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比阅读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
①人也。初,母梦青龙自怀而出,并见两天人手执香炉来至其所,已而有娠,遂产弘景。幼有异操②,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③,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及长,身长七尺四寸,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细形长耳。读书万余卷。善琴棋,工草隶。未弱冠④,齐高帝⑤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⑥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⑦,多取决焉。永明十年,上表辞禄,诏许之,赐以束帛。及发,公卿祖⑧之于征虏亭,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朝野荣之。
――节选自《梁书・陶弘景传》
[注释]①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②异操:独特的品行。操,品行、行为。③神仙传:中国古代志怪小说集,收录了中国古代传说中的92位仙人的事迹。④弱冠: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⑤齐高帝:齐高帝萧道成,南朝齐创建者。⑥除,授、拜(官职)。⑦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⑧祖:饯行。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__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__________
(3)养生之志________________
(4)诏许之 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语句的意思。
(1)实是欲界之仙都。
(2)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
7.结合【乙】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8.阅读陶弘景创作的诗歌,完成探究任务。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①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注释]①梁武帝屡次希望隐居华阳洞的陶弘景能够出仕,但陶不为所动,梁武帝萧衍曾下诏问他:“‘山中有何物’,以至于不愿出山为官。”他就创作此诗回答梁武帝,同时表明自己的志向。梁武帝招揽不成,便常派人到山中向陶弘景咨询治国之道。
结合本诗和选文,说说为什么陶弘景会有“山中宰相”的美誉。
答案:
5. 季节 欣赏 志向 允许 6.(1)实在是人间的仙境。(2)仰望高空中的云朵,观看正午时分的太阳,也不觉得自己离它们很遥远(也不觉得是很遥远的事情)。 7.童年就有修仙得道,养生长寿的志向;在朝为官不喜与人交际,只专注于批阅文稿;主动辞去官职 8.能够欣赏人世间少有的仙境精致;喜欢山林间自由畅快的生活;具备指导君王治国理政的能力。
【解析】5.本题考查加点字的含义。
(1)句意:四季常存。时:季节;
(2)句意: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欣赏、领悟;
(3)句意:养生的志向。志:志向;
(4)句意:皇帝答应了他。许:答应、应允。
6.本题考查翻译句子。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实:实在。欲界:人间。
(2)仰:仰望。睹:观看。
7.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古文内容。
根据【乙】文“幼有异操,年十岁,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可知,陶弘景自童年就表现得异于常人,有修仙得道,养生长寿的志向;根据“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可知,陶弘景在朝为官时不喜与人交际,只专注于批阅文稿,特立独行;
根据“永明十年,上表辞禄”可知,在那个权欲熏心,宦海沉浮的年代,陶弘景主动辞去官职;根据“仰青云,睹白日,不觉为远矣”可知,陶弘景从小就喜欢发现大自然的乐趣,懂得欣赏大自然的美,所以陶弘景能够比肩谢灵运得赏奇景。
8.本题考查分析古文内容。
根据【乙】文“朝仪故事,多取决焉”可知,朝廷礼仪事务,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表现出朝廷对他的倚重。结合题干“梁武帝招揽不成,便常派人到山中向陶弘景咨询治国之道”可知,陶弘景虽然只是个隐居道士,但皇帝屡次向他请教,他是一个对朝政有相当影响的人,因此当时人们称陶弘景为“山中宰相”。
参考译文:
【甲】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乙】陶弘景字通明,丹阳郡秣陵县人。起初,他的母亲梦见一条青龙从她怀里出来,并看见两位仙人手里拿着香炉来到她的家里,不久她就怀孕了,于是生下了陶弘景。他小时候就不同一般人,十岁时,看到葛洪的《神仙传》,日夜研究推理,于是有了养生的志向。他对别人说:“仰看高空,观看太阳,不感到是很遥远的事了。”等到他长大后,身高七尺四寸,神态仪表出众,眼睛明亮有神,眉毛宽广,身材很长,耳朵肥大。读书超过万卷。善于弹琴下棋,草书、隶书写得很好。不到二十岁,齐高帝任宰相时,把他封为诸王的陪读,任命为奉朝请。虽然生活在贵族群中,但一个人关在屋里不与外人交往,只是批改翻阅文稿。朝廷礼仪事务,一般都向他请教决断。永明十年,上书请求辞职,皇帝同意他的请求,赏赐他布匹丝帛。临行时,公卿官员在征虏亭设宴为他送行,因为钱行而设的帷帐和车马太多,堵住了道路,都说从刘宋、萧齐以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事,朝廷和民间都认为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