矣。”秦王因不罪。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注释】①中期:人名。②悍:凶狠,蛮横。③适:恰好。④向:假使,假如。⑤桀:夏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⑥纣:商朝末代君主,相传是暴君。
10、下面是学习活动结束后学习委员的发言。请你完成填空。(7分)
古人不仅擅长劝说,在诗词中,他们传情言志的方式也非常精妙。
岑参说不舍:“山回路转不见君,

1
)         。”化景为情,令人动容。
苏轼言思念:“但愿人长久,

2
)        。”借月怀人,余韵悠长。
“不畏浮云遮望眼,

3
)          ”是王安石坚定的政治理想。言在此,意在彼。
(4)“
        
?        。”这是刘桢借松柏之刚劲,委婉地表达了对堂弟的无限期望。
孟浩然想求职谋事,却以想渡湖而无船为喻:(5)“
       
,          ”,含蓄地向张丞相表达自己从政的心愿,真是妙极!
 
 
答案:
8、 (1)D    (2)C    (3)A    (4)B    

9、此人先用倒装句式、感叹语气,强调中期是蛮横的人,贬损中期。然后点明秦王是个贤君,褒扬秦王,让秦王平息怒气。最后假设推理,肯定秦王不会是桀、纣那样的暴君,让秦王无法下罪于中期,达到成功说服秦王的目的。

10、(1)雪上空留马行处     (2)千里共婵娟   (3) 自缘身在最高层   (4)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5)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1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