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峨庄 阿占
每年秋天,画家都要带学生到峨庄写生。峨庄地处鲁中山区,在这片泰沂山脉北麓的中低区里,峨庄人盖房子不用砖,用片石。瓦是黑的,剪出天际,又被黑夜覆盖。围绕着石头房子,家家种植了杏树、枣树、槐树、柿树,空气里弥散着甜味。树们在疯长,叶子鲜亮。
终于有一年,画家画疲沓了。他想画点新的。结束了白天的风景写生,晚上,学生们在小旅馆里不能上网聊天玩游戏,回着青春的脸。怎么办?画家决定来一堂人物速写课。山里老汉都有着风卷残云一般的五官和双手,结构深刻,褶皱纵横。画家自己先感动起来。他跟旅馆老板说,帮忙找个模特,一晚上五块钱。找个有画头的!
旅馆老板常年接待这些背画夹的人,对于他们的“口味”,早已了如指掌。于是,第二天傍晚,老肖头出现在了画家面前。老肖头九十岁,像伏枥的老马,荣枯不惊。鼻子立体,眼窝深陷,下颚方正,各种走势竟然隐现着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感。①太棒了,画家在心里惊叹。学生们也很来劲,风景写生了大半个月,画画人物,换一换笔法,也是蛮好玩的。一下子就画到了晚上九点。
旅馆老板说,老肖头腿不好,来的时候天还亮着,走了一个小时。现在天黑了,回程不好走,问画家能不能开车送一送。画家欣然应许。借着月光,开进了山路。老肖头坐在后排,默然无语。
开到不能开的地方,画家把车停在山脚下,跟老肖头说:“我送你到家吧。”老肖头往高处指了指,原来他家在山顶。崎岖山路,在月光下像条银蛇,拧曲着,倾斜着,整整一里,画家走得气喘吁吁。忽然有了凉风,一抬头,到了山顶,老肖头那简陋的石头房子孤零零的,好像很久没住过似的。
“你一个人住?”
“一个人。”
“孩子们呢?”
“都在省城打工。”
“老伴呢?”
“死得早。”
一进,三间,虽四壁空空,却也意境满满。灰白的墙壁与地面印着一尺白月光;几件老家具,表面已完全风化,虫眼满布,木筋突出,看上去比老肖头还沧桑。果不其然,有感觉!画家画得得心应手。画完不同角度的头像,开始画半身像。他让老肖头光了膀子。接下来,画家一眼看见了那个刺目的伤疤,纠结在左肩头,怎么说呢,就像手艺不好的人包的包子,中间凸起一个结实的面疙瘩,也像一个向外翻滚的旋涡。
“膀子怎么了?”
“拼刺刀,让小鬼子划的。”
“你打过仗?”
“嗯。没少打。”
“你打过什么仗?”
“松山会战。”
“嘉奖啦?”
“多着哩。”
“在哪里,我看看。”
老肖头走到床前,那里立着一个快要散架的五斗橱,拉开了第二层。②画家一看,半抽屉勋章,有的还有编号,震人啊。
第三天,画家又去了,拎了一瓶兰陵特曲。画家有收藏癖,昨天差点儿被老肖头那半抽屉勋章闪瞎了眼,想全买下来。两三百块钱不算少了,画家琢磨着。当然,还是先画起来,画完了再谈交易。
老肖头让画家歇歇再画。他给画家盛了碗自酿的柿子酒。画家端起碗,酒入口澄澈,几碗下肚,五脏六腑像被洗了一遍似的。老肖头酒量也很大,就着当地一种刚硬的饼,说话的工夫,喝下去半斤兰陵特曲。画家脸红了。老肖头也脸红了。借酒劲,老肖头忽然站起来,敬了个军礼。画家看见他竭力把右手心向外翻,同时两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以显示军人的气魄――但他的关节肌肉早已被岁月侵蚀,偏离了大脑的指令,不听使唤,这让他的军礼很蹩脚。
秋阳漫过画家和老肖头的肩膀。画家一看气氛相当好,就想抓紧时间谈交易。
“爷们,多少钱卖?”
“什么?”
“你那半抽屉勋章啊。”
“不卖。”老肖头忽然翻了脸,“别画了。你走吧。”
画家几乎是被老肖头赶出了家门。③画家郁闷地回了城。来年秋天该来峨庄的时候,因为赶一个展览任务,没能成行。画家想念那些石头房子,想念秋果的无声坠落,也有点想念倔强的老肖头和他酿的柿子酒。
开春,画家忽然接到了旅馆老板的电话:“王老师,你秋天怎么没来啊?老肖头除夕走了。”
画家愣在了那里。他缓过神儿来,便是一万个懊悔。
晚上回到家,画家打开电脑,在百度里搜索“松山会战”――松山会战是抗日战争的大型战役之一,是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美、英盟军的协同下,于缅甸北部和云南省西部对日军缅甸方面军发动的一次进攻性战役。中国军队以伤亡6.7万的代价打死打伤日军2.5万,打通了中印公路。
④画家开始画老肖头,画仅存的为数不多的抗战老兵。与画家合作了很多年的画廊老板却着急起来,后来实在忍不住了,发来条微信:王老师,您最近创作的老兵系列,不大好卖。有几个客户高价预定了您的大画幅风景写生,请抓紧创作。
画家看后,立刻把画廊老板拉黑了……
创作间隙,画家会点上一根烟,望着墙上老肖头的油画半身像,自言自语:“爷们,你在天堂,不会再生我的气了吧?”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峨庄的描写,凸显了峨庄风物的特点,交代画家每年都来的原因,为下文塑造老肖头这一形象作了铺垫。
B.作者写旅馆老板非常熟悉来峨庄画画的人的“口味”,找来老肖头作模特,目的是表现老板艺术修养颇高。
C.小说与《荷花淀》一样,都借助人物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小说结构更加紧凑,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D.老肖头的去世让画家幡然悔悟,画家从创作高价大幅风景画转到画抗战老兵,并拉黑了画廊老板,完成了精神救赎。
7.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画家心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画家“惊叹”的是老肖头的长相富有雕塑感,是难得一见的人物速写模特。
B.句子②画家对半抽屉勋章感到震惊,对老肖头充满敬佩,欲收藏勋章以示纪念。
C.句子③画家因老肖头强烈拒绝,无法完成“交易”,颇感无奈,只能郁闷回城。
D.句子④画家深受老肖头这样的抗战老兵的触动,决定转向新的创作领域。
8.赏析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9.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一段可以删掉。请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 C
7. B
8.①使用叠词。“空空”“满满”,突出房子虽简陋,但有意境,适合作画;
②语言具有暗示性(或具有象征色彩)。如通过对家具的细节描写,暗示(或象征)老肖头身体遭受的伤害;
③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通过“灰白的墙壁与地面印着一尺白月光”的描写,突出意境的幽美,充满诗意。
9.观点一:可以不要。
①假设以“画家看后,立刻把画廊老板拉黑了⋯⋯”结尾,小说结尾戛然而止,采用留白艺术,用省略号结尾意味深长,引人思考;
②文章最后画家的行为已经体现了他对老肖头的崇拜与敬重,最后一段有��嗦之嫌,删去,小说结尾更为简洁;
③删去最后一段,而用画家把画廊老板拉黑更能体现画家对老兵的无限崇敬之情,更好地凸显与深化主题。
观点二:可以保留。
①情节上,结尾写画家创作间隙时常想念老肖头,并希望他能原谅自己当时的行为,画家的心理变化顺理成章,同时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②人物形象上,结尾可以看出老肖头的崇高形象已经深深的刻在画家的心里,老肖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以及将勋章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
③情感上,作者通过画家对老肖头画像的自言自语,赞美了老肖头以及其他抗战老兵的人性美,使小说表现的情感更具有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