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药引
聂鑫森
正是江南三月,天阴阴的,细雨霏霏。
市中医院名医池北鸥,乘出租车,直奔副市长的家。
副市长杜心宇的妻子清早打电话来说,请池北鸥老先生务必出个急诊,并会派车来接。池北鸥说:“不必派车,我自个儿来!”
杜心宇管的是城市基本建设,修环城公路,开辟沿江风光带,建花园式社区,保护老城区的大街小巷,他的成绩有目共睹。杜心宇为官清廉,池北鸥没听过老百姓对这位副市长有什么非议。不过,杜心宇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头上白发丛生,脸上满是疲惫之色。
在中医院,池北鸥擅长治疗心脏病及其他内科疾病,下方奇妙,救治了不少患者。杜心宇信奉中医,自然成了池北鸥的病人。每次来看病,杜心宇总把小车停在中医院的百米之外,而后一个人步行而来,这一点让池北鸥很称意。
每次看完病后,杜心宇也不着急走,总要和池北鸥说说闲话。杜心宇在大学是学中文的,读了不少书,恰好池北鸥古文底子深厚,又精于书法和古玩鉴赏,两人非常投缘。这回,杜夫人请池北鸥上门出诊,定是杜心宇病得不轻,无法下床走动。
池北鸥提着小药箱,刚走下车,杜夫人就撑着一把伞迎了上来,说:“池先生,辛苦您了。老杜他偶感风寒,又发高烧,又说胡话,出了一身虚汗,只好劳您大驾了。”
池北鸥说:“别急,别急,我保他无事。”
小院里杜鹃花开得闹喳喳的,有猩红、粉红、素白、淡黄各种颜色,一丛丛,一簇簇。
杜心宇果然躺在床上,盖着一床棉被。蜡黄的脸,满头的汗,眼睛闭着,嘴里含糊地说着胡话。床头柜上,摆着一只青花山水笔筒。池北鸥眼睛一亮,这分明是清雍正时期的东西,他家祖上就传下了一个类似的笔筒,随手就能卖几十万元。再认真扫了几眼,池北鸥马上断定这是个仿品,是刻意做旧的。
池北鸥摸了摸杜心宇的额头,很烫,体温该有四十度。他摆上小迎枕,为杜心宇切脉,敛声屏气,眼半闭,如老僧入定。切过脉,池北鸥半晌无言。这症状似乎与心脏病无关,偶感风寒自是外加条件,但按理不应是这个样子啊。他站起来,说:“杜夫人,借一步到客厅说话。”
杜夫人着急了,问:“老杜怎么啦?”
池北鸥径直走向客厅。
“杜夫人,心宇这些日子有什么东西念念不忘吗?”
杜夫人想了一下,说:“只有那个床头柜上的瓷笔筒,是我一个远房堂弟送给老杜的。”
“你堂弟又是从哪里得来的?”
“他说是从古董商那里买的,没花多少钱。”
池北鸥点点头,又问:“他为什么突然之间送这个笔筒呢?”
“听老杜说,我这个堂弟中了个建设廉租房社区的标,这本是件好事,可办手续时却不顺利,老杜觉得这是政策允许的范围,就帮堂弟打了几个电话,把该办的手续办了。过了些日子,堂弟就送了这个笔筒来。老杜一回家,就捧着这个笔筒看,一会儿皱眉一会儿笑。这东西好吗?”
池北鸥淡然一笑,说:“还……不错。”心想:这古董商,肯定装神弄鬼哄外行,要了个大价钱,而杜心宇也只是对古董略知皮毛,把这个笔筒当成真东西了,虽是亲戚间的馈赠,作为一个领导,收之则心有恐惧,退之又怕冷淡了亲情。
“池先生,你……好像很为难,老杜的病……”
“不,心宇之病,自然可医,你不必担心。这个笔筒呢,我要用它作一味药引,不知你们舍得否?”
杜夫人说:“这有什么舍不得呢?”
“那就好。你将笔筒打碎,用碎瓷片熬出一大碗水。然后,我开个方子,你们按方抓了药来,再用碎瓷片熬出的水煎药。服第一剂后,心宇立马会清醒过来。”
池北鸥坐到桌子边,从药箱里取出铜墨盒、毛笔、处方笺,然后认真地写起来:“药引:疑似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碎片。正方……”末了,又写了一小段话:“心不动,欲何以生?药虽灵,意先乎医。”而且一式写了两张。
“一张抓药用,一张留给心宇吧。服药后,有什么反应,你们可打电话来。”
池北鸥看着处方笺,拈须而笑。他写的是行书,源自宋代的黄庭坚体,行气贯通,笔画之间顾盼生姿,堪称书法精品。他更惬意的是这一味药引,古人未有此例!从病理看,杜心宇身体原本虚弱,又夹带寒邪,无法用补,加之外感风寒,虚汗淋漓,又不能攻,所以,只是开了些比较平和的药。关键是药引,要让病人受大惊而心疼,继而大喜,发出一身真正的透汗,然后再下另外的方子,方可奏效。
晚上九点钟的时候,池北鸥正在自家书房的灯下,摩挲着自己那个祖传的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电话铃忽然响了。
是杜心宇打来的。
“池先生,谢谢您白天上门,我迷迷糊糊的,也没向您道个谢,对不起啊。”
池北鸥微微一笑,说:“我用府上的那个笔筒做了药引,你觉得如何?”
“好得很啊,听内人一说,又看了处方,那一身猛汗把我浇醒了,心动则生邪念、妄念,那才是真正的病根。这张处方,我准备拿去托裱装框,挂在办公室里,时时拜读,引以为戒。明日,我再来中医院当面致谢,并请先生再切脉医心!”
池北鸥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副市长杜心宇每次到医院看病,“总把小车停在中医院的百米之外”“一个人步行而来”,体现了他的低调和谦逊,不要求特殊待遇。
B.小说写杜心宇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脸上满是疲惫之色,暗示他是一个工作狂,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以致积劳成疾。
C.池北鸥通过切脉问询判明杜心宇病在生理,又在心理,他身体原本虚弱,又夹带寒邪,加上接受赠礼心生恐惧,终于卧床不起。
D.池北鸥要以疑似雍正青花山水笔筒碎片作为药引,意在让杜心宇受大惊而后大喜,发出一身透汗,然后配合药物进行治疗。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标题“药引”二字,直接涉及小说的核心情节,即名医池北鸥以特殊的药引为杜心宇治病,也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整体上采用了顺叙的方法,从出诊写到效果初见,局部采用插叙,用以交代杜心宇的为人,以及池杜两人过去的交往。
C.杜心宇小院里盛开的杜鹃花富有活力,小说以此暗示了池北鸥当时心情愉悦,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主题,耐人寻味。
D.池北鸥马上断定别人送给杜心宇的笔筒是赝品这一情节,与前文叙述他“精于古玩鉴赏”、后文他“摩挲着自己那个笔筒”相照应。
8.小说以池北鸥的哈哈大笑结束,这笑声具有怎样的意蕴?请作简要分析。(5分)
9.“心不动,欲何以生?药虽灵,意先乎医”在小说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B(B项,“暗示他是一个工作狂,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以致积劳成疾”,没有根据。其一,原文为:“不过,杜心宇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不到五十岁,就患了心脏病,头上白发丛生,脸上满是疲惫之色。”可见.B项所述症状是由“不大注意身体,饮食起居不规律”引起的。其二,文中关于杜心宇读书、书法、古玩鉴赏、家中养花等叙写,表明他不乏儒雅之气,不是“只顾工作,不会自我调节”的工作狂。)
7.C(“小说以此暗示了池北鸥当时心情愉悦,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凸显了主题”分析有误,这里的描写主要是凸显杜心宇的儒雅,并以富有活力的场景反衬此时杜心宇的病态。)
8.①杜心宇明白自己的病根所在,哈哈大笑是为朋友“康复”而高兴,是祝贺的笑;②自己所用的这一药引,终于收到了奇效,哈哈大笑是为自己的设计成功而高兴的表现,是陶醉的笑。(每点2分,答出两点得5分)
9.①塑造并丰富了人物形象:这段话展现了池北鸥的智慧和医德。他不仅关心病人的身体健康,更关心病人的心理健康。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这段话帮助杜心宇从病痛中恢复过来,同时也引发了杜心宇对自己行为的反思。③深化小说的主题:通过这句话,小说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它提醒读者,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被欲望和权力驱使,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真实。④它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这段话运用了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和思考。(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