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潜《谈交友》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年江西省中考题)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3-15 题。(9分)
              谈交友(节选)  朱光潜
 
谁都知道, 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 生来就有同情心, 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 看一片好风景, 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 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 没有人和你同喜, 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 遇到一件大灾难, 没有人和你同悲, 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
古人说:“与善人交, 如入芝兰之室, 久而不闻其香; 与恶人交, 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 香可以变成寻常, 臭也可以变成寻常, 而习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 道理就在此。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 全看模型的好坏, 有如素丝, 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 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这句西谚确实是经验之谈。
古人尝拿“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 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 它才能圆融光润, 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 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类, 要多受切磋琢磨, 才能洗刷净尽, 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 与自己愈不同, 摩擦愈多, 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
这影响在学问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 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 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 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 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逐渐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 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孔子论益友, 所以特重直谅多闻。一个不能有诤友的人永远是愚而好自用, 在道德学问上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你自己是怎样的人, 就会得到怎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尝交感回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 人也就拿一分真心待你, 你所“取”如何, 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 就显得你自己有损缺。你不必责人, 先须反求诸己。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 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必同心, 所谓“心”是指性灵[ 注 ] 同在一个水准上。如果你我在性灵上有高低, 我高就须感化你, 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 你高也是如此, 否则友谊就难成立。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 就绝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 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
[注]性灵:指人的精神、性情、情感等。
13、下列对本文观点与材料间的联系,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作者在谈到“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 ”时 , 举了“共读共看”和“同喜同悲”两个正面事例。
B. 作者在谈到“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时, 引用古人的话和西谚作为道理论据。
C. 作者在谈到“朋友会交互影响”时, 用“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这个譬喻形象阐释。
D. 作者在谈到“你自己是怎样的人, 就会得到怎样的朋友”时, 从情感和性格两个方面阐释。
14、下列选项, 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A. 1936 年到 1937 年 ,稼先和我在北平崇德中学同学一年; 后来在西南联大我们又是同学; 以后他在美国留学的两年期间我们曾住同屋。50 年的友谊, 亲如兄弟。(杨振宁《邓稼先》)
B. 向朋友倾诉衷肠可以产生两种效果: 它可以使欢乐加倍,又可以使忧愁减半。(培根《谈友谊》)
C. 无须背诵数以百计的格言信条, 只须记住一条: 必须以尊重的态度对待别人。(利哈乔夫《论教养》)
D.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15、读了本文你对交友的原则应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针对某同学“只要有共同的喜好就可以成为朋友”的片面观点, 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写一段文字予以反驳。(3分)

 

答案: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9小题,30分)
(一)
13.A 14.D
15.示例:你的这一观点是片面的。因为朋友是会互相影响的,喜好有好与不好、高雅与低俗之分,交友应谨慎;同时交友不能以喜好为唯一标准,交友要交益友,择善而从,这才有助于在道德学问上取得成就。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0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