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胡杨》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
2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胡杨
王族
①在干旱的戈壁或者沙漠中,如果出现伫立的植物,那往往是胡杨。不论远近,胡杨看上去都像一只手,似乎上抓天空、阳光和空气,下抓土地、风和飞落的鸟儿。它们的枝条像指缝,风或从中迅疾穿过,或猛烈吹刮出声响。有时候哪怕被狂风撕扯得粗粝斑驳,也一动不动经历着生与死的无声更迭。
②与其他植物相比,胡杨是最耐旱和耐涝的树种,它们扎根于缺水的地方,不论高矮粗细,都在春天长出绿色叶子,在秋天又悄无声息地凋零。入冬后的寒风大雪疯狂肆虐,胡杨似乎被挟裹着倒了下去,但是当寒风大雪过后,就看见一棵棵胡杨还站立在原来的地方。
③在新疆沙雅县有一棵200余年的胡杨树,当地人称其为树王。它的树干通直,高度有近20米。最奇特的是树叶,因为那一带极为干旱,周围的小胡杨树只长着狭小的叶片,但那棵树王枝条上的叶片,却长得圆润翠绿。当地人说,胡杨的根能延伸数十米,而且有极强的忍耐力,能从根部萌生幼苗,所以树王附近的小胡杨树,都是树王的子女。当风沙呼啸而来时,胡杨迎头伫立的姿势,不就是一种抗争,一种无声的呐喊。
④在新疆见到的最为壮观的胡杨,是在塔里木河边。那天,我们的车子出库车向草湖方向行驶,走不多远,便看见成片的胡杨在前面林立,像是欢迎的队伍一般正在等候着我们。胡杨,这西部大地上的雄性之树,往戈壁或沙漠中一站,不管扎根之处的沙石被大风吹走了多少,甚至连根也已裸露出来,还掉了皮,断了支系,但仔细一看,还稳稳地立着。
⑤不远处是塔里木河,沙漠中的河流流淌向哪里,胡杨就跟随河流长到哪里。沙漠中的河流不像常见的河流那样固守一个河道,它们的河道变化非常频繁。所以,沙漠中的胡杨,基本上都与河流保持同一方向。说话间,听到一阵流水的声音,空气中也传来一股湿意。我们的车子到了塔里木河边,没看见河水,倒先看见河边有大片胡杨林,林边的河流就是塔里木河。那是一个胡杨王国,每一个臣民都安宁平和地生存在自己的国家里,四周一片安宁。
⑥平时,胡杨的树身和枝干都是斑驳的,看上去像是快要枯死,但是在春天,胡杨犹如得到了宽容,于是发芽生绿,又焕发了一次生命。显示出了一种撼人的生机――粗大的绿色叶茎和斑驳的树身形成强烈的对比,像是一位画家画到这里突发灵感,在树身上涂了几块绿颜色。
⑦因为胡杨多年来一直被人们赞颂,所以胡杨在人们的认知中始终保持着一致的形象,人们对胡杨的生命给予充分的肯定,“胡杨”二字因此变得像符号。代表着积极向上的品质。胡杨原本就是普通的树,而且像所有树一样,并不具备精神和意志的外在行为,但人们给予了它们精神,所以它们便变成了人们赞颂的一种树。
⑧我们的车子缓缓开进了胡杨林。塔里木河绕着这片胡杨林而过,悄悄流淌向下游。一条河和胡杨,像是听从一个命令,一起向沙漠深处延伸而去。塔里木河是一条寂静的河,它的流动几乎不发出任何声响,但在沙漠中,你又时时能感觉到它的流动,对空无一物的沙漠发出了吟唱。顺着河道走,就会发现胡杨绵延开了一片葱绿,将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
⑨进了胡杨林,脚下的沙子变得松软起来,仔细一看便发现了奥秘――这块土地在生长了胡杨的同时,也得到了胡杨的保护。浓密的胡杨像一张大网,将脚下的土地裹住。所以,在胡杨林里,你很少看见起伏的沙丘和坎坷不平的沙坎。

胡杨一棵一棵在这里伫立。从外表上看,它们都很刚强,似是坚持着什么。它们到底在坚持着什么呢?这块土地,似乎要让生长在它上面的生命都挺立起坚强的身躯,不为迎接什么,只要挺立起来就完成了任务。这种使自己的躯体成为一种象征的姿态,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吧。
11. 文章中写“在新疆见到的最为壮观的胡杨,是在塔里木河边”,胡杨的“壮观”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2. 文章第③段写了一棵“树王”,从全文来看,有什么作用?
13. 结合语境,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平时,胡杨的树身和枝干都是斑驳的,看上去像是快要枯死,但是在春天,胡杨犹如得到了宽容,于是发芽生绿,又焕发了一次生命。(“宽容”一词让你有怎样的感受?)
(2)粗大的绿色叶茎和斑驳的树身形成强烈的对比,像是一位画家画到这里突发灵感,在树身上涂了几块绿颜色。(“涂”字能不能换成“抹”?)
14. 小文在读到第⑩段画线的句子时,他不知该如何朗读。以下是他的两种朗读设计,请你帮他选出最恰当的一句,并阐明理由。
①胡杨/一棵一棵/在这里伫立。
②胡杨/一棵/一棵/在这里伫立。
15. 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胡杨“使自己的躯体成为一种象征的姿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姿态”所蕴含的意义的理解。

 

 

答案:

(二)(21分)
11.(3分)①胡杨成片林立,即使树根裸露,掉了皮,断了支系,仍稳稳地立着;②安稳平和地生存在沙漠中;③到了春天就一夜之间发芽生绿,生气勃发。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1分。共3分。
12.(4分)①突出了胡杨树的抗热、抗干旱、抗风沙的特点,“树王”象征着胡杨树种的顽强生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②“树王”的称呼反映了当地人的敬仰,体现了胡杨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传达着人们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命力的赞美。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4分。
13.(4分)(1)(2分)“宽容”一词强化了胡杨生命力的顽强,只要有一丝可能,胡杨就会生长,让我感受到胡杨面临生存环境的恶劣和它顽强不屈的品质。
评分标准:意对即可。共2分。
(2)(2分)不能。“涂”的意思是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抹”虽然也有“涂”的意思,但指轻微的痕迹。用“涂”更合适,更能体现出胡杨变绿的生命的力量感,且与前文提到的“画家”相照应。
评分标准:从词义的角度分析“涂”比“抹”更合适的原因,得2分。共2分。
14.(4分)①句恰当。根据文章可知,塔里木河生长着一大片胡杨树,数量很多。“一棵一棵”体现了胡杨树的数量很多,生长面积之广,中间断开则不能体现这一特点。
评分标准:选择第①句,得1分,阐述理由,得3分。共4分。
15.(6分)①“姿态”是胡杨坚韧不拔的生存意志,面对恶劣的环境,胡杨仍不畏艰难,坚持生长,成为了沙漠中的生命象征。②“姿态”是胡杨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来临时,胡杨焕发新生,这种新生也给人以希望和鼓舞。
③“姿态”是胡杨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的体现,胡杨在人们心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它们不仅是自然界的一员,更是文化传承和精神象征的载体,它激励着人们在逆境中不断前行。
评分标准:答出一点,得2分,共6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