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右溪记》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年广西贵港市中考题)

8.(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ㅤㅤ【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ㅤㅤ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内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ㅤㅤ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ㅤㅤ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ㅤㅤ【乙】道州
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②。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ㅤㅤ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③,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④为亭字;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
⑤《右溪记》)
[注]①道州:州名。②营溪:河流名。③人间:与前文“山野”对应,指有居民的地方。④俾(bǐ):使。⑤元结(719~772),唐代文学家,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爱官场生活而弃官归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
又数刀毙
(《狼》)
B.见渔人,
大惊
去后
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
置州已来
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
溪在州右
士卒多
用者(《陈涉世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率
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先帝不以臣
卑鄙(《出师表》)
C.
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D.
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①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②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4)请结合甲文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色,分别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怎样的情感?

 

 

答案:

8.(1)C
(2)C
(3)①就顺着先前的路回去,处处做了标记。
②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明白地告诉后来人。
(4)人们热情、淳朴,安居乐业,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过着自由快乐、自给自足生活。
(5)甲文表达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对当时社会动乱的批判。乙文元结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6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