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阅读练习及答案(2024北京朝阳初三一模)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9-11题。(共7分)
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9.“呼尔而与之”中的“与”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人方便      B.
日俱增    C.
会人员     D.年
时驰
10.下列对“本心”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侧重“羞恶之心”。保持“本心”的人将是否合乎“义”作为取舍生死的标准。
B.指“与生俱来的良心”。保持“本心”的人“所欲莫甚于生,所恶莫甚于死”。
C.侧重“羞恶之心”。贤人能够保持这种与生俱来的“本心”,不会让它丢失。         
D.指“与生俱来的良心”。受物欲、人情的蒙蔽,有人会丧失这样的“本心”。
11.根据《鱼我所欲也》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材料一
齐大饥,黔敖
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②,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终不食而死。
(取材于《礼记・檀弓下》)
材料二
六年,序
③行④部至襄武,为隗嚣别将苟宇⑤所拘劫。宇谓序曰:“子若与我并威同力,天下可图也。”序曰:“受国重任,分当效死,义不贪生、苟背恩德。”宇等复晓譬之。序大怒,以节��⑥杀数人。贼众争欲杀之。宇止之曰:“此义士死节,可赐以剑。”序受剑,衔须于口,顾左右曰:“既为贼所迫杀,无令须污土。”遂伏剑而死。
(取材于范晔《后汉书・独行列传》)
注:①[黔敖]春秋时齐国人。 ②[蒙袂辑屦]用袖子遮着脸,脚上拖着鞋。 ③[序]温序,汉朝太原祁县人,曾任州从事。④[行]巡视。⑤[苟宇]隗嚣的部下。⑥[��]击。
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饿者”宁愿饿死也
   ①   ,温序认为“
  
②   ”,并选择衔须伏剑,他们的言行都可以和孟子“
  
③   ”的观点相印证。孟子的这一主张影响深远,是我们民族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华。
 
 
答案:
(三)(共7分)
9.答案:A(2分)
10.答案:B(2分)
11.答案示例:①不食嗟来之食    ②义不贪生    ③舍生而取义(共3分。每空1分)
链接一:建武六年,授温序为谒者,升为护羌校尉。温序巡视部属到襄武,被隗嚣别将苟宇拘劫。苟宇对温序说:“你如果同我合作,天下是可以得手的。”温序说:“我受国家重任,按职责应当效死命,大义所在,决不能贪生怕死,苟且背叛朝廷的恩德。苟宇等人又劝说他。温序一向有气力,大怒,大声对苟宇等人喝道:“丑虏哪敢胁迫汉将!”就用节击杀了几个人。贼人多,争着要杀温序。苟宇止住他们说:“这是义士为节而死,可以给他一把剑。”温序接过剑,在嘴里衔着胡须,环视周围的人说:“既然被贼所逼迫杀害,不要让土弄脏我的胡须。”就伏剑而死。
链接二: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
 

本文来自网友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语文君语文君
上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9
下一篇 2025年2月23日 下午9:39

相关推荐