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叶《煮饺子千万不能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煮饺子千万不能破(节选)  乔叶
曾经,她觉得饺子是非常无聊的食物。不是么?简直是太无聊了。和面老半天,盘馅老半天,包又是老半天……忙活了一大晌,分分钟就吃完了。而且,也不是多么好吃,无非就是用面皮包着馅,一个一个吃。与其这样,吃包子不是更省事?这不是闲得慌是什么?这不是闲极无聊是什么?每次看到母亲在厨房做饺子,她都想冷笑:到底是家庭妇女,且还是精神空虚的家庭妇女。
可怕的是,母亲不仅自己热衷做,还试图想教她。对她说,饺子最能试出女孩子家的厨房本事。盘馅的用料,口味的咸淡,活面的软硬,包出来饺子是否匀称,是否饱满富态,还有最后收尾时是否“五净”(手净、馅净,面净,盆净,围裙净,)都考验着女孩子的心灵手巧……每当母亲说起这些,她都远远地走开了。要这方面的心灵手巧干什么?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饺子好吃么?”后来母亲不再说“五净”之类,每次包的时候,也还是会问她。她是谁呀,当然知道母亲的逻辑,只要她答了好吃,母亲就一定会说:“就是为了自己吃,也得学一点儿,我又不能给你做一辈子。”
一定的。
可她也不能说母亲的饺子不好吃,是不是?
“老实说,我根本不爱吃饺子。”她终于找到了最恰当的答案。听听吧,我不爱吃,因为不好意思扫您的兴,才忍耐着吃了这么多年。心理劣势顿时有力地翻转成为优势。
“为啥?”如她预料之中,母亲很惊诧。
“不为啥。”她才不说那么多呢。
那天,母亲的脸色黯淡了许久。晚上,她听见父亲在厨房安慰母亲:“唉,咱那孩子你还不知道?多孝顺呀。还不是怕你累着?”
大一大二的时候,鸿鹄展翅飞翔,一点儿也不想家。到了大三,翅膀似乎有点儿累,开始觉得自己好像更像燕雀。那年冬至前夕,母亲打电话,叮嘱她一定要吃饺子:“冬至不吃扁,冻掉半个脸呢。”
她漫不经心地答应了。睡觉前的卧谈会,女孩子们叽叽喳喳说起来,都接到了家里人叮嘱吃饺子的电话,唯有一个。那个女孩子母亲不久前去世了。黑暗中,那个女孩子呜咽起来。大家慌忙安慰她,直到很久才睡去。    
第二天,她乖乖地在学校餐厅买了饺子。那么多人的大锅饭,饺子还有很多是学生志愿者去帮忙包的,不整不齐,粗枝大叶,别提有多难吃了。可她还是很认真地吃完了,给家里回了电话。
“好吃不?”
“好吃。”
“比家里的还好?”
“这是什么话?天跟地比呀。”
母亲在电话那边笑得响亮极了。如果拿饺子比,就像一个饱得不能再饱的饺子吧。
那年寒假回家,长长的春节里,她跟着母亲学做饺子。和面,调馅,擀皮,包……当然做得很不到位,而且等到暑假再回来时就忘光了,还得重学。可是母亲已经满足得不行了。――她发现自己连最简单地煮饺子都不会。总是饺子一下锅就用大火煮,一锅饺子能煮烂半锅,没烂的那一半还都不熟。母亲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演示:超然客公众号
后来她就学会了做饺子,也越来越爱吃饺子。她也开始享受做的过程。她尤其喜欢拌馅。很多人用筷子拌,她喜欢用手。卫生起见,她戴上薄塑料手套,一手按住料盆,一手就开始拌,拌啊,拌啊,拌啊,眼看着这么多东西就融合在了一起,用各自的香味儿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香味大军,这个部队的香味是混合的,却并不杂乱。是个性的,组织到一起却也是那么和谐,如同一个最融洽的团体。不客气地说:它们仿佛天生就最适合搭伴儿在一起奉献给人吃。拌着拌着她就觉得:人有一双手真是好啊,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真是好啊,人有一个灵敏的鼻子真是好啊,人有一个健康的肠胃真是好啊,可以好好地做,可以好好地看,可以好好地闻,可以好好地吃。没有什么比这一切好好的更好了,不是么?
和母亲的联系里,也时不时地会说到饺子。几年前的一天,黄昏时分,她正在家里做晚饭,忽然电话响了,是母亲打来的。
“你赶快去超市买七种菜,做一顿素饺子。记住,菜一定要够七种,不能多也不能少。饺子也是每人吃七个,不能多也不能少!”母亲谆谆教诲,她诺诺应答。最后请教她老人家:“这是什么由头?”
“先别说这个了,你赶快去买吧。我也得去寻菜了,回头再说!”
她不敢再��嗦,放下电话就活面,和好了面,连忙奔向家门口的一个小超市,小超市的菜很有限,挑完了大白菜,小白菜,小芹菜,生菜,油麦菜,小香椿这六种,剩下一种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西葫芦有些硬。黄瓜呢,也不好切碎。土豆、莲菜这些也都挨不上饺子的边儿。最后看到香菜,才算解决了第七的问题。兜着七种菜回到家,洗净,沥水,切碎,用小磨油、十三香和盐拌好,面也正好醒得合适。正准备去包,却觉得这馅深绿浅绿的一片,终还是太单了些。于是又炒了一个鸡蛋,用鸡蛋的金黄色将这一片绿色岔开,果然就悦目了许多。等到饺子包好入口,她忙活了整整一个半小时。第二天把电话打给母亲,追问由头,母亲呵呵地笑着:“昨儿咱们这儿打雷了,正中午打的雷,晴天白日打雷,不好。都说得按人口吃七个七叶饺才能免灾避祸。”
“究竟从哪儿传起的?”
“谁知道。反正是有人这么提了头儿。咱既然知道了,就得去去心病儿,是不是?”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写女儿觉得饺子是无聊的食物,因为包饺子时间很长,而且也不是多么好吃,意在表现女儿的偏食与叛逆。
B.母亲苦口婆心地劝导女儿学包饺子,但无法说服女儿,总是受到女儿的敷衍、拒绝,还好有父亲安慰、开导母亲。
C.在失去母亲的那位室友的呜咽的影响下,冬至那天,女儿在学校餐厅很认真地吃完了饺子,尽管那饺子很难吃。    
D.女儿享受拌馅的过程,她戴上薄塑料手套,将各种香味和谐地组合起来,由此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饺子为线索,叙述母亲与女儿之间的日常琐事,记录女儿对饺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情节简单但又有起伏。
B.与《老人与海》相似,本文中穿插了许多人物的内心独白,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渲染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C.画线处的对话简洁传神。“好吃”是掩饰事实,让母亲放心;“天跟地比”是褒奖母亲包饺子的技术,表达感恩之情。
D.文章叙写冬至吃饺子的民间习俗和母亲叮嘱吃七叶饺免灾避祸的情节,令人感动,表现人们对安宁幸福生活的珍惜。
8.怎样理解小说中两次提到“燕雀”?并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9.“苦心经营的随便”是汪曾祺先生提出的写作论,本文作者极其推崇这种写作论。本文是如何实践这一写作论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

 

 

答案:

6.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思想内容的能力。“意在表现女儿的偏食与叛逆”理解错误,应该是表现女儿少不更事的生活认知。
7.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本文中的几处人物内心独白并未渲染气氛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8.①起初女儿将母亲比作“燕雀”,把自己比作“鸿鹊”,认为母亲不理解自己,表达了对包饺子的不屑与对母亲劝导自己的不满。②后来,女儿觉得自己好像更像“燕雀”,表明女儿随着阅历增加,逐渐理解了母亲,表达了女儿对母亲与家的依恋。③“燕雀”指代对象的变化,表现女儿情感态度的变化,为后文写女儿“爱”饺子做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中重要物象的能力。“燕雀”是小说中的一个物象,文中提到两次,含意各有不同,先分别分析,再综合分析前后变化所产生的作用。
9.(“随便”指形式的随意、平淡,“苦心经营”指精心构思、寄寓深意。)①凡人小事寓深情。叙写包饺子、吃饺子等平凡琐事,表现女儿的成长历程、真诚而深沉的母女深情。超然客公众号
②从容叙事有抑扬。按时间顺序、流水式地讲述故事,先说饺子是无聊的食物,后“越来越爱”“享受做的过程”,先抑后扬,曲折有致。
③语言平淡有韵味。多用口语,质朴自然而蕴含深情,如“第二天,她乖乖地”买,“认真地”吃饺子,口语化的细节描写揭示女儿对母爱的深刻体悟。巧用四字格,如“母亲谆谆教诲,她诺诺应答”,用语典雅,音韵和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写作技巧的能力。本文答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苦心经营的随便”,“随便”指形式的随意、平淡,“苦心经营”指精心构思、寄寓深意。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随便”与“苦心经营”。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8
下一篇 2025年3月12日 下午8: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