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猴岛
[日]太宰治
越过茫茫大海登上这座小岛时,我不禁有些忐忑不安。静谧的小岛包围在一片浓雾中,分不清是夜晚还是白天。我不停地眨着眼睛,努力想看清岛上的全貌。裸露的大岩石层层叠叠十分陡峭,隐约还可以看到一些黑洞洞的洞窟。这是山吗?连一棵青草也没有。我沿着岩石海岸缓步前行。耳边时不时传来怪叫声,听起来离得也不太远。是狼吗?难道是熊?但是因为旅途劳累,我反而大胆起来。我将那些嚎叫声抛在脑后,绕岛走着。
小岛的单调令我吃惊,我走到哪里都是硬邦邦的石头路。我的右手是石山,左手耸立着几乎垂直的粗胡麻石。我脚下的路有六尺宽,平坦地一直向前延伸着。干脆顺着这条路走到头吧。无法言喻的混乱和疲劳使我获得了无所畏惧的勇气。
走了还不到半里地,我就又回到了出发点。我这才发现脚下的这条路是绕山转的,或许我已经围着山转了两圈了。这座小岛小得超出了我的想象。
雾气渐渐散去,山顶出现在我的头顶上。眼前有三座山峰,正中间是一座圆圆的山峰,高约三四丈,各色岩石盘叠在一起,其一侧山坡比较平缓,一直伸向相邻的一座小尖峰,另一侧则形成断崖,直下到山峰的中部,然后便连绵起伏,形成了一片广阔的丘陵。从断崖和丘陵之间的峡谷中泻下一条细细的瀑布,瀑布附近的岩石及整个小岛在浓雾常年的侵蚀下变得黝黑而潮湿。我只看到两棵树,一棵在瀑布口,好像是一棵栎树。另一棵在山丘上,是一棵不知名的粗树――两棵树都已经干枯了。
我望着眼前荒凉的景象,一时惊呆了。浓雾散去,阳光照到了中间的峰顶。浓雾退去的山峰明亮起来。是朝阳!我能够根据香气判断出是朝阳还是夕阳。如此说来,现在是黎明吗?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向山上爬去。这里乍看上去十分险峻,可是攀爬起来都有踏脚的地方,并不太困难。终于,我爬到了瀑布口。然而脚下的枯枝断了,我顺着树干一下子滑落下来。
“断了吧。”声音发自我的头上。我扶着树干站起来,循声望去。啊!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朝阳中一只全身泼洒着金光的猿猴从崖上慢慢地下来了。一直沉睡在我身体里的某种东西一下子光芒四射。
“下来吧,树枝是我弄断的。那是我的树。”他从崖上下来,边说边向瀑布口走来。我警惕地摆好了架势。他眯起眼睛,额头上堆起许多皱纹,目不转睛地望着我。
①少顷,他莞尔一笑,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他的笑令我感到有些不安。
“有什么可笑的?”
“很可笑。”他说道,“你是渡海过来的吧。”
“嗯。”我又点了一下头。
“果然跟我一样。”他自言自语地说着,捧起瀑布口的水喝了一口。不知不觉,我们并排坐在了一起。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没有动。每一座山峰都有成群的猴子躬身享受着清晨的阳光。
“那些都是猴子吗?”我仿佛是在梦中。
“是呀!”
我一个一个仔细地端详着他们。他们有的被晨风吹拂着蓬松的白毛在给小猴喂奶;有的仰起通红的大鼻子引吭高歌;有的则紧锁双眉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
他指着一群吼猴说:“吼猴们已经不叫了,岛上平静了许多……坐下吧,说一会儿话。”我依言挨着他坐下。
“这里不错吧。在这座岛上,这里是最好的地方。既有阳光,又有树,而且还能听到水声。”他满足地俯视着脚下的小瀑布,“我出生在日本北方的一个海峡附近,到了夜里可以隐约听到海浪声。海浪的声音真好听,总能令我激动不已。”
我也不禁想起了故乡:“比起水声,我更喜欢树木,绿叶的香气简直令人心醉。”
“那是自然,大家都喜欢树木。在这个岛上也是如此,哪怕只有一棵树,大家也都想坐在旁边。”说着,他拨开大腿上的毛,给我看上面的几处深深的、暗红色的伤疤:“这是我为了占领这个地方所付出的代价。”
我抱歉地起身想要离开这里:“对不起,我确实不知道。”
“没关系,别介意。我自己在这里很孤单,今后这里就是我们俩的地盘,不过别再折树枝了。”
雾已散尽,晴空万里,我们的眼前出现了奇异的景色。
②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绿树,我立刻明确地判断出了眼下的季节。在我的故乡,此时正是栲树嫩叶最美的季节。我贪婪地望着一排排树木上的绿叶。然而,令我陶醉的景象瞬间就被破坏了――我又一次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绿荫下是一条洒了水的沙石路,一些身穿白衣蓝眼睛的人在路上来来往往。有的女人头上插着绚丽多彩的羽毛,还有一个男人挥舞着外包蛇皮的粗拐杖向来往的人们送出微笑。
我眼睛看向另一个地方,那里有两个孩子,从沿岛筑起的胡麻石墙外勉强探出脸向这边窥伺,好奇地望着岛内。看样子是两个男孩子,他们的金色短发在晨风中上下舞动。其中一个鼻子上长满了雀斑,显得黑乎乎的;另一个则是面若桃花。过了一会儿,两人同时低下头想了想,然后那个黑鼻子的孩子生气地噘起嘴,俯在对方的耳边语气激烈地说着什么。我用双手摇着身旁的他大叫起来:“他们在说什么?快告诉我!那两个孩子在说什么?”
他似乎吓了一跳,顿时住了口,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看看对面的孩子们。他嗫嚅着半天没有说话,似乎在想着什么。我看出他有些不知所措。孩子们冲着岛内似乎骂了几句,然后就从石墙上消失了。他一会儿用手摸摸脑门,一会儿搔搔屁股,显得犹豫不决。俄而,他嘴角露出不怀好意的笑容说:“他们在说废话,意思是‘每次来都是老样子’。”
③老样子!我一切都明白了。我的怀疑不幸变成了现实。
老样子!我一切都明白了。原来我们才是给人看的好戏。
“原来是这么回事。想不到你在骗我!”我冲他怒吼。他紧搂着我说:“我不忍心对你说实话。”我一下子扑进他那宽厚的胸膛。与其说是对他那可恨的体贴感到愤怒,莫不如说是对自己的无知感到羞愧。
我向他大声问道:“大家都不知道吗?”
他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当然不知道。知道的恐怕只有你我。”
“为什么不逃走呢?”
“你想逃出去吗?”
“想。”
一阵沉默。我用力闭上了眼睛,我感觉也许自己对他说了不该说的话。在掠过耳边的风声中,传来了低沉的歌声――是他在唱歌吗?我眼睛有些发热。我紧闭双眼,默默地聆听着。
“算了,算了,下来吧。这可是个好地方呀!可以晒太阳,有树,能听到水声,最主要的是衣食无忧。”他的声音仿佛十分遥远,还有那低低的笑声。
④啊,这种诱惑似乎很真实,或许就是真实的。我感到心里产生了极大的动摇。
可是,可是我全身的热血,我身上来自于大山的不屈的热血,还是发出了坚定的吼声:“――不!”
1896年的六月中旬,伦敦博物馆附属动物园发出了一则日本猴逃逸的通报。其行踪至今不明,而且逃走的不是一只,而是两只。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越过茫茫大海”与下文“你是渡海过来的吧”呼应,交代了“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大海另一边,从开始就勾勒了“我”孤独、无助、迷惘的形象。
B.小说的前三段采用了猴子的视角对猴山进行描写,将常见的动物园猴山用“陌生化的方式”加以展现,产生了非常新颖的阅读体验。
C.小说中的“我”,是群猴中的异类,是唯一发现了自己悲哀处境的猴子。“我”的不甘和悲愤感动了另一位同伴,最终两只猴子相约逃跑。
D.小说以猴喻人,看似为一则童话,背后又有深刻的社会隐喻。“猴山”象征着小而单调的生活圈,猴子的生活映照出现代人为求温饱而失去自由和尊严的处境。
7.对文中划线句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是简洁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他的笑令“我”不安,是因为“我”感受到了他的敌意,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刚来到这个陌生世界的“我”内心的高度警惕。
B.句子②描写环境。眼前的环境又勾起了“我”对故乡的回忆,使“我”的内心逐渐平静,文章节奏也变得舒缓,与后文情节陡然转折产生鲜明对比。
C.句子③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残酷的现实打碎了“我”的幻梦,激发出“我”愤怒的呐喊。行文至此,小说的语气增强,情感突转达到顶峰。
D.句子④的心理描写,揭示出“我”内心的犹豫。听了另一只猴子的话后,此刻的“我”正在“衣食无忧的舒适”与“无拘无束的自由”间取舍不定。
8.小说直到结尾才用“通报”的方式,明确点出“我”也是一只猴子,但前文已有多处细节暗示,请找出相关细节并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中的“另一只猿猴”作为“次要人物”出现,在小说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
答案:
6.C【解析】“我”并非“唯一发现了自己悲哀处境的猴子”,原文中“他头也不抬地回答说:‘当然不知道。知道的恐怕只有你我。’”可见另一只猴子也明白。
7.A【解析】并非是感受到了他的敌意,而只足“我”刚来到这里表现出来的一种警惕。何况另一只猴子也没有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8.①第5、6段:能够根据气味判断朝阳和夕阳,非常善于攀爬的动作表现,暗示了不同于人类的特征。②第7段:能够听懂猴子的话,和猴子交流,提示了其实“我”也是一只猴子。③第18、19、22段:怀念起故乡的树木,暗示“我”曾经的生活环境。④第25段:“我”在被人观赏,说明“我”在人类的眼里和其他猴子属于同一类。(1点1分,其他细节言之有理即可)
9.①推动情节发展:另一只猿猴是“我”在猴山的介绍者,是他使“我”意识到自己只是人类眼中的观赏品,对自己的处境有了更清��的了解,为下文情绪变化张本。(2分)
②突出主要人物:另一只猿猴争夺地盘的凶悍与追求自由的胆怯,对比之下,凸显出了“我”敢于放弃“衣食无忧的舒适”去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勇气。(2分)
③揭示小说主题:另一只猿猴从迷恋眼前的生活到最终和“我”一起逃亡,奏响了作者追求自由和尊严的精神主张。(2分)(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