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人间自有真情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五、现代文阅读
人间自有真情在
季羡林
①前不久,我写了一篇短文:《园花寂寞红》,讲的是楼右前方住着的一对老夫妇。男的是中国人,女的是德国人。他们在德国结婚后,移居中国,到现在已将近半个世纪了。哪里想到,一夜之间,男的突然死去。他天天侍弄的小花园,失去了主人。A
几朵仅存的月季花在秋风中颤抖、挣扎,苟延残喘,浑身凄凉、寂寞。
②我每天走过那个小花园,也感到凄凉、寂寞。我心里总在想:到了明年春天,小花园将日益颓败,月季花不会再开。连那些在北京只有梅兰芳家才有的大朵的牵牛花,在这里也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我的心情很沉重。
③昨天中午,我又走过这个小花园,看到那位接近米寿的德国老太太,在篱笆旁忙活着。我走近一看,她正在采集大牵牛花的种子。这可真是件新鲜事儿。我在这里住了30年,从来没有见到过她莳弄过花。我满腹疑团:德国人一般都是爱花的,这老太太真有点个别。可今天她为什么也忙着采集牵牛花的种子呢?她老态龙钟,罗锅着腰,穿一身黑衣裳,瘦得像一只螳螂。虽然采集花种不是累活,她干起来也是够呛的。我问她,采集这个干什么?她的回答极简短:“我的丈夫死了,但是他爱的牵牛花不能死!”
④我心里一亮,一下子顿悟出了一个道理。她男人死了,一儿一女都在德国。老太太在中国可以说是举目无亲。虽然说是入了中国籍,但是在中国将近半个世纪,中国话说不了十句,中国饭吃不惯。B
她好像是中国社会水面上的一滴油,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平常只同几个外国人和中国留德学生来往,显得很孤单。我常开玩笑说:她是组织上入了籍,思想上并没有入。到了此时,老头已去,儿女在外,返回德国,正其时矣。然而她却偏偏不走。道理何在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现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让我看到她采集大牵牛花的种子。我一下子明白了:这一切都是为了死去的丈夫。
⑤丈夫虽然走了,但是小花园还在,十分简陋的小房子还在。这小花园和小房子拴住了她那古老的回忆,长达半个世纪的甜蜜的回忆。这是他俩共同生活过的地方。为了忠诚于对丈夫的回忆,她不肯离开,不忍离开。我能够想象,她在夜深人静时,独对孤灯。窗外小竹林的�O�@声,穿窗而入。屋后土山上草丛中秋虫哀鸣。此外就是一片寂静。丈夫在时,她知道对面小屋里还睡着一个亲人,自己不会感到孤独。然而现在呢,那个人突然离开自己,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茫茫天地,好像只剩下自己孤零一人。人生至此,将何以堪!设身处地,如果我处在她的地位上,我一定会马上离开这里,回到自己的祖国,同儿女在一起,度过余年。
⑥然而,这一位瘦得像螳螂似的老太太却偏偏不走,偏偏死守空房,死守这一个小花园。我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死去的丈夫。
⑦这一位看似柔弱实极坚强的老太太,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一点恐怕她比谁都明白。然而她并未绝望,并未消沉。她还是浑身洋溢着生命力,在心中对未来还抱满了希望。她还想到明年春天,她还想到牵牛花,她眼前一定不时闪过春天小花园杂花竞芳的景象。谁看到这种情况会不受到感动呢?
我想,牵牛花而有知,到了明年春天,虽然男主人已经不在了,一定会精神抖擞,花朵一定会开得更大,更大;颜色一定会更鲜艳,更鲜艳。
写于1992年9月20日
16.【散文・梳理线索】默读文章,梳理作者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感,简要概括,完成以下表格。
17.【散文・品析语言】请自选角度,从文章中的两处划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A几朵仅存的月季花,在秋风中颤抖、挣扎,苟延残喘,浑身凄凉、寂寞。
B她好像是中国社会水面上的一滴油,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
我选
      句:
                                               
18.【散文・情味比读】《园花寂寞红》与《人间自有真情在》两篇文章是作者在短短一个月内相继写成的,请比读文章最后一段划线句与以下材料,试分析两篇中作者看待牵牛花的春天态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我一想到这里,就不禁悲从中来。
眼前包围着月季和牵牛的寂寞,也包围住了我。我不想再看到春天,我不想看到春天来时行将枯萎的月季,我不想看到连幼芽都冒不出来的牵牛。我虔心默祷上苍,不要再让春天降临人间了。如果非降临不行的话,也希望把我楼前池边的这一个小花园放过去,让这一块小小的地方永远保留夏末秋初的景象,就像现在这样。”
――《园花寂寞红》结尾  写于1992年8月30日
注:《园花寂寞红》一文写于作者季羡林听闻邻居老友病逝的两个月后。
19.探究发现:同一意象在同一篇文章中出现了丰富多变的模样,是因为
      
20.【散文・聚焦标题】有关本文的标题,小文和小语产生了分歧,小语认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个标题太过普通,而小文认为这个标题恰到好处,意蕴丰富。请任选一立场,完成题目。
小文:我认为,《人间自有真情在》这个标题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语:我觉得如果取成______这个标题更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 心情沉重     从未侍弄过花草的德国老太太在采集牵牛花种子;     恍然顿悟;     这位德国老太太为了丈夫侍弄花草,等待春天。(老太太为了死去的丈夫不愿意离开中国,死守小花园)    
17.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这几朵仅存的月季花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月季花在失去主人照料后无人关心、衰败落寞的状态。并通过一系列“颤抖、苟延残喘”等短语,寄情于景,渲染氛围,强化了作者内心的失友之悲。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无法融入中国生活的德国老太太比作“中国社会水面上”的一滴油,生动形象地借水油分离的状态表现了老太太与中国社会的格格不入。同时与下文她不愿离开中国的选择形成反差,突出她与老伴间两人深切夫妻情谊。    
18.《园花寂寞红》一文中作者因为惧怕无人照料的月季与牵牛在明年春天枯萎死去,而不愿看到春天,本文中作者样期盼着春天花朵的盛开,期盼春天的到来。原因是《园花寂寞红》中表作者对老友逝世的悲痛。本文中作者看到德国老太太留守园子对生活与未来充满希望(乐观),对德国老太太走出悲痛、带着对老伴的爱继续热爱生活的赞赏。    
19.因为作者的情感发生变化,作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意思相近即可)    
20.选小文,因为标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且简洁明了地揭示文章主旨。文章写老太太继续养护先生留下的花而不离开,所以“人间自有真情在”一指德国老太太对已故老伴的深切情谊;二指已故的老先生为自己的老伴留下一片花园,最后能让自己的老伴对生活及未来重拾希望这一事让我备受感动。(言之有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7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