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斯炯
阿来
春天的时候,布谷鸟叫之前,新一年的春耕已经是由高级社来组织了。机村的地块都不大,分散在缓坡前,河坝上。高级社了,全村劳动力集中起来,五六十号人同时下到一块地里,有些小的地块,一时都容不下这么多人。工作组就组织地里站不下的人在地头歌唱。嚯,眼前的一切真有种前所未有的热闹红火的气象。
高级社运行一阵,工作组要撤走了。
工作组长给了斯炯两个选择。一个,留在村里,回家守着自己的阿妈过日子。再一个,去民族干部学校学习两年,毕业后,就是真正的国家干部了。
斯炯回到家里,给阿妈端回一大搪瓷缸子土豆烧牛肉,她看着阿妈吃光了等共产主义来到时就会天天要吃的东西,问阿妈好吃不好吃。阿妈说,好吃,就是吃了口渴。那时机村人吃个牛肉没有这么费事,大块煮熟了,刀削手撕,直接就入口了。斯炯抱着阿妈哭了一鼻子,就高高兴兴随着工作组离开村庄,上学去了。
斯炯的哥哥十岁出头就跟一个来村里做法事的喇嘛走了,出家了。
这一回,斯炯又要走了。
村里人说,是呢,野地里带来的种,不会呆在机村的。
想不到的是,这两个被预言不会呆在村里的两兄妹不久就又都回到村里。先是斯炯的哥哥所在的宝胜寺反抗改造失败。政府决定把一座八百人的寺院精简为五十个住寺僧人,其他僧人都动员还俗回乡,从事生产。斯炯的哥哥也在被动员回乡之列。但斯炯哥哥不从,逃到山里藏了起来。上了一年学的斯炯接到任务,让她去动员哥哥下山。后来,村里人常问她,斯炯,你在学校里都学过什么学问啊?斯炯都不回答。就像她生命中根本没有过上民族干部学校这回事情一样。其实,她清楚地记得,那天正在上政治课,有人敲开门叫她去楼下传达室接电话。她去了,连桌上的课本和笔和本子都没有收拾。电话里一个声音说,现在你要接受一个任务,接受组织的考验。这个任务和考验,就是要把她藏到山上的哥哥动员回家。她问,我怎么动员他?给他写一封信?电话里问,他认识你写的字吗?她说,那我给他捎个口信吧。电话里说,问题是,他藏起来了,找不到他。斯炯说,你们都找不到,我也找不到啊!电话里说,他要是再不下山,就要以叛匪论处了,叫你去动员,也算是仁至义尽了。斯炯就说,那我去找他吧。
斯炯连教室都没回,就坐着上面派来的车去两百多里外的山里找人了。
在哥哥出家的宝胜寺四围的山里,斯炯进进出出七八天,喊得声音都嘶哑了,她那当和尚的哥哥都没有出现。斯炯以为,哥哥一定是死在什么地方了。所以,她还一个人哭了好几场。在山洞前哭过,在温泉旁哭过。最后一天,她对着一大树盛开的杜鹃花想,花这么美丽,人却没有了,就又哭了起来。这回哭得很厉害,下山的时候,她眼睛还肿着。学校发的那身大翻领的有束腰的灰制服也被树枝划拉出了好几道口子,扎着两根大辫子的头发间,挂着一缕缕松萝。她对干部说,我找不见他了。
干部说,你没有完成任务。
斯炯问,我还能回学校去吗?
干部没有说可以回,还是不可以回,而是冷着脸说,你看着办吧。
学校里的教员和干部常常对一个自知自己可能犯了错,而手足无措的学员说这句话,你看着办吧。
斯炯对干部说,那我回家去,告诉阿妈,哥哥找不见了。
就这样,离开村子一年多的斯炯回到了机村。她是空着手回到机村的。她的课本什么的还留在教室里,衣服什么的都还留在八个人一间的宿舍里。她的床底下,塞着一口棕色皮箱,里面是她的几套衣服,藏式的衣服,和学校发的干部衣服。她的课本和衣服都留在学校,自己穿着一身在山里寻人时被树枝划拉出很多道口子的干部服就回到机村了。从此,再未离开。
她回到机村的那天,高级社的社员们正在村子旁最大的那块有六七十亩的地里松土除草。那时,地里一行行麦苗刚长到一作多高。全社的社员都在地里弯腰挥动着鹤嘴锄。这时,有人说看看是谁来了。
大家都直起腰来,看见斯炯正穿过麦地间的那条路。
好几个眼尖的人都说,是斯炯回来了。
斯炯空着双手,看都不朝麦田里劳动的乡亲们看一眼,就朝自己家走去了。
有人就对她的阿妈说,看看,当了干部了,不朝我们看就罢了,也不朝自己的阿妈看一眼。
也有人说,像是很伤心的样子啊!
社长就对斯炯的阿妈说,你就回家看看吧。
第二天,斯炯还没有出来与村人们相见。
大家就在地里问她阿妈说,你女儿回来干什么啊。
阿妈就哭起来,说,她哥哥找不见了。他们要他还俗回家,生产劳动。他就跑进山里不见了。村里人说,他又不是真在修行的喇嘛,一个粗使和尚,背水烧茶,回来也就回来吧。
可是他不见了,斯炯也找不见他,喊不应他。
第三天,斯炯就穿着那件带着破口的大翻领的有束腰的灰色干部服下地劳动了。
大家来和她说话,打探消息。
但她在山里喊哑了嗓子,人们问她什么,她都指指嗓子,我说不动话了。
斯炯就是这样回到机村来的。
机村的很多人物故事都是这样结束的。比如说雪山之神阿吾塔毗,故事的结尾就是,阿吾塔毗带着他两个勇敢的儿子,就是那一年到我们这里来的。哪一年呢?大概是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吧。
后来,斯炯的儿子胆巴问她,阿妈是哪一年回到村里的?
斯炯说,哦,很久了,我想不起来了。
儿子再问,她就说,真的很久了,都是生下你以前的事情了。
(节选自《蘑菇圈》,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嚯,眼前的一切真有种前所未有的热闹红火的气象”一句,表面上写出了眼前场景的热闹,但仔细品味,内涵隽永,言有尽而意无穷。
B.文中依次写到“布谷鸟叫之前”“工作组要撤走了”“一行行麦苗刚长到一卡多高”,既表明了时间的推移,又暗示了情节的发展。
C.斯炯的表现赢得了工作组的肯定,在撤走之后,工作组长给了斯炯两个选择,要么留在机村,要么去民族干部学校学习两年。
D.斯炯一个人在山里哭了好几场,是因为她寻找了七八天,那当和尚的哥哥都没有出现,她以为哥哥一定死了。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斯炯抱着阿妈哭了一鼻子,就高高兴兴随着工作组离开村庄,上学去了。”动作描写,表现斯炯迫不及待离开家乡的心情。
B.“她对着一大树盛开的杜鹃花想,花这么美丽,人却没有了,就又哭了起来。”心理描写,刻画出斯炯敬畏生命、重视亲情的形象。
C.“工作组”“改造”这些词语一直有意无意地向读者透露斯炯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暗示社会环境对人物命运的影响。
D.“也有人说,像是很伤心的样子啊!”“社长就对斯炯的阿妈说,你就回家看看吧。”语言描写,表现村民们朴素的同情和温暖。
8.小说中具体交代了斯炯哥哥逃跑到山上的缘由,请联系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9.作家阿来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说我们承认是写,写一篇有意味的小说,充满语感的、想象力的小说,它一定在故事之外另外写了一些别的什么东西。”根据这个观点简要分析文本结尾。(6分)
答案: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6. C 7. A
8.①推动了情节发展。为后文斯炯接到领导的电话后去山里找哥哥以及离开民族干部学院交代了缘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衬托主人公的形象。这一情节的交代既写出了斯炯的哥哥为了生活不愿回家的无奈,也衬托出了斯炯重亲情,敢于吃苦的性格。③丰富了文章内容。这部分文字的交代,使小说的内容更加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6分)
9.①“雪山之神”的故事暗示了故事的“地域性”特征,在雪山地域的文化中,历史记忆的时间似乎并不清晰。
②“真的很久了”的回答,塑造出主人公斯炯面对人生磨难、挫折时坚韧、宽容的形象。③作者流动的语言、有意淡化的笔调,令读者咀嚼良久,回味无穷。(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