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题。
那个踩高跷的
贺虎林
七十多年前,这个古老的小县城,只有一条半里长的街。却矗立着九座石牌坊,清一色三门四柱,一楼通天。乃有唐以来敕建,为本县考中进士的学子所立、乡党们都以此为荣。
蔽县还有一桩引以为傲的事
――踩高跷。这个乡俗,也由来已久,相传从大禹治水时就有了,为了治水时不被洪水淹没,大禹叫大家腿上绑了棍子。九州安定后,这个治水工具就变成了娱乐项目,一直流传下来。太史公对此没有记载,但听来颇有道理。不管真假吧,反正在敝县,踩高跷也是一件最受人追捧的事。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这里比的不是灯、不是猜谜,而是踩高跷。届时,才是盛会的最高潮,整个县城都沸腾了。最后决出头名,由县令给披红戴花,再在灯红酒绿的大街上,“夸官”三遭,接受大家顶礼。
不过这荣耀,也就是个
“高跷状元”,跟那些牌坊的荣主,无法媲美。
这年元宵节,又决出一名新
“状元”,杜儿坪人,祖辈泥瓦匠,从小跟着父兄走村串户,给人修房舍。却志不在此,喜欢踩高跷,打会走路了,就开始练。先踏高跟木屐,继而踩小板凳,接下来用两根短棍拴上绳套,双手拄看走,再往后腿上绑了低跷练,然后跷棍不断加长、加高,直练到踩着丈跷也能行走如风。
之后开始练各种高难动作,跨板凳,跳桌子,大劈叉,翻筋斗
……也是先低后高,先易后难。练到后来,再随父兄去盖房,别人是站在脚手架上干活,他是踩着高跷立在墙前头。等自己独立承揽活计后,修墙盖屋再不用搭脚手架,而是踩了高跷,叫小工给他飞砖抛瓦。雇主们说真省了不少银子,都抢着来雇他。
他十二岁开始参加高跷赛,一出马就闯进第二轮,相当于科考拿到
“贡生”他信心大增,继续苦练,到十五岁,已经跻身“公车”。仍不满足,立志要进入“殿试”,拿到“状元”。大家也很看好他。
他不高不矮,五尺冒头,又不胖不瘦,是踩高跷的绝佳身材。因高了胖了,会头重脚轻,矮了瘦了,会抬腿困难。如此,他已占了先天优势,加之每日踩着高跷干活,等于时时都在练功,不仅腿肌紧实,筋腱也极发达,仿佛一只金钱豹,又似一头长颈鹿。尤其是,双腿和跷棍一直绑着,脑丘形成了记忆,那两根跷棍,已是他身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个大脑指令,指挥的都是三四米、五六米的两条
“腿”。
十八岁那年,他进入头甲三元,可惜百尺竿头,差了一寸,得了个
“榜眼”。但也一时声名大噪,不少人家上门提亲。他都谢绝了,说,等我得了状元,再说不迟,不然坏了金身,
父母跟他急眼,说,养儿为甚
?一为传宗,二为养老。你不务正业,整日俏皮打马,就得个状元,能当饭吃?他却用听来的陈胜的一句名言回敬父母
不久,市井流传开一副对联:
泥瓦匠考状元,舞砖弄瓦;
倒猪手做新郎,断子绝孙。
这对联编得有些阴毒。他父母听了,吓得不许他再去比,不然打断你的腿
!他却叫人替他抄了贴在房梁上,说,等我拿了状元,定给这位编对联的,垒个三尺高牌坊。
次年元宵节,他果然夺得
“高跷状元”。他赢得很轻松,所有高难项目,几乎一气呵成,大劈叉,驴打滚,后空翻,金鸡立……最后一项是仙人跳,就是脚踩丈八高跷,飞越八张并排的八仙
桌。第二、第三名都没过去,一个落在桌上,一个临渊却步,只有他,倏然而过。并且不是跨越,而似雄鹰展翅,更像悟空翻筋斗云,才见凌空而起,未及眨眼,已经稳稳落地,把在场的人都看傻了。
大家叹服,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状元。
就在他准备
“夸官”时,人群里突然有人喊,状元郎若能成功飞越九座牌坊来夸官,我给你也立座同样的牌坊!
他朝人群里一瞅,是全县最大的财丰晁万三。
他问,当真
?晁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他说,好,有全县父老乡亲作证,你我就不立字据了。说罢紧紧衣袖,望眼第一座牌楼就飞
了过去。接着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
……一边翻还一边说,诸位先贤,晚辈大不敬了,还请见谅,等我翻过最后一座,就与尔等并驾齐驱了。
观看的人群追着欢呼,跳跃,鼓掌,尖叫。就在大家围着晁万三说,老财主准备银子吧,前方突然传来一阵山洪般惊呼,接着是一片死寂,仿佛太柱圻断了
……“状元郎”折羽在最后一座牌坊下。
好在晁万三宅心仁厚,还是为他竖起座牌坊,不过不是三门四柱,而是一门二柱,楼高也不是丈六
.而是丈五。
建起不到半年,政权发生更迭,新政府开始反封建,把所有的牌坊都拆了,连石柱础都刨了去。眨眼半个多世纪过去
.如今那条街拓宽了许多,两边高楼林立,连年纪最长的人,也说不清十座牌坊的位置了。好在县志里,还有那九位进士的记载,唯独第十座的坊主,无处查考。茶余饭后,偶尔有人说起,都是用“那个踩高跷的”指代,连“泥瓦匠”三字,也略去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介绍小县城的九座石牌坊.主要是为了突出小县城的历史悠久,同时也暗示了社会的一些习俗。
B.主人公从小就喜欢踩高跷,并且立志要成为“高跷状元”.为此他拒绝了许多提亲,说是不能坏了他金身。
C.市井流传的对联表现了人们对主人公不务正业的讽刺,而主人公将对联贴在房梁上则说明他对此毫不在意.
D.晁万三为主人公竖起一门二柱的丈五高牌坊,是因为他和主人公打赌,结果他输了,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九座石牌坊是为考中进士的学子所立,象征着荣誉和功名,代表了社会对传统功名的重视和推崇。
B.小说画横线句子将“高跷状元”与牌坊荣主进行对比.用“高跷状元“反衬牌坊荣主的无上荣耀、
C.小说的结尾写牌坊被拆除,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旧有观念的消亡,使小说具有了深刻的五史内涵。
D.小说语言简洁明了,生动形象,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8.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的主要形象特点。(4分)
9.小说的标题是“那个踩高跷的”。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个标题的含义和作用。(6分)
答案:
6.B(A项,“主要是为了突出小县城的历史悠久……”理解不准确,应该主要是为了引出踩高跷的乡俗。C项,“说明他对此毫不在意”理解不准确,主人公将对联贴在房梁上并不是说明他毫不在意,而是表明他对获得“状元”的决心。D项,“结果他输了”说法错误,主人公并没有成功飞越全部九座石牌坊)
7.B(“进行对比”“反衬”错误,此段并非将二者进行对比,也没有以“高跷状元”反衬牌坊荣主,只是将二者的荣耀做一比较,引出后面内容的叙述)
8.①勤奋刻苦。主人公为踩高跷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展现了他勤奋刻苦的精神。②执着追求。主人公立志要成为“高跷状元”,尽管父母有不同看法,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梦想,表现出执着追求的精神。③自信果敢。主人公对于财主晁万三的挑战,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在飞越牌坊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自信和果敢。④勤劳独立。主人公跟随父兄走村串户,后独立承揽活计,踩着高跷修墙盖屋,体现了他的勤劳独立。(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
9.①含义:指代文章中的主人公,一个以踩高跷为主要特长并最终获得“高跷状元”称号的人。象征了一种追求和精神,主人公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在高跷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象征了对梦想和荣耀的追求。②作用:标题引起读者的兴趣,引导读者去了解这个“踩高跷的”人的故事和命运;标题点明了文章的核心人物和主要内容,尽管文章涉及许多细节和事件,但最终都围绕着这个“踩高跷的”展开。(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