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羽《百战百胜》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战百胜  刘白羽
①战斗结束了。在附近一丛丛树林内的村庄里,王海清走在部队最前头。他一声不响听着背后战士们热情的纷纷谈论,笑声――他打过无数次胜仗,享受过无数次胜利的幸福,但,只有这一次,他感受了真正的胜利的愉快,愉快得有一滴眼泪从他眼边上要落下来,他赶紧伸手抹去了。
村庄里充满一种和平的气氛,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西下阳光把村边树林、田野照得通红,鸡在悠然的啼着,老乡们从村外牵回自己的牲口。王海清脸也不揩一把,走来走去,在战士群中挤着,最后在一家贫穷的农民房间里,他看见一小群战士蹲在灶火前面,火光熊熊照着他们的脸,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在听中间一个抱着枪的战士讲什么――那战士慢吞吞的说:“你记住!――火线上,到了节骨眼上,你就往前,愈往前跑得快就能活下来,你愈跑得快,子弹打你的机会就愈少,敌人要打死你,可是你上去把他打死,你就活了……”这人是李百海,他眉飞色舞,坐在火光的红影里。王海清站在那里,任何人都没注意他,大家都陶醉在战后的谈话里。他笑了,他悄悄转过身走出来。
②第三天,他到营部,营长脸上漾着微笑,把一张油印的火线报纸推到他面前,诚恳地说:
③“你看!报纸上奖励你们有勇敢有战术。”
④回到连部以后,他与指导员研究了一番,把李百海的战场动作报告给团部了。经过战士们的讨论,李百海成为战斗英雄,当了班长。
⑤一九四七年冬季,冰天雪地里,经过几次残酷作战。营长升了团长,王海清升了营长,指导员因为合作得非常好,升了教导员了。不过两年多,十几次战火的锻炼,王海清已经成为一个熟练的指挥员了――他带出一个非常出色的连队,这连队有勇猛素质,又有了机动、灵活、打战术的优点。现在团里作战斗部署时,总愿意掌握这个营,在紧要关头,去完成艰巨任务。可是到现在为止,他总没忘记沙山子那一次血的教训,因此每次战斗以后,他和教导员仍然不顾疲劳,进行严格的检讨,把每一个战士的伤亡都提到战术原则高度,提到自己指挥问题上来。最近一次作战以后,夜晚,王海清望望教导员,听一听开会倒在炕上睡着了的副营长和副教导员的鼾声,他说:“把他们弄醒吧!”“弄醒!?――打了一天仗太疲劳了,让他们睡睡吧。”王海清坚持说:“可是天一亮也许又打上啦,指挥员多辛苦一点,战士就少受些苦……”检讨完了后,
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
⑥屋外不知何时落了雨,雨点打湿了他。这时整个村庄寂静无声,在一棵树下,他突然遇到站岗的战士,他看清,立刻想起这战士是两个月前从后方补充来的,也想起白天他是怎样在火线上作战的,因为白天他自己就在突击连的位置上,于是笑着谈起来:
⑦“你是松江省的阿城人吗?好,现在你是个好战士了,这回,你打得不坏。”
⑧战士坦然回答:“不坏,这不是我还在站岗吗?我打死了三个……”
⑨“对,你冲上去,十分勇敢,他们怕你了,是不是?――你冲上去,你活了,他死了,可是你通过麦子地,动作还不够好,你不应该直线跑,你应该迷惑敌人――让敌人瞄准了第一枪,第二枪又找不到你了。”
⑩那战士严肃的听着营长的指示,笑了。突然王海清问:
⑪“你们排长是哪个?”
⑫“李百海。”
⑬“哦――二排的,二排有好作风,有勇敢传统……李百海怎么样?”
⑭“跟着排长没亏吃。”
⑮王海清笑了。
⑯等不到天亮,营长跟一个哨兵关于战术动作的谈话就流传开了,战士们热心的讨论起来,他们通过一个决议:“下次给咱们突击机会吧,咱们打个更漂亮的仗。”
⑰当那满纸歪歪扭扭战士笔迹的信拿到教导员手里时,王海清问:
⑱“他们说什么?”
⑲“他们打上劲儿了。”
⑳“因为他们知道打仗并不一定就非死,倒是打死敌人。”
㉑教导员沉思一下抬起头:“对,从前我常想,我们为什么就这样能打胜仗,现在我明白了――不管怎样,我们的进步是大的,我们从每次血的教训里学得东西,老王,用不到你拿枪托子到火线上去擂了。”
㉒王海清兴奋的说:“沙山子以后,我一次也没擂过,现在更用不到我擂了。”
(有删节)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篇写王海清“一声不响听着”等一系列行为,表现了他打胜仗后的愉快和自傲。
B. 小说没有对战争场面进行直接描写,而是聚焦于描写战斗后的反思等,视角独特。
C. “一九四七年”“血的教训”等词语表明,小说创作背景是残酷的解放战争时期。
D. 小说塑造了王海清、李百海、哨兵等形象,表现了人民军队在战争中成长的主题。
13. 小说多处运用前后照应的写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4. 请按要求完成下面两题。
(1)村庄里充满一种和平的气氛,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似的旋卷过去了。(揣摩句子的含义)
(2)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从描写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15. 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中写到“我们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王海清带领的部队也是“这样的英雄”。请结合小说内容,说说这支英雄部队能“百战百胜”的原因,并谈谈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

【答案】12. A 13. 示例:开头写王海清“他打过无数次胜仗,享受过无数次胜利的幸福,但,只有这一次,他感受了真正的胜利的愉快”,结尾写“沙山子以后,我一次也没擂过,现在更用不到我擂了”。这种前后照应的表达效果在于,开头部分点明了王海清对这次胜利的特殊感受,而结尾部分则通过他的自述,说明经过沙山子一战后,他更加明白并重视战斗后的总结和反思,不再需要用粗暴的方式去督促战士们,而是让他们自觉地从血的教训中学习。这种照应不仅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也突出了王海清和战士们在战斗中的成长和进步。
14. (1)战争结束后,村庄恢复了和平宁静,战争的恐怖和混乱就像黑色旋风一样,快速消失无踪,带给人们希望和安宁。
(2)运用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方法,展现了王海清战后疲劳但又强撑精神检查战士伤亡并反思战术的形象,突显了他认真负责、关心战士的品质。
15. (1)这支英雄部队能“百战百胜”的原因在于他们有着强烈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战术素质:首先,他们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为保卫祖国而战的坚定信念,这使得他们在战斗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其次,王海清和他的战士们注重从每一次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战术策略,这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最后,他们有着严格的纪律和紧密的团队合作,这使得他们在战斗中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2)启示示例: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决心,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优化自己的策略和方法,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写作手法分析。
A.“表现了他打胜仗后的愉快和自傲”错误。结合第①段“他感受了真正的胜利的愉快,愉快得有一滴眼泪从他眼边上要落下来,他赶紧伸手抹去了”“王海清站在那里,任何人都没注意他,大家都陶醉在战后的谈话里。他笑了,他悄悄转过身走出来”等内容可知,小说描述了王海清在战后对胜利的愉快感受,以及他对战士们谈话的倾听,但并未体现出他的自傲情绪。相反,他更多地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对战士们的关注中;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分析。照应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上下文中的互相关照与呼应。
王海清对胜利的感受:第①段“他打过无数次胜仗,享受过无数次胜利的幸福,但,只有这一次,他感受了真正的胜利的愉快,愉快得有一滴眼泪从他眼边上要落下来”,写王海清在战斗结束后,感受到了真正的胜利的愉快,几乎要落泪。第 段“王海清兴奋的说:‘沙山子以后,我一次也没擂过,现在更用不到我擂了。’”,写王海清和教导员讨论战士们的进步和胜利的原因,他兴奋地表示现在更用不到他擂枪托子了,暗示着他们连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战斗风格和战术素养。这种前后的照应突出了王海清对胜利的深刻理解和连队战斗力的提升,展示了他们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逐渐成长为百战百胜的部队的过程。
王海清对战士的关心和指导:第⑤段“每次战斗以后,他和教导员仍然不顾疲劳,进行严格的检讨,把每一个战士的伤亡都提到战术原则高度,提到自己指挥问题上来”“他按着嘴打了个呵欠,他的眼珠红了,他却走了出去”、第⑥段“他突然遇到站岗的战士,他看清,立刻想起这战士是两个月前从后方补充来的,也想起白天他是怎样在火线上作战的,因为白天他自己就在突击连的位置上,于是笑着谈起来”、第⑨段“对,你冲上去,十分勇敢,他们怕你了,是不是?――你冲上去,你活了,他死了,可是你通过麦子地,动作还不够好,你不应该直线跑,你应该迷惑敌人――让敌人瞄准了第一枪,第二枪又找不到你了”等内容,写在战斗结束后,王海清不顾疲劳,与战士们进行战术检讨,并亲自指导站岗的战士改进战斗动作。第 段“等不到天亮,营长跟一个哨兵关于战术动作的谈话就流传开了,战士们热心的讨论起来,他们通过一个决议:‘下次给咱们突击机会吧,咱们打个更漂亮的仗。’”、第 段“他们打上劲儿了。”写王海清与哨兵关于战术动作的谈话很快在战士们中间流传开来,并激发了他们的战斗热情。这种前后照应体现了王海清对战士的关心和指导,以及他作为指挥员的责任心和领导力。同时,也展示了战士们对王海清的信任和尊敬,以及他们渴望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决心。
李百海成为战斗英雄:第①段“那战士慢吞吞的说:‘你记住!――火线上,到了节骨眼上,你就往前,愈往前跑得快就能活下来,你愈跑得快,子弹打你的机会就愈少,敌人要打死你,可是你上去把他打死,你就活了……’这人是李百海”、第④段“回到连部以后,他与指导员研究了一番,把李百海的战场动作报告给团部了”,写战斗结束后,王海清发现李百海在战士中传授战斗经验,并建议将他的事迹报告给团部。第 段“你们排长是哪个?”、第 段“李百海。”、第 段“跟着排长没亏吃。”等内容,写李百海已经成为排长,并且战士们对他的评价很高,表示“跟着排长没亏吃”。这种前后照应展示了李百海从普通战士到战斗英雄的转变,也体现了王海清识人善用、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的能力。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1)“战争如同黑色旋风”一句,把“战争”比作“黑色旋风”,写出战争的残酷与猛烈,而“旋卷过去”既写出战斗的结果,也表示出战争结束的速度之快,暗示王海清部队出色的战斗能力,照应标题“百战百胜”;后文“西下阳光把村边树林、田野照得通红,鸡在悠然的啼着,老乡们从村外牵回自己的牲口”,描写了战后村庄的宁静与和平,与之前的战争状态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珍惜。因此,划线句子表达的意思是:因为王海清部队出色的战斗能力,战争很快结束了,村庄又恢复了和平与安宁的氛围。
(2)“按着嘴打了个呵欠”是动作描写,结合第⑤段“每次战斗以后,他和教导员仍然不顾疲劳,进行严格的检讨”“王海清望望教导员,听一听开会倒在炕上睡着了的副营长和副教导员的鼾声”等内容可知,动作描写细腻地刻画了王海清长时间工作的疲劳和困倦,展现了他强撑精神检查战士伤亡并反思战术的形象。“他的眼珠红了”是神态描写,暗示他长时间专注于工作,因为过度思考而眼红的神态,体现了他工作的专注和认真。“他却走了出去”是动作描写,刻画他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坚持工作的形象。通过这些描写,生动细腻地写出了王海清的崇高的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刻画了他认真负责、坚韧不拔的人物形象。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阅读启示。
第一问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由第①段“一小群战士蹲在灶火前面,火光熊熊照着他们的脸,他们注意力集中的在听中间一个抱着枪的战士讲什么――那战士慢吞吞的说:‘你记住!――火线上,到了节骨眼上,你就往前,愈往前跑得快就能活下来,你愈跑得快,子弹打你的机会就愈少,敌人要打死你,可是你上去把他打死,你就活了……’”可知,李百海给战士们传授战斗经验,由此可知,他们团结合作、纪律严格,这使得他们在战斗中能够形成强大的合力,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由第⑤段“他带出一个非常出色的连队,这连队有勇猛素质,又有了机动、灵活、打战术的优点”可知,这支部队战斗勇猛,作战能够思考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每次战斗以后,他和教导员仍然不顾疲劳,进行严格的检讨,把每一个战士的伤亡都提到战术原则高度,提到自己指挥问题上来”、第 段“我们的进步是大的,我们从每次血的教训里学得东西”可知,王海清和他的战士们注重从每一次战斗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优化战术策略,使得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由第 段“战士们热心的讨论起来,他们通过一个决议:‘下次给咱们突击机会吧,咱们打个更漂亮的仗。’”、第 段“他们打上劲儿了。”、第 段“因为他们知道打仗并不一定就非死,倒是打死敌人。”等内容可知,这支部队具有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为保卫祖国而战的坚定信念,这使得他们在战斗中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
由第①段“王海清站在那里,任何人都没注意他,大家都陶醉在战后的谈话里。他笑了,他悄悄转过身走出来”、第⑤段“指挥员多辛苦一点,战士就少受些苦……”、第⑥段“他看清,立刻想起这战士是两个月前从后方补充来的,也想起白天他是怎样在火线上作战的,因为白天他自己就在突击连的位置上”、第 段“等不到天亮,营长跟一个哨兵关于战术动作的谈话就流传开了”等内容可知,王海清在战后倾听战士们的谈话,关注战士们的状态,关爱战士、体量战士,获得他们的爱戴,激发了战士们高昂的斗志。
结合以上分析,概括总结这支英雄部队能“百战百胜”的原因即可。
第二问考查阅读启示。结合王海清部队能“百战百胜”的原因,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阅读收获即可。
示例: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要有坚定的目标,不断挑战自我;要遵守学习计划,保持自律;更重要的是,每次学习后都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修正和改进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4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