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成6—-11题(22分)
【甲】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曹刿论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丙】
廉范妙敌匈奴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人过五千,移文旁郡。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①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②,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后汉书》
『注释』①交缚:交叉缚扎。②褥食:在睡垫上把早饭吃了。
6. 【甲】诗的作者号
,【乙】文选自
,这是我国古代一部叙事完整的
(体例)史书。(3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分)
(1)既克,公问其故( )
(2)会匈奴大入塞(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
9.下列对【甲】诗分析不恰当的是( )(3分)
A.这首古诗主要抒发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B.诗歌以叙事开篇,第一二句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急转直下,“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抑郁苦闷。
C.第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失意;第七八句诗人巧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进一步抒发了政治失意的悲愤之情。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冲开险阻,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10.下列对【乙】文、【丙】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却被曹刿阻止,说明庄公不懂军事,轻举冒进。
B.“望其旗靡,故逐之”,说明曹刿做事小心谨慎、思考周密,体现了一个军事家应有的军事素质。
C.“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既表明廉范恃才放旷、性格暴躁,也说明廉范是个有担当的人。
D.“虏由此不敢复向云中”,一是因为被廉范打败,损失惨重,二是因为畏惧廉范。
11.【乙】文中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第一次是在
① 之时,第二次是在
② 之时(均用原文填空)。【丙】文中,廉范在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也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面对强敌,廉范采用的妙招是:“
③ ”,“
④ ”。曹刿、廉范这两位军事家指挥作战时,既能做到胆大心细,又能做到
⑤ ,因此能取得战争的胜利。(6分)
答案:
6.青莲居士 《左传》 编年体
7.已经 恰巧、适逢
8.敌兵远远望见火炬众多,认为汉军救兵到来,十分惊恐。
9.C
10.C
11.①彼竭我盈,(故克之) ②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③令军士各交缚两炬三头热火,营中星列 ④范乃令军中褥食,晨往赴之
⑤知己知彼/抓住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