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前茶《父亲的课堂》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课堂
明前茶
①十年后,他还记得中考结束那年,父亲回家探亲时,进得家门第三天,就嫌弃他的惫懒、柔弱、优柔寡断与吃饭慢,决定带他去骑行川藏线。
②身为军人,父亲说干就干,立刻买了一辆新的山地车、折叠式帐篷、迷你压力锅,还有冲锋衣什么的,马上带他进行适应性训练,每天骑行50公里。
③当时,他很不乐意父亲这般不容分说地干预他的生活,中考好不容易结束了,不是应该躺在沙发上紧握游戏手柄么?一个时常在儿子的生活中缺席的男人,凭啥对他的性情与吃饭速度指手画脚?他好几天幻想着自己在父亲面前爆发并摔门而去,然而,不知为什么,一到父亲那张黑红的国字脸面前,他就像新兵见到连长,满腹的委屈与愤懑都咽了回去。
④母亲看着不忍,在厨房里小声争辩,说儿子还没有完全发育好,他身体瘦高,穿着冲锋衣顶风上坡时,像一只翼装大鸟,  “你就不担心他路上生病吗?”
⑤父亲淡淡地说: “我唯一的儿子,我有数。听着,我不想他长大后经不起磋磨,这会害了他自己。”
⑥母亲不响了,只是给父亲的行囊中硬塞了十几条巧克力,和6支防晒霜。
⑦十年以后,那场砥砺风雨和暴晒的骑行中,父子间起过什么争执,他已经忘了。他记得的,是父亲满是老茧的大手,一手死死地摁住他的脑瓜,一手帮他涂防晒霜的场景;是父亲把方便面底下卧着的茶叶蛋,硬塞到他碗里的场景;是高原上的冰雹雨降临时,父亲不容分说把唯一的不锈钢脸盆顶在他头上的场景;是父亲站在高坡上,朝坡下倒卧不起的他怒目而视的场景……是的,他是怎么撑下来的,这318国道上炼狱般的25天?可能,支撑他的,是父亲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些许轻蔑与失望吧,父亲跟沿途的修车铺老板、小饭馆伙计、小旅馆老板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这小子,百无一用是书生,老刘家的精神气,到他这一辈,恐怕要断。我这一趟拉他出来,就是想练一练他的精神气。
⑧他一直不服父亲给他贴的标签:书生怎么就百无一用了?老刘家的精神气,为什么由你说了算,而不是由我说了算?等着吧,总有一天,我的筋骨会结实,我的目光会锐利,我会修山地车,会在强风中搭帐篷,会看北斗七星寻找方向,会在旷野上点燃篝火,我将会比你更耐压、更有眼光。我等着,等你老了,看你会不会像今天这样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⑨为此,他在骑行的后半段路上目光如炬,沉默是金,连父亲给他挑破脚上的水泡,并给膝头敷上膏药时,他都咬着牙一声不吭。他看到,父亲脸上深不见底的威严裂开了口子,一丝颤栗掠过他的腮帮肌肉。就在他在心里举拳怒吼“不要你心疼”时,那条口子已经合拢,父亲掉头而去,丝毫不带感情地说:  “熄灯睡觉,明天6点半开始骑行,要躲过下午三点以后的雷暴。”
⑩他最终和他沧桑满面的自行车,一同见到了布达拉宫。仰望那耸立在高天薄云之下的神圣殿堂,一尘不染的白色楼宇中簇拥着肃穆的深红楼宇,只一瞬间,他的眼泪就流了一脸。他意识到,他的少年时代提前结束了,而这一切,都是拜父亲所赐。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怨恨他,还是应该感激他。
⑪十年后,他成为一名博士生,在大学的高分子实验室里,师兄弟们一边做着对比实验,一边聊起“父亲的课堂”。他发现,大部分都市男生都在成长的某一刻,受到父亲毫不留情的敲打。
⑫有人被要求自己组装家具,父亲指导他看说明书,刚装好书柜的外框架,就把冲击钻、膨胀螺丝和工具箱一股脑儿交给了他,父亲就出门长跑去了。他打电话给叔叔、舅舅,所有的人都深表为难,因为,谁也不能阻挡一个男人“不是把儿子培养成国王,就得培养成匠人”的决心。
⑬有人被要求冬泳,哆哆嗦嗦不敢下水,就被父亲所在的“老男人冬泳队”鼓掌群嘲;而为了耐寒训练,他还被父亲强押着,用一大把雪猛搓四肢,直到皮肤下面的血火辣辣地热起来。
⑭有人被要求一个人坐27个小时的绿皮车去大学报到,带着两个28寸的大箱子和一捆被子,父亲在火车只停靠两分钟的车站上,把自己的遮阳帽往儿子头上一扣,就掉头而去。
⑮还有人在假期被要求,每隔一天值一次夜班,独自陪护病重的爷爷,在深夜,每过一个小时,就要起床探看吸氧面罩后面的爷爷是否有任何异样,是否需要喝水或咳痰。他必须,学会为吊着水的爷爷穿脱衣服、擦拭身体、按摩翻身,查看有没有褥疮等意外的发生。父亲教给他护理手法,教给他与护士和值班医生打交道的方式,教给他直面生死的勇气。
⑯可能,相比母亲那种柔软包容的管教方式,父亲的教育都是有点硌人的,可到了男生成年后,回过头来看,这种严厉的课堂,却是为他们结结实实补了一次钙,让他们从精神上到身体上,都强健了起来。
(选自2022年第8期《青年文摘》,有改动)
15.通读全文,文中讲到了哪些“父亲的课堂”?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补全表格。  
16.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骑行川藏线的具体过程;读者却能从字里行间看出骑行过程的艰难。作者是如何表现“他”骑行过程的艰难的?请结合第⑦到⑨段简要分析。
17.文章第⑩段说“他不知道自己是应该怨恨他,还是应该感激他”,“怨恨”“感激”分别指什么?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并谈谈你认为“他”是“怨恨”还是“感激”父亲。
18.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我们认识了史铁生的母亲,请你将史铁生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与本文中的父亲相比较,你更赞同哪一个?请陈述理由。
 
 
答案:
15. 锻炼心性,改掉坏习惯    被要求自己组装家具     锻炼照顾人、沟通、直面生死的能力    
16.①父亲摁住他的脑瓜,给他涂防晒霜的动作描写和要求他早上6点半出发以躲过下午雷暴的语言描写,表现出他骑行途中遇到的天气的恶劣。
②他在坡下“倒卧不起”和脚上长水泡等,直接表现骑行过程的辛苦、劳累和痛苦。
17.“感激”指在父亲的帮助下,自己成功到达布达拉宫,身体变得更加强健,心智变得更加成熟。“怨恨”指父亲为让自己成长,提前结束自己的少年时代。他虽然对父亲提前结束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不满,但在多年后回想当初父亲带自己骑行的这段经历所带给自己的成长,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饱含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18.示例:我赞同本文中父亲对待孩子的方式,通过对母亲柔软包容,父亲“硌人”的教育方式对比,强调父亲的教育虽然“硌人”,但可以使身体和心理都变得强壮起来,使以后受益 无穷,说明父亲教子有方。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