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耿老头能喝酒。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浑身的衣服,
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俩老头还都爱穿�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
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7. 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 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 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 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18.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稗子的叶很像稻叶。但
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B. 说话办事一定要公私分明,
公是公,私是私,不能公器私用。
C. 从今以后,
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咱们俩井水不犯河。
D. 瞧那个小姑娘,
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真是个美人胚子。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年下办年货、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开会、送人情出份子,都一起去。”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答案】17. B    18. D  
19. ①原句使用排比和反复修辞,原句四句结构相似,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并且“一起”共出现四次,更能突出俩人关系密切,形影不离;改句没有排比、反复修辞,不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②原句为短句,改句是长单句,原句使用短句更符合整个文段口语化的特点。         
③原句使用“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让描写更细腻,更有画面感;改句只用“去”则没有这种效果。         
        
        
【解析】
图片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的“能”含义是“擅长”。
A.“能”,动词,“能够,可以”;
B.“能”,动词,“擅长,善于”;
C.“能”,动词,“能够,可以”;
D.“能”,动词,“能够,可以”。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的用法和作用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属于描写性语句,突出强调描写对象“俩老头”穿的衣服干净整齐的特点;
A.“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属于说明性语言,突出强调“稻子和稗子”是有本质区别的,应该分清楚;
B.“公是公,私是私”属于议论性语言,突出强调应公私分明的观点;
C.“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属于人物语言描写,突出强调与对方划清界限;
D.“眼睛是眼睛,鼻子是鼻子”属于描写性语句,突出强调描写对象“小姑娘”长得漂亮的特点。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修辞角度分析,原句“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使用了排比修辞;“一起”反复出现四次,运用反复修辞。改句没有运用修辞,原句的排比和反复修辞使描写的性语句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突出强调了俩老头关系密切,形影不离。
从句式和语体色彩分析,结合“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攥在手里”“几口就下去了”等语言特点来看,整个文段运用的是口语化的语言。划线句原文为短句,改句为长单句,短句属于口语的一种特点,这与整个文段短句化的口语特点相符,而改句为一般的长单句,与整个文段的语体不协调。
从用词角度分析,原句比改句多使用了“到场”“进门”这样的动词,动词的加入,让描写性语言更生动,生动地描写了俩老头一起来开会,一起去送人情出份子的事件,让语言更有画面感。改句没有使用这样生动的动词,因此没有这样的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明是一项限期两个月的作业,你就是要怀着愧疚自责的心理,一直拖到交作业前一周才匆匆开始,结果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最后匆忙赶完的作业也很不尽如人意,如果总是这样,那么  ①  ,拖延堪称当代生活的“绝症”,身处其中的人会感到极度焦虑,但还是在截止日期之前满怀负罪感地干其他的事情,任务一拖再拖,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  ②  ,一次又一次地陷入恶性循环。
那么,有什么办法能  ③  ?答案就是,制订明确具体的计划,将一个困难的大任务分解为容易完成的小任务,例如,
你要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并且计划好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这三个小任务将来的完成时间,这样,你要完成的写一篇报告的大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而小任务具有线索作用,更容易让你产生行动的欲望,一旦开始行动,完成任务也就不再遥不可及了。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75个字。
【答案】20. ①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症”;②越是焦虑就越无法行动;③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呢?  
21. 你要写一篇报告,可以把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并且计划好这三个小任务的完成时间,这样,你要完成的大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根据后文“拖延堪称当代生活图片‘绝症’”可知,此处应有“拖延症”这样的内容;再根据“如果总是这样,那么”可知,此处应是结果,即可能患上了“拖延症”,可填:你可能患上了“拖延症”;
②根据后文的“恶性循环”可知,此句与“时间越少焦虑感越强”共同体现“拖延症”的特点,即越焦虑越拖延,无法真正行动,可填:越是焦虑就越无法行动;
③前面提到“办法”,就是解决“拖延症”的办法;后面也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注意与“能”字衔接,动词开头,可填:帮助我们克服拖延呢?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简明的能力。
“你要写一篇报告,就可以把你的这个大任务”中的“你的”可以删掉,因为前面有“你”,两者重复赘余;此外删掉“就”并不改变原意;
“并且计划好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这三个小任务将来的完成时间”,将“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这三个小任务”删掉,因为一是前句中有“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此处直接用“这”代替即可;其次将“将来”删掉,因为前面有“计划”,两者表意重复;
“你要完成的写一篇报告的大任务”,将“写一篇报告”删掉,因为前面已经有“你要写一篇报告”,读者已经知道这个“大任务”是什么了。
故最后修改为:你要写一篇报告,可以把这个大任务分解为查阅资料、整理笔记、撰写报告三个小任务,并且计划好这三个小任务的完成时间,这样,你要完成的大任务就变得便于管理、容易完成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36
下一篇 2025年2月24日 下午7: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